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8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0-07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
孟州一中 邓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本的母亲形象:慈爱、自尊、面对苦难时所表现的宽厚无比的忍受能力与有力的抗争精神; 初步理解拉丁美洲人的性格及精神存在方式;
2、赏析小说的情感处理方式
过程与方法:分析人物要从人物表现的细节入手,学生交流探讨,教师点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母爱的伟大,宽容的可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法国谚语说“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今天我们要学的马尔克斯的《礼拜二午睡时刻》正如一部短小的黑白电影,在平静的、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展现了许许多多耐人寻味的东西。同学们事先都阅读了这篇课文,请同学来说说看,小说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述了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女儿(人)在礼拜二午睡时刻(时)来到一个小镇(地)向神父借墓地钥匙,打算去祭奠被当做“小偷”打死的儿子(事)的故事。(注意为什么要这样概括?人时地事在概括中的重要性,要学会概括的方法。)
二、探究交流
1、提示学生阅读小说时要注意两点:
如果我们看不懂小说,不是小说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缺少对视野之外的东西的探求之心。
其实,学习和生活本身就是问题的不断提出与不断解决的过程!只要能够发现问题,就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
2、学生交流: 要求学生合作解决预习过程中的疑问,提出悬而未解的问题。
3、结合学生小组交流后遗留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质疑解惑
(1)探究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提出的细节问题,解读母爱
细节一:85页“事情发生在上礼拜一凌晨三点钟……”一段, 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和呻吟声。(贫穷、饥饿、疲惫)
细节二:86页“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我告诉过他不要偷人家的东西吃……”(好人、听话、生活带来的苦难)
细节三:结合小说开头部分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86页对公墓钥匙的详细描写,小说的时代背景,分析小镇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以及小说题目的特殊含义。
环境:小镇凄凉,贫瘠。小镇午睡的环境闷、热、静、困。
公墓钥匙:人死之后就沦为虚空,无人问津吗?生命的消逝只留下了一座座无人在意的矮矮的土堆与一把锈迹斑斑的钥匙。
时代背景: 20世纪60年代大部分拉丁美洲国家混沌蒙昧,殖民者飓风般的掠夺和政权的反复更使这些国家处于极端的贫困之中,人民除了经受着贫穷之外,个体生命也没有丝毫的保障,普通民众对个体的生命的死亡不以为然。
小镇人们的精神状态:这镇上的人冷漠,无情,他们对生命很淡漠,很麻木。
题目含义:午睡时刻昏睡的不仅仅是人的身体,更是人性,是同情心,是悲悯之心。
总结以上细节:通过以上分析得出是社会生活的窘迫和人心的冷漠逼迫男孩去偷窃,当男孩被打死后他们觉得是一个小偷死了,根本没有关注到那首先是一个生命,更没有关注他为何会变成小偷。对于他的死,镇上的人没有同情也没有悲痛,在不知名的情况下,就把他草草入葬了。如果不是母亲的到来,恐怕他们都已经忘了有这么一回事。
而聚集在神父家门外人群的心态,也当然是鄙视、不怀好意、痛恨、好奇……同时午睡时刻母女的到来也唤醒了这里沉睡的人们,虽然他们仍是那样的不良心态,但毕竟他们醒了。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人民觉醒的渴盼和一个伟大作家的良心。
提问:儿子去世了,母亲们怎样呢?
史铁生说: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总是加倍的。(展示图片)
细节四:同学们找出文中描述母亲神情的词语(“镇定安详” “不动声色” “神色自如)
提问:这位母亲是否不爱自己的儿子,如果不是她为什么会这样?
结合之前咱们分析的社会环境来理解
是她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对苦难生活拥有了一种宽厚无比的忍受能力。
细节五:P83在整个旅途中,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的一个漆皮剥落的皮包。她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直挺挺”的解读——是一种绷紧的状态,是对抗的一种姿态,是防御的一种姿态,她对抗的是什么?(外部、内部)
细节六:84页母亲对女儿的三句命令式语言正是她在用坚强克制悲伤,以命令克制脆弱。
细节七:母亲为何不低头反而“盯”着神父?神父为什么脸红?
明确:母亲为何不低头反而“盯”着神父? 盯是一种质问责问,是一种无言的抗争吗?(母亲并不觉得丢脸,在母亲心里,儿子是什么样的人,她很清楚,她相信自己的儿子即便成了小偷,那也是生活所迫,母亲理解儿子宽容儿子更维护儿子的尊严,她盯着神父,便是对世俗眼光的一种对抗。)
神父为什么脸红?(1、可能意识到自己判断错了,下葬太匆忙了?2、可能为好奇的打量目光伤害了母亲而不安?3、在博大无边的母爱面前,神父为自己以普通人的眼光、普通人的道德评判标准来看待“小偷”和他母亲,神父代表的是宗教之爱,是博大包容一切的爱,可是神父并没有做到包容……)
细节八:当神父说“您从来没有想过要把他引上正道吗?”母亲石破天惊地说“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母亲以平静而高贵的姿态否定了众人对儿子的道德审判。)
细节九:当众人围观的时候,她“夺”过女儿手中的鲜花。(亮出强大的内心对抗众人的冷漠无情和麻木。)
总结:这样的母亲是坚强的,这样的母爱是是无所畏惧的,超越了道德和宗教。这是一种悲悯的情怀,这是一种博大的爱。让我们震撼。
母亲的心是一个深渊,在它的最深处你总会得到宽恕。——巴尔扎克
(2)探究小说情感的处理方式---节制
震撼之余,我们掩卷沉思,面对儿子的死亡,这位母亲没有撕心裂肺、哭天抢地、凄厉痛苦,但从他简单的言行中我们读出了她内心隐藏的痛苦如何刻骨铭心,表面平静得就像大地,但内心却犹如地下熔岩,奔突激荡,这是一个人表达悲痛的另一种方式,叫做节制。这种情感表达不张扬,含蓄,内敛,简约,但绝不简单。
《礼拜二午睡时刻》显示一个优秀作家的内敛功夫。 ——余华
在一种激情的整个过程里,最不能显示这种好处的莫过于它的顶点,到了顶点就到了止境,想象就被捆住了翅膀------ ——莱辛(德)
三、品评预习作业(学生续写结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母爱的特点以及小说的情感处理方式(节制)
母亲走出大门,走向围观的人群时的场面描写。
  要求:贴近原文的叙述风格“含蓄简单”。
   字数不得多于100字
四、布置作业:课外赏析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桔子》。体会如出一辙的叙事风格和细节描写
五、板书
       礼拜二午睡时刻
解读母爱 超越道德、宗教 悲悯情怀
情感表达 节制、含蓄、内敛、简约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礼拜二午睡时刻》同步练习
《礼拜二午睡时刻》阅读练习及答案
《礼拜二午睡时刻》读后感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反思
《礼拜二午睡时刻》ppt课件(20页)
《礼拜二午睡时刻》课堂实录
《礼拜二午睡时刻》学案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7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6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5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4
《礼拜二午睡时刻》ppt课件6
《礼拜二午睡时刻》ppt优质课件5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3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2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1
《礼拜二午睡时刻》ppt课件4
《礼拜二午睡时刻》ppt课件3
《礼拜二午睡时刻》ppt课件2
《礼拜二午睡时刻》ppt课件1
马尔克斯《礼拜二午睡时刻》全文阅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