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案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6-18


17.表达交流--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
编写人:曹雁双
一、学习目标
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重视辨证地看问题,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
二、学习重点
培养严密的思维能力和提高作文说理能力,能够善于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得出合乎事理的结论。
三、课时:1课时
四、知识链结及应用:
一、辩证分析的基本特征
事物是纷繁芜杂的,我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不能简单化,说理论证要辩证,就是要看到事物的各个侧面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地分析事物的矛盾,从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合乎事理的评价。
辩证分析是议论文析理应贯彻的一项重要原则。辩证分析就是在分析问题、阐释道理时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全面地分析事物,学会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分析,抓住问题的实质。辩证地分析应力避说“过头话”和偏执一词,切忌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和分析问题。
二、辩证分析的三个基本观点与运用举例
辩证分析,就是要从事物的两方面进行辩证思维,或一分为二认识事物,或从比较异同思索,或从侧面与全面、个别与整体的关系思考,都有助于全面认识,从现象到本质揭示事物特征,提出准确全面的观点或理由。一篇好的议论文,绝不能宣传片面的、孤立的、绝对化的观点。平时多学习好的议论文,认真研究这些文章怎样对问题进行辩证的分析。
一般情况下,对议论中心进行辩证分析,通常要注意以下哲学观点的运用:
(一)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论证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采用静止不变的观点分析,就不可能揭示出它的内在的客观规律,就必然违背事理;只有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发展中分析问题,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所在。例如下面这篇题为《世界每天一个样》的文章:
近日,一位心烦的母亲上门“诉苦”,说自己的孩子已初三了,成绩依旧在四五十分之间徘徊。谈话中,她用得最多的话就是:“他还有什么前途?”
说实在的,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我感到同情,为她伤心;第二次听到这句话,我感到难过,为她的孩子竟连母亲的信任都得不到;而当第三次听到这句话时,我感到的已是一种反感情绪了。
明天就一定和今天一样吗?
有一则关于巴尔扎克的故事,说他看了一个小学生的作文本后,根据这小学生书写迟钝、笨拙,做出了这孩子将来出息不大的结论,但有趣的是这正是他自己小时候的作文。
从这一点上,这位母亲和巴尔扎克的错误是一样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狭隘观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科学发展史表明,地球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太古代、远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社会发展史表明,社会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原始社会,经过了多少万年的发展才进入奴隶社会,此后是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乃至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和变化是永无止境的。人不也是如此吗?身体的发育,思维的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更改,知识体系的深化,在这之中谁能保证,自己一定会变得怎么样?
昨日种种,那不过是今天的起点;明日种种,还要看今日的汗水几何。
狭隘的一成不变的观点是一种腐蚀剂,消磨了意志,消磨了自信,也就消磨了前进的动力。连动力都丧失了,你的明天就真的销毁了。从这点看,我很庆幸巴尔扎克小时侯没有静止的一成不变的狭隘观点,否则人间就不会有《人间喜剧》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位伤心的母亲,也请你想一想爱因斯坦、爱迪生、华罗庚,他们小时侯读书并不聪明,兴许也和您的孩子一样,可为什么他们成了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数学家?因为自信、坚持和发展。别再叹息了,你的孩子需要的是鼓励。请相信,一切都会改变。
请运用发展的眼光对此材料给予评论:
                                                                                                                   
                                                                                                       
                                                                                           
