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带着鲑鱼去旅行》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6-29


2   带着鲑鱼去旅行
本文描写作者的一次旅行的遭遇和感受,表达作者对现代社会问题的某些思考。其中的“遭遇”集中发生在宾馆里,是与鲑鱼相关的莫名其妙的“消费”。
教学重点:品味本文显现幽默文风、微讽态度的语言。
教学难点:结合写作背景,正确理解所谓“第三世界大肆扩张”的说法
教学策略:
1、指导预习
学习这篇课文,仍要事先让学生自读单元“导言”,想想课文体现了“导言”的哪些道理。
学生至少要读两遍,一遍朗读,一遍默读。朗读时,体会文章风格,学生应能感受到幽默讽刺的风格;默读时,大致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感情倾向,也就是对电脑入侵和宾馆服务水平的不满情绪的体认。
还要注意作者的身份,这对理解本文有一定的帮助。
2、理清课文思路。
要求学生提纲挈领地说出所述事实的要点,这既是对课文的充分、细致的感知,又是对概括提炼能力的训练。
全文所述事件大概可以分为:
旅行购得鲑鱼→宾馆登记被困→腾出冰箱放鲑鱼→退房惊现巨额消费→事后被误会,受指责。
伴随着这一段奇特的旅行经历的,是作者自己内心的不平感受,他始而兴奋,因为买了一条熏鲑鱼;继而沮丧,因为入住宾馆遇到不顺;接着犯难,因为把鲑鱼存放冰箱“两进两出”;而后惊异,因为发现自己无意中“消费”了巨额食品;最后无可奈何,因为被人误解和指责。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旅行经历和感受,表达对电脑进入人类生活的忧虑,表达对服务行业人员素质低下的不满,表达对旅行生活的失望和无奈。
3.理解文章的写作风格。学生在预习时已经初步感受文章的写作风格,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来,重要的是说出文章的幽默讽刺风格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出来的。
当作者购得便宜鲑鱼,被告知在旅途中存入冰箱,他发出心言:“哈哈,那就试试吧。”轻松、幽默的语言,透露出极其愉快的心情。但这种愉快心情只是短暂的。
当作者看到豪华宾馆的大厅睡着不少旅客,他心想:“我却以为自己撞见了义和团之乱时被困在北京的外国公使”。幽默之中还有一些讽刺意味。
当作者与宾馆服务员沟通有困难,说道:“他惟一能说的那种语言,后来据我的人类学同事告诉我,是一种只通行于亚历山大大帝迎娶罗克姗娜时代喀非里斯坦(Kefiristan)地区的方言。”没有气馁,没有愤恨,只是用夸张的语言,幽默一下而已。
当作者下楼去签单时,说:“乖乖!上头简直是天文数字!”面对巨额消费记录,心想:“多得足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照顾所有儿童防坏血病”。同样地表现出夸张和幽默的态度。
当作者要求找“律师”,服务员听成要“鳄梨”(在英语中,律师与鳄梨发音相近),既显出对方荒诞、素质低,又显现作者带微笑的讽刺。
另外,文章最后一段话中的“湖吃海喝”“揩油老手”“勒令”“今后要少喝酒”等,字里行间传达出无可奈何的心情和苦笑的表情。
4、评价迁移,合作探究。
(1) 开篇简短数语,在章法上起什么作用?
(2) 如何看待作者对“电脑入侵”社会生活的看法?
(3) 如何看待所谓“第三世界大肆扩张”的说法?
(4) 旅行是愉快的,但也时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不论是愉快还是不愉快,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和智慧的启迪,你能谈谈你的旅行见闻和感受吗?最好说出一些深刻的感受和领悟。
自主阅读课文
1 难忘的经历
本文描写了作者拜访阿尔贝特·施韦策的经历,讲述了这位人道主义教士的传奇故事,表达了对这位英雄人物无比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教学策略:
1.让学生通读课文,归纳概括施韦策的人物形象。
文章主要描写阿尔贝特·施韦策这个人物,一方面介绍他的生活经历,一方面展示他的人格品质。前半部分叙述施韦策的不同寻常的经历,后半部分描写作者亲眼所见施韦策的形象。让学生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可归纳概括施韦策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气质修养、道德品质作为:睿智、多才;坚毅、执著;平和、优雅;纯洁、高尚。他是理想主义者、人道主义者,是仁爱精神、宗教精神和赎罪精神的体现者,总之,种种优良的品德都体现在这位“英雄”人物身上,在作者眼里,施韦策是一个完美的人。
2.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对施韦策地叙述描写中的感情倾向。
本文在描写人物和环境的同时,还穿插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既写施韦策的故事,又借这故事表达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表达对时代、社会的看法。文章开篇就是一段议论,既是解题,也是先作一铺垫,渲染一种特别的气氛;接下来作者写自己参观两处教堂的感受,是“飘然向上”“心旷神怡”的感受,是“对上帝的陶醉”,以及“自己彻底被迷住了”的感受,这种感受带给本文以庄严、欢快、激情的氛围;下面写拜访施韦策教士,作者转述公众对教士的崇拜、歌颂的态度,其实也是作者自己的态度和看法的显现;再往下叙述施韦策的成长经历和奋斗经历,除了表达崇敬的心情之外,似乎还透露出一种悲悯的情怀,一是与施韦策一道为非洲大陆的人民悲悯,为他们所遭受的疾病之苦和文明的白种人所犯下的罪行而悲悯,二是为施韦策的理想主义的义举屡试屡踬而悲悯;接着写与施韦策面对面交流时的感受,作者感到“这儿是一种力量的中心,这种力量我们是看不见的”,“典范的力量实际上比所有的教条与言语更具威力”,更重要的是在返回科尔马的旅途中,产生复杂多变的感受,先是因为拜访施韦策而“对最令人厌恶的时代又觉得有了依赖感”,可是当听到车厢外报的站名,想到残酷的战争对人类的伤害时,“不禁又沮丧起来”,其中的理性思考是:施韦策的人道主义、和平主义既为时代所需要,又为时代所不容。
因此,本文的叙事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既是一篇人物故事,又是一篇采访随感录。
3.感受本文的“欧式”语言风格。
本文显现作者惯常的语言风格,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华彩、流丽、繁富。写感觉务求精确、细腻,从不同角度反复地写,强化读者的印象,以致句子很长,单句、复句重叠,句子内各种成分重叠,“欧化”特点鲜明。例如,“用自己的力量,在赤道非洲,为最最贫穷的人,为最最孤独的人,为千百万饱受睡眠病和其他热带疾病折磨的久病不起的黑人,建立一家医院”,句子主要成分只有“建立一家医院”这样一个动宾结构的词组,此前都是修饰性的状语,这些修饰成分,起到了加大语言信息量、充分表达主观感受的作用。
另外,文章中还有许多精警的语句,可以找出来认真品味,如:
“因为,强大的道德能量放射了出来,正如磁体使废铁产生磁性一样,勇于献身的人具有一种力量,它能使一般麻木不仁的人培养起勇于献身的精神。”
“艺术则关于专断地、但却十分出色地剔除我们的一切人间烦恼和政治上的一切恶疾。”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带着鲑鱼去旅行》教案1
《带着鲑鱼去旅行》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