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庄暴见孟子》教案7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1-10


A.教学目标:
  1.能整理本文中的重点实词意义和特殊句式;
  2.能理解文中孟子逐步推理、正反对比阐明自己看法的方式,并能运用这种方式阐明事理;
  3.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并能合理评价这种思想。
  B.设想:
  1.学情:这篇短文,学生应该能从文中发现全文思想的中心句,进而把握文章主旨。可能使学生感到疑惑的是:孟子只是通过两次假设性的对比,就能把“与民同乐”的大的观点论证出来了,是不是有说服力呢?教学上应该联系实例,并通过练习,掌握逐步推理的论证方式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技巧,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论述的强度。至于文言词句,本文在理解上没什么难度,应该布置课堂作业,及时整理。
  2.教法:诵读法、练习法
  3.课时:一课时
  C.过程:
  一.导入:
  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的这种“民本”思想在《孟子》七章中多有论述。事实上,在战国时代,各诸侯忙于称霸,不但没多少闲工夫来考虑百姓的利益,反而加重对人民的压迫与剥削。今天,孟子就要站一心“王天下”的齐王面前,向他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这无疑是一次挑战,至于结果如何,还是让我们来看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
  1. 请一学生朗读课文,正音、正句。
  2. 学生齐读,,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明确:“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三.局部理解
  1. 用五分钟时间,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有疑难先作记号,等一会集中讨论。
  2. 解疑。可以让学生提问,学生解答。
  3. 教师归纳重要词语:
  见、语、好、乐、今、王
  4. 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孟子与齐王的对话,第一节却写了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这是不是多余的文字?为什么?
  (明确:不是。①通过庄暴和孟子的回答,引出话题,明确论述的议题,起引子的作用;②庄暴对“王好乐”无言以对,表明话题有难度,反衬出孟子谈话艺术的高超。)
  5.思考:第二段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意思?
  (明确:①写孟子主动发问,提出“好乐”的话题,为转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创造条件;②孟子借“为王言乐”,从正反两方面“与民同乐”的重要性。)
  6. 讨论:
  ① 齐王听到孟子谈到好乐一事时,脸色应该是怎么的?为什么会“变色”?
  (明确:无标准答案。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可以说“恼怒,恨庄暴转告孟子”,也可以说“良心发现,羞愧不已”。
  ② 孟子谈音乐侧重于品位还是侧重于音乐的欣赏?为什么?
  (明确:欣赏。孟子善于从对方能够接受的角度谈话,消除对方的反常心理,便于展开自己的论述。这就是求同存异法。)
  7. 试用简表表示孟子展开论述的思路。 (请一学生上黑板来画。) 
  转换概念     转换话题      再换话题
  吸引对方     诱敌上钩      直奔中心
  四、亮点探究
  1.齐王听到孟子谈到“好乐”一事,为什么会“变乎色”?
  探究学习:学界出现了这样三种解释:齐王有不悦之色,认为孟子不该问自己“好乐”的事;齐王有羞愧之色,认为自己不应该“好乐”;齐王有愠怒之色,认为庄暴不该把他“好乐”的事告诉给孟子。权衡上述几说,以第三说为最佳。据《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齐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禀食以数百人。”供养这样一支乐队,势必劳民伤财,并影响政事。孟子来齐国宣扬其“仁政”,劝说齐宣王“保民而王”,所以齐宣王心中要“怪恚”庄暴,不该把自己的隐情告诉给孟子。儒家历来重视礼乐,认为音乐具有重要的政治教化作用,从音乐可以考察一个国家的兴亡盛衰,并反对把音乐作为单纯的娱乐活动。“先王之乐”是先王用来教化百姓、安定民心、治理国家、巩固统治的手段,与“世俗之乐”截然不同。齐宣王爱好的不是“先王之乐”,而是“世俗之乐”,这又与儒家的音乐主张不甚吻合了。齐宣王之所以直言不讳地向孟子表白“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是考虑到隐情既已泄露,也就不必再转弯抹角了,免得孟子纠缠下去。而后来谈话之所以还能继续进行,是因为孟子并不反对他爱好“世俗之乐”。也有人认为:“齐王感到作为国君而爱好音乐,当为舆论所不许,怕受到孟子的批评,因而脸上表现得有点惭愧。”(李炳英《孟子文选》)其实,战国时期爱好“世俗之乐”的国君不乏其人,齐宣王也用不着为此而到“惭愧”。所以,齐王的“变乎色”应是“愠怒之色”。
  2.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在当时能否实现?为什么?
  探究学习:针对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生民涂炭的现实,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使之成为一种政治思想体系,对两千年来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孟子的“仁政”学说虽然以维护封建制度为出发点,但是对于稳定经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减少农民因丧失土地而迁徙流离的痛苦,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同时,孟子的思想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统治阶级的享乐是建立在下层人民的痛苦之上的,又有谁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这种权利呢?而且他的“仁政”学说带有浓厚的复古保守色彩。他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说成是“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因此,在当时不过是空想而已。
  四.练习巩固
  1. 有一个同学热衷电子游戏,几乎不能自拔,请你对他说一番话,运用孟子的谈话的技巧,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 课堂整理相关文言基础知识(通假字、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庄暴见孟子》ppt课件7
《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教案及练习
《庄暴见孟子》随堂练习
《庄暴见孟子》教案6
《庄暴见孟子》教学设计5
《庄暴见孟子》说课稿(2)
《庄暴见孟子》ppt课件6
《庄暴见孟子》说课稿
《庄暴见孟子》同步练习
《庄暴见孟子》教案4及练习
《庄暴见孟子》能力训练
《庄暴见孟子》练习测试(二)
《庄暴见孟子》练习测试(一)
《庄暴见孟子》ppt课件5
《庄暴见孟子》ppt课件4
《庄暴见孟子》教案3
《庄暴见孟子》教案2
《庄暴见孟子》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庄暴见孟子》参考译文
《庄暴见孟子》mp3音频课文朗读
《庄暴见孟子》ppt课件3
《庄暴见孟子》ppt课件2
《庄暴见孟子》ppt课件1
《庄暴见孟子》课堂实录
《庄暴见孟子》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