(二)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析一个问题时,就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如下面这篇文章:
象棋折射中西文化
中国与外国都有象棋,它们的祖先虽然都为古印度象棋,但经过数千年的演化,早已大相径庭了。有趣的是稍稍观察规则,竟能发现不同的民族、国家在文化、政治上的区别,实在发人深思。
凡略通棋术者一定知晓,国际象棋最厉害的是“后”,它可以直飞、横飞、斜飞,真可谓“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其他棋子的战斗力远远弗如。由是可见,外国历来不“重男轻女”,女子照样可以“爵禄高登”,如现实生活中的英国女王。而中国的礼教早在几千年前就规定了妇女的地位——“女子无才便是德”,只配做贤妻良母。武则天历尽艰辛登上了皇帝的金銮宝座,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死后,仍落个千古骂名,原因就在于“大逆不道”!唯其如此,中国象棋上就没有女性的一席之地。
中国象棋在底线中央规定了一个四方框,将、帅只在框里活动,这大概是因为中国皇帝向来只在宫中度日,不能越雷池一步,除非国势危急,断不“御驾亲征”的缘故。但在外国,皇帝领兵打仗却是家常便饭,如英王查理为了平叛,亲自带兵去法国打仗。国际象棋中的“后”威力之大,是与此有关的。
有道是,“过河的兵顶个车”。诚然,中国象棋里的卒只要越过“楚河”“汉界”便可东南西北“任遨游”。殊不知,一旦沉底,就几乎失去了战斗力而任人宰割。这表明中国古代军人为封建朝廷拼了一辈子的命,到头来只会落个悲惨下场。即使韩信这样侥幸从乞丐到将军的人,也只是汉高祖手中的一件“工具”,定国安邦之后,难逃劫数,被处以极刑身亡。在国外则不同,只要士兵在战斗中勇往直前,建立功勋,那么就有机会“平步青云”。当年拿破仑由普通士兵成为皇帝的史实就是证明。所以,国际象棋中的小兵到达终点线,就立即成了“后”,威力陡增。
象棋这一方寸世界乃是人类社会各不一样的大千逸事之缩影,给人启迪不浅。
请用联系的观点对此材料进行分析: 
                                                                                                                    
                                                                                                       
                                                                                            
(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才能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的片面性。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
勇士耶?莽夫耶?
——评漂流的价值
自尧茂书单人漂流长江不幸遇难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涌向那每个炎黄子孙心目中的圣地——青海省海拔6621米的各拉丹冬雪山——亚洲第一大河长江的源头所在。为了骄傲地说一声:“是中国人首先征服长江!”他们没有被前仆者的牺牲所吓倒,也没有畏缩于虎跳峡那几十米的落差,毅然投入这中华民族的大动脉中。
漂流壮举,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褒贬各异,称赞者认为这是为国争光。批评者则认为是冒险活动,寻求刺激。我对它的看法是:“赞赏其精神,不解其行动。”
首先,我们不能把漂流单纯地看作是年轻人寻求刺激。试想一只古老的皮筏,载着血肉之躯,与“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长江搏击,此等壮举,难道是一般人所能为之吗?他们是要为中国人争一口气呀!在过去那段令人辛酸的日子里,外国的炮艇轮船在长江上肆意横行,川江航道就是英国人首先打通的。国耻呀!现在,美国人又宣布要首漂长江,于是,以尧茂书为首的一批勇士站起来了,前仆后继,终于完成第一漂的壮举。所以,他们的精神实在可敬,能够催人奋进。
但即使是最支持漂流的人,我想,在看到那些伤亡报告的时候也不禁会摇头叹息:“代价是不是太高了”这是一场战争吗?是的,是一场人与自然的战争。而作为20世纪的80年代的现代人,所使用的武器是什么呢?说来令人难以相信,是古老的皮筏。这场战争只能称为人以原始的蛮力与大自然的搏斗,因为人把他最具有威力、最强大的武器舍弃了,那就是人的智慧。就身体各方面的因素而言,人在自然界中是弱者。但是人类还是生存下来了,并成为世界的主宰。这一切,都是因为人能够思维,具有智慧。而漂流的勇士们却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看着那小小的皮筏被巨浪肆意戏弄,我不禁疑惑,这难道就是曾经遨游过太空与深海的人类吗?此为我不解之一。
那么之二呢?乃是我对漂流者过虎跳峡的方式感到吃惊。一个橡皮艇,密封的,四周捆上一些轮胎,人就在艇里,任激流冲打,里面的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一旦漏水,使意味着死神降临;否则,功成名就,称为征服长江的英雄。试问,这行动与昏天黑地的赌博者有何区别?(请原谅我用这个词,很明显,两者的目的截然不同,前者是高尚的。)如果说坐在皮筏里靠船浆与长江搏斗是使用蛮力,那么躲在皮艇里漂流又算什么呢?惭愧呀!
诚然,漂流者在精神上是足以称之为勇士,而在行动上呢?只能算是莽夫。进一步想,目前急待漂流的果真是长江、黄河吗?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伟业不也像一条待漂的长河吗?朋友们,凭着自己的才华和胆略,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到改革的洪流中去搏击吧!在这激流中,我们也能成为漂流的英雄!
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此材料:
                                                                                                                    
