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学反思2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1-30 |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学反思
回想这节课的前前后后,我感觉整个课堂处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学生积极投入,热情很高,精彩的发言一浪高过一浪,似乎课上完了,我的激情还久久不肯退去。
我讲的是一篇近似于小说的散文诗,鲁迅的文章向来都有一定的深度,本文也不例外,文章写于1925年,与我们的时代相距甚远,这给学生在理解上造成了较大的难度。
考虑到语言描写这一突出特色,我决定以学生比较喜爱的分角色朗读打开突破口。虽然课前我曾让学生听过朗读录音,然而课堂上同学们的非凡表现乃令我惊异不已:学生的模仿、感悟能力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在人物性格的分析上,我没有停留于表面,而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剖析人物内心,让学生透过文章表面深入到在那个时代,鲁迅究竟要描绘哪些形形色色的人物。
在教学中,我这样启发学生:文中的三个人物你喜欢谁?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探究的热情高涨。同学们主动研读课文,以小组合作,集体探究的方式,不仅对文中的三类人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认识到了奴才的劣根性。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积累,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它倡导的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因而,在教授本文时,无论是朗读技法的摸索,人物性格的分析,还是主旨的挖掘,我都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同时,在教学中,我还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互相学习、共同探讨的良好氛围,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对课文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当然,课堂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说板书设计不够精心,有些随意,学生答案没有引导出来,自己就急于给出,有些急躁。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改正。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