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海滨仲夏夜》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5-11-23


教学设想    

    安排一课时。 

    语言本身只是一种代表概念的符号或外壳,它本身不能直接构成形象,必须通过读者的联想,在想象中呈现形象,文学不像绘画形象那样清晰可见,也不像音乐形象那样直接诉之于听觉,但是文学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在每一个人的头脑中再现图画、音韵美。学习本篇课文可以抓住文学的这个特点,在阅读的基础上再现出作者所描绘的一幅幅流动的变化着的画面,使学生体会文学与美术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及文学鉴赏力,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关键词语、贴切的比喻再现景物,准确表述景物特色。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目的,让学生默读课文,并通过查检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同时训练学生灵活辨析词语意义的能力。读后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方式:出示投影幻灯片,也可设计成电脑软件或印成练习片子发给学生。 

    (一)绯(fēi)红:鲜红    绯:红色 

广漠(mò):广大空旷 

次弟:一个挨一个 

苍穹(qi6ng):天空 

皎(jiǎo)洁:(月亮)明亮洁白 

休憩(qì):休息 

幽美:幽静美丽 

炙(zhì)晒:像火一样热 

漫步:没有目标而悠闲地走 

(二)仔细体会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选择一个恰当的义项。 

1.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 

       A  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B  稍微露出一点想法,但不肯说明确 

2.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 

A  严肃  安静 

B  严肃  和睦 

3.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 

  A  形容精神兴奋得意 

  B  向上飘起 

4.我漫步沙滩,徘徊在我的乡亲朋友们中间。 

        A  比喻犹豫不决 

        B  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 

        C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二、朗读全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整体把握本文特色。 

方式:可请学生朗读,也可由教师范读。读后讨论,引导学生从自身感受去回答,不必拘泥于统一答案,总体围绕“美”即可。 

    朗读前提示:读这篇文章的感受是什么? 

    讨论后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给人的感受是所描绘的景色像画一样美,而且这些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变化的。 

  下面我们再次默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一,看看本文依次描写了哪三组画面。注意要尽量选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学生默读全文并做课后练习。 

    答案提示: 

第一组画面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两处“夕阳落山不久”和“夜色加浓”,分别表示傍晚时分和入夜后海滨的不同景色。第一段重点写的是晚霞及霞光,文章以大海为背景,写出了光的动态美和色彩美。第二段写出了霞光由红转暗到无的过程,当天幕变为深蓝色的时候,大而亮的启明星像明灯高悬在空中。第三段由苍空中的“明灯”——星光引出对城市灯光的描绘,写出了灯光的动态美。     

    第二组画面:第四段描绘了幽美的夜色和在沙滩上休憩、谈笑的人们。 

    第三组画面:描绘了“从月亮上来”到“夜已深了”这段时间里月光下平静的大海和嘻闹、谈笑的人们。 

    三、请学生任选一幅画面,用手中的画笔把画面再现出来。画好后请同学们谈谈画这幅画的依据是什么。此环节考察学生对文章的把握、理解,同时发挥想象力。教师在观看全班学生的作品后,可挑选出各个画面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错误正确的都行,通过学生谈做画的依据分析、理解课文。允许学生在画中加入自己的合理的想象,表现出色彩变化及动感即可。学生做画及讨论。要求尽量使用文中的语句,语言简练,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第一组画面可分为两幅图:夕阳落山不久的海滨景色和夜色加浓后的海滨景色。画面中的景物及色彩:(夕阳落山不久的海滨景色)晚霞及霞光。桔红色、深红、绯红、浅红(夜色加浓后的海滨景色)深蓝色的天幕,乌蓝的海面,大而亮的启明星,闪亮的灯火。 

    依据:还燃烧着一片桔红色的晚霞;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动态:涌起的波浪及波浪上的红光或白色的灯光。 

    依据: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 

    第三组画面:月光下的海滩。 

    景物:圆而亮的满月,层层浪尖上的银光和嘻闹谈笑的人群。 

    依据: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 

    教师总结画面的特点:动态的图画。通过霞光的色彩,光亮的变化及浪峰中的红光及白色的灯光所展现出来。     

    四、请学生朗读第1、2、3段,体会本文写景的特色。 

    五、文学欣赏。 

    许多文学作品都是用语言来展示大自然中的色彩美,都会在读者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绚丽的图画。教师可根据时间给学生朗读补充材料中的段落,让学生体会如何用语言来展现图画美。 

板书设计:          

                           海滨仲夏夜 

                              峻  青 


 补充材料  
附1 

    槐树的叶子,有一些也渐渐变成黄色,可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那株爬山虎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非常鲜明地显出自己的艳丽来。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叶子都闪着亮光,人们从下面向上望去,每片叶子都好像是透明的。它把大槐树也反衬得美丽可爱了。 

    我每天走过那里,总要抬头望望那些艳丽的叶子,停留好些时刻,才舍得走开。 

    像这样地显明而急速地变化着颜色的,除了爬山虎,当然还有别的树木。释迦牟尼佛殿前的两株梧桐,弥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耸的白果树,泉水院前院石桥边的那株黑枣树……它们全都披上黄袍了。中山纪念堂一株娑罗树的大部分叶子镶了黄边,堂阶下那株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凌霄花树,它的许多叶子也都变成咖啡色的了。…… 

    碧云寺的附近,特别是右边和后面的山地上,那些柿子树和别的许多树木……我们就近望去,更是丹黄满眼了。 

    自然,寺内那些高耸的老柏和松树之类,是比较保守的。尽管有很少的叶子已经变成了刀锈色,可是,它们身上那件墨绿袍子是不肯轻易褪下的。许多槐树的叶子,也改变得不踊跃。但是,不管怎样,现在,碧云寺的景色却成为多彩的了。这里一片黄,那里一片赤……不像过去那样,到处都只见到青青绿绿的。 

    我们还是谈谈叶子变色的话罢。 

    在夏天,草木的叶子都是绿油油的,这因然象征着生长,象征着繁荣。但是,从视角上说,从审美的眼光上说,它到底不免单调些。到了秋天,尤其是到深秋,许多树木的叶子变色了,柿红的、朱红的、金黄的、古铜色的、赭色的,还有那半黄半绿,或牛黄半赤的……五颜十色,把山野打扮得像个盛装的姑娘。加以这时节天色是澄明的,气候是清爽的。你想想,它应该怎样唤起人们那种欢快的感情啊!     

—— 选自《碧云寺的秋天》 

附2 

    正像每次一样,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几天中我领略了两个字,一个是“绿”,只凭这一点,已使我留连忘返。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真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铮琮,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韧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选自《西湖漫笔》  (蒋  欣)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海滨仲夏夜》导学案2
《海滨仲夏夜》教学反思
《海滨仲夏夜》ppt课件(21页)
《海滨仲夏夜》导学案
《海滨仲夏夜》学案
《海滨仲夏夜》mp3音频朗读
峻青《海滨仲夏夜》原文阅读
《海滨仲夏夜》同步练习
《海滨仲夏夜》课后练习
《海滨仲夏夜》说课稿
《海滨仲夏夜》ppt课件6(22页)
《海滨仲夏夜》教学实录
《海滨仲夏夜》课件5
《海滨仲夏夜》课件4
《海滨仲夏夜》课件3
《海滨仲夏夜》课件2
《海滨仲夏夜》课件1
海滨仲夏夜(教学实录)
《海滨仲夏夜》教学设计
《海滨仲夏夜》教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