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人》教案1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1-28 |
《说书人》教学设计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张 影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概括《说书人》中“说书人”的特征,理解说书人形象的卑贱和可爱。
2.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理解小城的意蕴。
3.了解小说散文化的叙事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说书人形象的卑贱和可爱。(重点)
2. 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理解小城的意蕴。(难点)
3. 了解小说散文化的叙事特点。(难点)
三、课前准备:完成《说书人》的预学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师陀的《说书人》,且听我一一道来(拍惊堂木)【动作直观感受说书艺术】
2.播放视频单田芳大师的《三英战吕布》
(听地我是心潮澎湃,真是听君一回书,胜似一台戏。我们看单大师长袍加身气质非凡。师陀在小说中也塑造了一位说书人的形象,课前我们进行了预学,下面我们来交流点评一下。)
(二)投影学案
1.请同学概括一下说书人的形象
2.请同学点评补充
3.文中的“我”是怎么看待说书人的?
4.齐读二三段(可爱迷人)
(三)探究讨论:你认为他是卑贱的还是可爱的?(四人一组展开讨论)
(四)这么可爱迷人的说书先生活地如此卑贱,在社会上饱受冷遇,生前潦倒,死后凄凉。他到底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上?
1.小说背景:写作时间1942年,这篇文章选自《果园城记》,这部作品着重描写的是“从前清末年到民国二十五年”间果园城社会的“生活样式”。那些“生活样式”主宰了三教九流诸色人等的现实“生活”。这一时期的中国从帝制变成民国,皇帝是倒掉了,可乡土中国的土皇帝依然存在,果园城里官绅勾结的统治秩序并没有变,只是他们的统治术披上了合乎民国“法理”的外衣。
2.写作态度:
“我只是刻意描写社会和人”。——师陀《我的风格》
“这小书的主人公是一个我想象中的小城,我有意把这小城写成中国小城的代表,它在我心目中有生命,有性格,有思想,有见解,有情感,有寿命,象一个活的人。”(师陀:《<果园城记>序》
3.文中有没有关于小城的描写?同学们找一找,并加以点评?这是怎样的小城?
(第8段,第25段,第26段,第28段)
3.小结:果园城固守着它懒惰、懦弱和残酷的行径,那里容不下青春、爱情、改革、一切让生命灵动飞扬的东西,它只喜欢老人与庸人,整个果园城如一潭死水,只能在单调沉闷中消磨着时光。再诗意的赞美也挡不住残酷地现实。所以说书人只能走向陨落,小城也将走向衰亡。
(五)、面对这么冰冷的现实,“我”有着怎样的感受?这种情感爆发集中在哪一段?
1.个别读第28段
2.齐读后三句
3.出示学生问题:为什么结尾写“小城多荒凉”?
4.个别再读最后一句。(情感:同情哀悼)
5.出示刘西渭《读<里门拾记>》:“诗是他的衣饰,讽刺是他的皮肉,而人类的同情者,这基本的基本,才是他的心。”
6.体会作者散文化的叙事态度和浓郁的抒情意味。
7.齐读说书人的歌词:
折一把纸扇
着上一身青衫
紫砂壶壮胆
拍案满堂惊叹
昨日的史诗
还残留些波澜
今天的历史
只能话说两端
春秋早已逝
谁管天道好还
墨书的梁子
血泪代代传
说不完这人间沧桑
道不尽生死笑忘
尘世里万千的荣光
总有诉不完的衷肠
话不尽这千古流芳
言不止余音绕梁
故事里留下的思量
总让人向往
(六)、作业:
我会对故乡萧索的荒村失望,我会对尖酸刻薄的杨二嫂失望,我会对麻木愚昧的闰土失望……——鲁迅《故乡》
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韩少功《我心归去》
仿照以上例子,结合《说书人》写一段话。并对这三种失望进行对比,作出自己的读解。
板书设计:
卑贱 可爱
说书人: 孤苦 执着热爱 陨落
身份低贱 侠义勇敢
命运悲惨 善良的种子
被社会抛弃 精神滋养
小城: 荒凉衰败,沉闷冷漠 衰亡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