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芙蕖》教案6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1-10


《芙蕖》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重点突出、繁简得宜的写作特点。
2、体会本文不堆砌词藻,不用典故,明白晓畅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重点掌握本文的立意。
2、文言文的一些语法常识。
预习设计:
  1、诵读并抄写课文。
  2、参照注释,口译课文。
   3、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作者   
李渔(161l一约1679),字笠鸿,一字谪凡,号湖上笠翁,原籍兰溪(今属浙江),生于雉皋(今江苏如皋)。明末清初戏曲作家、戏曲理论家。在明代考取过秀才,入清后未曾应试做官。出身富有之家,清兵入浙后,家道衰落。客居杭州10年,又迁南京达20年。从事著述,并开“芥子园”书铺,刻售图书。又组织以姬妾为主要演员的家庭剧团,北抵燕秦,南行浙闽,在达官贵人府邸演出自编自导的戏曲。晚年境况困窘,再度迁居杭州,终老死去。李渔在当时很有声名,但毁誉不一。平生著作有剧本《笠翁十种曲》,还有八种是否出自他的手笔,至今未有定论,有小说《十二楼》等数种,杂著《闲情偶寄》和诗文集《笠翁一家言》等。李渔在戏曲理论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闲情偶寄》之《词曲部》《演习部》实为戏曲理论专著,后人录出单印,名《李笠翁曲话》或《笠翁剧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从舞台艺术角度来探讨戏剧理论的专著。
二、课文分析
    这篇文章选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笠翁偶集》中诸篇,属于明清笔记小品一类文章。这类文章,直抒胸臆,不拘格套,不避俚语俗字,无论是内容或形式,都力求写得清新活泼。李渔的小品文尤其具有这种特征。他自己的诗文取名为“一家言”,并解释说:“凡余所为诗文杂著,未经绳墨,不中体裁,上不取法于古,中不求肖于今,下不觊传于后,不过自为一家,云所欲云而止。”他认为只有这样,才不会“尽丧其为我”。可见他在写作上所抱的力求创新、力求显出自己的灵性的态度。这就使他的小品文和明清其他小品佳作一样,无论是内容或格调,都与一般正统古文不同。
三、内容和结构
    古代写荷的诗文很多,一般都从荷的美丽、高洁着眼,或直接赞美荷花的形态,或以荷喻人,赞扬美女,或托物言志,表现自己高洁的品质。本文写荷,完全不落前人窠臼,既写荷“当令时”的“娇姿”,又写荷谢后的莲蓬,从荷出水直写到荷叶衰败。这是写荷诗文中绝无仅有的。不但如此,本文既谈荷花的可目、可鼻,又谈莲藕荷叶的可口、可用,写一般文人所不写,观赏和实用两种价值并重,也是大胆求新的表现。全文七段,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开篇。简明扼要地说明主题。
    第二部分(第二至六段),分说。具体说明芙蕖的种种优点。这部分把生长过程和多种功用结合在一起写,既按“花开之前”、“花开之时”、“花谢之后”时序作纵的描述,又按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种功用作横的说明。纵横交错,有条不紊。
    第三部分(第七段),结尾。抒发感慨,揭示中心。
    全篇紧扣“可人”二字,环环相套、丝丝入扣地展开,针线细密,结构严谨。
四、写作特点
    1、重点突出,繁简得当
    作文,正如编戏,必有“主脑之人”,“主脑之事”,其他的人和事只是“陪宾”。根据这一原则,本文以“可目”为主脑,写得详,“可鼻”、“可口”、“可用”为陪宾,写得略,这样使中心鲜明,重点突出。作者在写芙蕖的种植之利时,与五谷作比较,说它除了“有五谷之实”外,还有五谷所没有的“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的观赏价值,而芙蕖的观赏价值主要表现在“可目”上。这是作者如此安排的依据。另外,作者重点、繁简的安排还服从于作者、读者双方对事物的了解。对“可目”,作者有独到的体验,一般人可能所见不深,就详写;“可鼻”、“可口”、“可用”。人所熟知,作者并无特别体验,只点明一下唤起读者注意就行了。
    2、语言生动形象,不避俚俗
全文信手写来,不用一典,不堆砌词藻,不避民间口语,读起来晓畅明白,与有些正统派古文不同。这是李渔“贵显浅”主张的具体表现。文中奇句与偶句交互使用,使语句声调和谐动听。特别是一些偶句颇能抓住事物特点,两两对照,相得益彰。如:“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遂之生”;“有五谷之实而设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等等。总之,一方面不避俚俗,一方面迭用奇偶,使语言生动形象,俚俗而不觉无文,质朴而不觉笨拙。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结合《爱莲说》,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写出你心中的芙蕖形象。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爱莲说》《芙蕖》阅读练习及答案
《芙蕖》ppt课件(15页)
《芙蕖》ppt课件(22页)
《芙蕖》教学设计7
《芙蕖》ppt课件(21页)
《芙蕖》检测练习题
《芙蕖》同步练习
《芙蕖》教案5
《芙蕖》图片素材(18页)
《芙蕖》ppt课件(23页)
《芙蕖》导学案4
《芙蕖》学案
李渔《笠翁对韵》全文阅读及下载
《芙蕖》导学案2
李渔《芙蕖》原文及翻译
《芙蕖》教学设计4
《芙蕖》练习题
《芙蕖》导学案
《芙蕖》ppt课件3
《芙蕖》ppt课件2
《芙蕖》教案3
北师大版《芙蕖》ppt课件1
《芙蕖》教案2
《芙蕖》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