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学案 >>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学案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6-20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预习、复习
【学习目标】
  1.掌握几个文言实词。
  2.学习先作分析后下结论的说理方法。
  3.懂得文中所说的“言”和“行”的关系。
【朗读课文】
【课文翻译】
原文: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翻译:嘴巴能正确表达,自己能付诸行动的是国家的至宝。
原文: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
翻译:嘴巴不善于表达,自己能付诸行动的是国家的器物。
原文: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
翻译:嘴巴能正确表达,自己不能付诸行动的是国家的用具。
原文: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
翻译:嘴巴上说好听的,自己行动丑恶的则是国家的妖孽。
原文: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翻译:治国的人敬重国家的至宝,爱惜国家的器物,使用国家的用具,铲除国家的妖孽。
【课文分析】
  通过分类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荀子对“能言”又“能行”的人赞美(“敬”),而对“言善”却“行恶”人的憎恶(“除”)。
  在表明对这两类人态度的同时荀子还辨证地分析了另两种人:“不能言”但“能行”的人;“能言”但“不能行”的人。这两种人虽然有一方面的“短处“,但也有一方面的“长处”,那么就要“用” 他们的“长处”。所以,对这两种人也要“爱”和“任”。荀子的这个观点,今天看来仍是可去取的。
【思考问题】
1.在言行关系方面,文章列举了哪几种不同的表现?
( 第一种:能言、能行;第二种:不能言、能行;第三种:能言、不能行;第四种:言善、行恶。  )
2.作者对言行关系方面的不同的表现,给予什么评价?
( 作者评价:第一种人是国宝;第二种人是国器;第三种人是国用;第四种人是国妖。 )
3.作者对上述四种人,应该如何处理?
( 对这四种情况,应该分别对待:敬、爱、任、除。  )
4.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用人要任人唯贤,对不同的人要取其长处,对“言善行恶”的人不能姑息,而要坚决清除、屏弃。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部编版八年级(下)《唐诗三首》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寓言四则》学案3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学案2
《蚊子和狮子》导学案
《穿井得一人》导学案2
《杞人忧天》导学案
《核舟记》复习学案
《屈原》赏析导学案
《回忆鲁迅先生》学案6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导学案
《桃花源记》学案10
《枣儿》导学案3
《醉翁亭记》讲学稿4
《醉翁亭记》讲学稿3
《湖心亭看雪》讲学稿
《岳阳楼记》讲学稿3
《岳阳楼记》讲学稿2
口语交际《复述与转述》导学案
《沁园春·雪》导学案11
《钱塘湖春行》导学案4
部编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导学案4
《苏武传》导学案5
《包身工》学案4
《党费》预习学案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导学案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7
《龟虽寿》学案5
《庭中有奇树》导学案
《红星照耀中国》导学案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学案2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教案2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原文和译文
沪教版《口能言之,身能行之》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