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仲夏夜》导学案2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5-02-25 |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变化写景的手法。 3、体会贴切的比喻对表现景物的作用。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变化写景的手法 2、体会贴切的比喻对表现景物的作用 知识链接:介绍写作背景。 1962年春3月,著名作家峻青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胶东半岛上一个小小的山村。可爱的家乡山水,老革命根据地的光荣历史,牵动着作家的思绪。作者以美丽的山水为背景,用动人的景色作衬托,写成一组“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散文作品。《海滨仲夏夜》就是其中—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本文写的是海滨城市——威海的夏夜景色。、
课前导学: 一、利用网络,搜集整理有关作者的资料。 二、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 你认为应该掌握的生字有:
你认为应该掌握的词语有:
三、整体感知课文: 1.仲夏是什么时候?课文都描写了海滨仲夏夜哪些景物? 2.本文主要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海滨仲夏夜”的景色?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提示:此练习目的是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在书中圈画出关键词语,注意随着时间推移画面发生的变化的词语。 第一组画面________段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画面________段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组画面________段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组画面________段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组画面________段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继续第三单元的学习,前几节课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赏江南春天的美景,伴着老舍先生一同去感受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将和当代作家峻青一道去领略《海滨仲夏夜》的迷人景色。 二、明确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变化写景的手法 2、体会贴切的比喻对表现景物的作用 三、检查预习: 1. 读准下列字音: 霍霍(huò) 煞白(shà) 闪烁(shuò) 绯红(fēi) 仲夏(zhòng) 广漠(mò) 酣畅(hān) 苍穹(qióng) 休憩(qì) 炙晒(zhì) 2. 解释下列词语: 霍霍:这里是闪动的样子 苍穹:天空 皎洁:(月光)明亮洁白 广漠:广大空旷 次第:一个挨一个 绯红:深红 3、走近作者: 峻青(1922-),原名孙俊卿,生于1922年,山东海阳县人,当代作家,画家。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黎明的河边》、《海啸》、《血衣》等小说。 4、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为我们描绘了那几幅画面? 三、合作探究: 1.、精读第1——3段:作者在这部分中写了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的哪些变化和特征来写? 教师示例:第一自然段写霞光,先从静态看,写出霞光“橘红”的颜色,再以晚霞与大海相互辉映,化静为动: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准确而又形象地表现出霞光映在波浪上不停地晃动闪光这个特点。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2、3段的内容。 2、精读4-12段,文中写了哪些人的活动,有什么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了沙滩上的人? 这是什么写法? 3.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说说这些比喻起了什么作用? 教师示例: 比喻句: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 作用: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作者以大海为背景,把晚霞比作火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霞光的色彩和动态。 学生合作交流。 4.品析词语 教师示例: 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燃烧”一词能换成“映照”吗? 用“燃烧”能给人以晚霞似火、烧得正旺的感觉,使语言增加形象感。而“映照”在程度上要逊色些。 学生合作交流。 五、迁移提高 仿照下面比喻句的句式,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注意内容的前后呼应。 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连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 友谊如________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谊如________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业: 请你仔细观察我们学校秋天的景物,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抓住景物特点,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我们校园最有特点的秋天景物。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