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学画》教案1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1-02 |
24、王冕学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美好品德的影响,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品悟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课前查阅资料 多媒体课件 养成教育训练点 学习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的优秀品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随文认识5个生字,能读准“诸暨、供、闷、积攒、镶”等难读字的字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给课文分段。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1、师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沉着应变的好汉林冲。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有名人物——(板课):少年王冕 2、师生相互补充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王冕: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著有《竹斋集》。 吴敬梓: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等。《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书中刻划了各类士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师:本文选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较现在有些不同,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困难吗? 2、师生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 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5、自由再读课文,思考:我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6、交流,疏通。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 2、交流: 三个时间段:“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 3、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 一(1)王冕幼年由于父亲早亡,家境贫寒。 二(2~4)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人家放牛。 三(5~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 四(7)十七八岁时,王冕每日作画读诗,从此家境转机,不愁衣食。 4、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品读课文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中,我了解了哪些信息? 2、交流: 3、齐读课文。 五、练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一、品悟人物语言 理解母亲“无奈” 过渡:王冕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这一年王冕十岁了,一天…… 1、相机出示:“一天母亲把他叫到……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1)、自由读 提问: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 (4)、出示:“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 )说:‘…………去放牛。’” ①指名口头填一填 ②引读 2、提问:还有什么地方也可以看出母亲确实是无可奈何,非常不忍心的?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学生交流 [人物语言最能体现出人物性格和心理,紧扣语言文字从读到议到填再到读,这样层层深入,帮助学生理解母亲无可奈何的心理,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二、紧扣重点事例 体会王冕“好学” 过渡:母亲无奈之下让小王冕去放牛,小王冕是怎么回答的? 1、相机出示“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心里倒快活些……” 2、设问:不读书,小王冕真的感到快活吗? 3、自由读课文 思考:从哪几件事中可以看出当时王冕并不是真的快活,其实他是很想读书的? 4、学生交流 ●版块一 (1)、相机出示“每天给的点心钱…………在柳树阴下看书。” ①自由读 说说读懂了什么 ②学生交流 (2)、小结:小王冕想买一本书可真不容易啊! (3)、指导朗读 [抓住“舍不得”、“积攒”等重点词语,让学生认真细致地“咬文嚼字”,从语言文字中感悟王冕买书的不易,从而认识到王冕是个好学的少年。] ●版块二 (1)、相机出示第五、六自然段 (2)、自由读 找找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冕非常想读书? (3)、学生交流 ①相机出示“天下哪有学不会…………画几笔?” a、比较句子: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天下没有学不会的事。我也来自己画几笔。 b、指导朗读 ②相机出示第六自然段学生交流 a、从“攒钱”“托人”等词中体会王冕好学 b、引导学生从“起初……三个月之后……”中体会王冕坚持不懈的好学精神。 相机指导朗读 c、提问: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冕画得好? 为什么能画得这么好? d、师小结 ●版块三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王冕能学画也是一个偶然,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1)、我们也去欣赏一下雨后的情景(听录音) (2)、学生自读,想象 (3)、指导朗读 (4)、指导背诵 (5)、提问:是不是每个人见到这么美的景色都会把它画下来呢? 学生交流,师相机总结 1.(1)指名学生将这一段话读一遍,问:你们喜欢这段话吗?为什么?小组讨论。 (2)生交流:(大致从颜色、词语、顺序等方面感受景物的美,启发学生写文章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3)让我们闭眼想象,谁能用优美的朗读将大家带到这美的境界里。 2.小结过渡:真的,好美的自然之景,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王冕为什么能够发现如此美丽的景色?他明白的道理是什么呢? 交流: (一)句段一: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真是一点不错。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下来。”随后转念又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1)生说 (2)师评:是呀,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王冕坚信任何事情都能学会,他的自信让我们佩服,你能读好它吗?试读——指读——齐读。 (二)句段二: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乡里人见他画得好,竟拿钱来买。王冕的荷花越画越好,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诸暨一带都晓得他是个画荷花的高手,都争先恐后来买他的画。 (1)生说 (2)师评:从起初画得不好到后来大有长进,王冕用了仅仅三个月的时间,那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三个月,想象一下,他是怎么取得成功的呢? 出示:起初画得不好,可王冕不 ________________,他每天来到池塘边刻苦练习。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这样 ___________ ,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A、先写写,然后指名说。 B、师小结:观察细致,使王冕对荷花的颜色,形态了如指掌;对荷花的喜爱,使王冕赋予了荷花生机和活力;不懈的努力,提高了王冕表现荷花的能力。 C、荷花的美让我们陶醉,王冕的勤奋值得我们学习,谁能读好这段话?试读——指读——齐读。 过渡:王冕画的画越来越好,他完全可以在家陪伴母亲,让母亲放心了。引读最后一节。 [抓住重点段落,紧扣关键词句,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揣摩中,领悟人物性格特点。这样既是提高了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主人公的优良品质的熏陶。] 三、抓住关键语句 感悟王冕“孝顺” 过渡:生活的贫困使王冕不得不放弃了上学堂读书,不读书他真的快活吗? 1、出示第二自然段 2、提问:当时他为什么还说快活? 3、学生交流 4、提问:王冕是个孝顺的孩子,课文哪些也写到了? 速读课文划出相关的句子 (1)、学生交流 (2)、齐读句子 过渡:作者按时间顺序选取了少年王冕的几个生活片断,告诉我们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2——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十岁的王冕是个怎样的孩子?抓住关键的词句圈圈画画,写写体会。 交流。 1.你能读出王冕孝敬母亲吗? A.出示: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1)自由读,思考是不是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 (2)为什么王冕要说自己“在学堂里闷得慌”而“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 (3)指导朗读。 B、相机出示:“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请问,你想借助哪几个词来传达王冕的孝心,指导感情朗读。 2.王冕是一位好少年,他不仅能孝敬母亲,而且勤奋好学。从哪里看出王冕勤奋好学呢? 出示:“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四、巧设关键问题 学生情感升华 1、默读课文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王冕是个怎样的人? 2、总结全文 五、拓展交流 1.王冕除了爱画荷花,还爱画什么花? 2.你从他爱画这两种花中悟出了什么? 3.大家齐吟诵《墨梅》,吟着吟着,你觉得王冕为大家留下了哪些可贵的清香之气?难怪《中国历代名人传》中这样评价王冕: 儒林之楷模 学者之榜样 4.小结写法:作者是怎样刻画王冕的形象的?为什么作者要着力描写他家境的贫困和荷花的美丽? 六、作业设计 1.背诵第五自然段,摘录课文中描写雨后美景的句子 2. 王冕是《儒林外史》之第一人,打开《儒林外史》,你会更真切地认识到一位儒林楷模,学者榜样。课后请同学们读一读《儒林外史》这一本书,并能选择自己最欣赏的一则故事与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 24 少年王冕 放 牛 孝顺母亲 画 画 勤奋好学 教学反思: 《少年王冕》一课的五六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在教学时注重了学生朗读的训练。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感知语言文字、准确而迅速地在脑海里呈现有关画面的同时,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想象,达到对课文直觉感悟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抓课文重点段落的教学方法,对课文进行了适当的取舍。教学中块面比较清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