                                                                                                       
                                                                                           
五、实战演练:
(一)请以逆境与成才话题为文,运用辩证分析
春天到了。两颗种子躺在肥沃的土里,开始了下面的对话。
第一颗种子说:“我要努力生长!我要向下扎根,还要‘出人头地’,让茎叶随风摇摆,歌颂春天的到来……我要感受春晖照耀脸庞的温暖,还有晨露滴落花瓣的喜悦。”于是它努力向上生长。
第二颗种子说:“我没那么勇敢。我若向下扎根,也许会碰到硬石。我若用力往上钻,可能会伤到我脆弱的茎。我若长出幼芽,难保不会被蜗牛吃掉。我若开花结果,只怕小孩子看了会将我连根拔起。我还是等情况安全些再做打算吧。”
于是它继续瑟缩在土里。
几天后,一只母鸡在庭院里东啄西啄,这颗种子就这样进了母鸡的肚子。
两颗种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局?读了这段文字,你一定有所感悟,有所思考……请根据你的感悟和思考所得,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六、拓展与练习(例文展示):
逆境与成才
人们无不向往美好的环境,因为好的环境能使成才的道路畅通无阻;同时,人们也认识到,“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顺境造就幸运儿,而逆境往往造就伟人。这是因为,顺境虽说给人的成长铺平了道路,但逆境更能催人奋进。
历史事实证明,厄运能磨炼人的斗志。身遭腐刑摧残的司马迁,就是以身处逆境而自强不息的历代先贤为楷模,他凭惊人的毅力完成了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皇皇巨著《史记》,成为史家的不祧之祖,我国力学、桥梁专家李国杰教授,在“文革”期间身居“隔离室”,经常受审讯,在这恶劣的环境里,他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写出了10万字的专著《 梁扭转理论—— 梁桥的扭转、稳定和振动》,填补了一项世界桥梁建筑学上的空白。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著《国语》,孙子膑脚修兵法,韩非囚秦著《说难》……”可见“艰难困苦,玉成于汝”,确实有道理。
但是,逆境能够出人才,绝不意味着逆境一定出人才。一个人能够成才,关键在于自身主观上是否努力。巴尔扎克说得好,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同样是贫寒的生活环境,贝利经受困难的磨练,成为一代球王,而有些人却堕落为小偷;同样是身有残疾,张海迪成了中国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而有些人却沦落为乞丐;同样是国民党反动派的镣铐和铁窗,江姐成了坚贞不屈的烈士,甫志高却成为可耻的叛徒……可见,面对逆境,丧失奋斗勇气和决心的人只能是苦苦呻吟、怨天尤人,甚至自甘堕落;只有“扼住命运咽喉”的人,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超越任何障碍,战胜任何困难,成为堪担大任的“大丈夫”。
我们希望整个人生都一帆风顺,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如果遭遇逆境,应该怎么办?不要动摇,不必气馁,积极进取,奋力开拓,这,就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选自《高二作文老师来示范》)
【例文简析】
这篇议论文阐述了逆境与成才的关系,分析辩证。首段分别从顺境与逆境之于人才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顺境造就幸运儿,而逆境往往造就伟人”。本论部分分两层展开具体分析。第一层用典型的历史事实证明“厄运能磨练人的斗志”这一分论点。第二层用引证法和正反对比举例的方法论证“逆境能够出人才,绝不意味着逆境一定出人才”这一分论点,并指出:成才与否关键在于自身主观上是否努力。结论部分提出遭遇逆境的应对态度:“不要动摇,不必气馁,积极进取,奋力开拓”。全文结构严谨,是典型的总分总式结构,分述部分,采用转折递进式的层次布局,条理清晰。中间两自然段也都采用总分总式的结构,段首表明分论点,段中举例论证,段尾扼要小结,叙例简洁,析理精当,井然有序。文章不作片面的议论,作者既肯定顺境之于成才的利处,也不否定逆境能够出人才;既指出逆境能催人奋进,又强调人的主观因素:面对逆境,不可丧失奋斗勇气和决心。这样辩证地分析说理,比较中肯、缜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案2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ppt课件4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ppt课件3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ppt课件2
《做点辩证分析》教案2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ppt课件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