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论语》六则教案9
作者:jiaoyurenshi  上传者:jiaoyurenshi  日期:15-07-17


会员:jiaoyurenshi 友情提供
《〈论语〉六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1)掌握“亦、殆、诲、厌、斋、辅”等6个字。
(2)了解“说”“识”等字的特定读音
(3)了解孔丘和《论语》有关知识。
2、  能力目标:熟读、背诵课文,初步学会对照注释学文言课文。
3、  情感目标:感受古人论学的道理,并借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
二、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文意。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意,并能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四、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了解孔子和《论语》,学习文言文诵读和翻译方法,并疏通前四则。
1、  导入:很多同学的剪报都涉及一些国内外的重要时事,并谈了一些自己看法,可以说是“治天下”之法。但是真正“治天下”决非我们大家那些寥寥数语可以解决的。但有一本书却可以办到(停顿,请学生猜)。那就是《论语》,而且只要半部。宋代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板书)可见《论语》的地位之高,内容之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就要来学学这本书其中的四则。
2、  介绍孔子和《论语》:(先让学生谈谈对孔子的了解,再补充)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谈论。这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东汉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用“子曰”开头,称为格言体;一问一答,称为答问体;跟特定的对象展开谈话,称为对话体。
3、  听课文朗读,并诵读课文,了解诵读的重要性。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文言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形式。
诵读文言文的要求除正音之外,只须要求两点:一是速度要慢一些。二是要正确划分句中停顿。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文言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形式。
指导第一则的句子停顿:学/而时习之(“时习”之间不停顿)   不亦/说乎(“不亦”是固定结构,中间不能停顿)    有朋/自远方来(“自远方”介宾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人不知而不愠
听录音划分另外五则。
4、  复习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翻译原则: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2、“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翻译方法:“留、换、补、删、调、贯”六字法进行。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吉句中带修辞瑰坟的说 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语句翻译完成后,再回头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漏译,语句是否通顺。原文指代和省略的内容,在翻译时该明确的要明确;翻译时要尽量译出作者的语气。
5、  疏通前四则。第一则示范翻译,后由学生翻译做指导。
(1)学,指的是孔门弟子学习的礼、乐、射、御四种,“习”是实习、温习。“时习”按一定时间实习。学习知识,按时去实习它,这是愉快的事。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愠:怨恨;“不亦……乎”是反问。
(2)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和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故”是指旧知识,“新”指新的体会或心得。
(3)读书而不动脑筋,就会感到迷感;只是一味的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惫。孔子在这时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罔:蒙蔽,迷惑而无所得;殆:不安,恍惚而没有依据)
(4)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子一生都是这样做的,但他却说:“哪一样我能呢?”这是孔子的自谦之词。
6、  齐声朗读并能背诵
7、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疏通后两则,并对全篇作简单分析。
1、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了孔子的《论语》四则,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朱熹和刘开的两则“论学”。
2、  学习第五则:(1)简单介绍朱熹:南宋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字元晦,号晦庵。
(2)朗读,疏通文句。漫浪:随意不经心,反义词是专一;急。迫切。让学生口头翻译。
(3)分析层次。先说“三到”的内容(1-2),次说“三到”的关系(3),最后指出最重要的是“心到”(4)。
(4)用一句话概括:读书“三到”,心到最重要。
3、  学习第六则:(1)介绍作者:刘开,清代文学家,字孟涂。
(2)朗读,疏通文句。重点:致疑、广识
(3)分析层次。首先提出观点君子之学必好问(1),接着论述学与问的关系(2-3),最后强调“好问”的重要性。(4)
4、  对“论学”六则全文分析:
(1)       文章的题目是“论学”,论述了学习的哪些方面的问题?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
(2)       学习方法:按时温习,和朋友切磋;温习旧的得到新的;学习和思考紧密结合;“默而识之”,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
学习态度:学习和思考要紧密结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习习惯:读书要三到。
(3)       这六则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则,最需要的是哪一则,你做的最好的是哪一则,你觉得最难做到的是哪一则?(学生联系实际自由发挥)(课后习题二)
5、  请同学找文中出现的成语,并解释:温故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亦乐乎。
6、  做课后习题四,翻译陶渊明的话,并谈谈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译文:研究学问绝对没有好的办法,只有笨的办法。学习就像春天初生的幼苗,看不出它增高,却一天一天的长大;停止学业如磨刀的石头,看不出有损耗,却一天一天的亏损。
7、  布置作业:语文作业本练习
8、  板书设计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长春版九年级下《论语》六则ppt课件(43页)
《论语》六则ppt课件(34页)
《论语》六则练习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论语》六则注解
《论语》六则课文梳理
《论语》六则教学设计8
《论语》中的格言警句
《论语》六则导学案6
《论语》六则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论语》六则导学案5
《论语》六则检测题
《论语》六则导学案4
《论语》六则说课稿
《论语》六则导学案3
《论语》六则mp3音频朗读
《论语》六则ppt课件(37页)
《论语》六则ppt课件(35页)
《论语》六则学案
《论语》六则教学反思
《论语》六则教案7
《论语》六则导学案
《论语》六则ppt课件(20页)
《论语》六则ppt课件(19页)
《氓》《论语》六则《孔子世家》复习学案
《论语》六则教案6
《论语》六则ppt课件9
《论语》六则复习提纲
《论语》六则ppt课件8
《论语》六则教案5
《论语》六则ppt课件7
《论语》六则教学设计4
《论语》六则ppt课件6
《论语》六则教案3
《论语》名句摘译
《论语六则》读后感
语文版七年级上《论语》六则原文阅读
《论语》六则ppt课件5
《论语》六则rm视频朗读
《论语》六则flash朗读
《论语》六则教案2
《论语》六则译文
《论语》六则ppt课件4
《论语》六则ppt课件3
《论语》六则ppt课件2
《论语》六则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