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七年级下(初一下) >>单元练习 >>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复习练习试卷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3-27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及测试
   【复习内容】1.识记文学常识;2.识记生字词;3.复习古文及课堂解题训练;4背诵、积累古诗。
    一、文学常识(7
1柳宗元-__代-唐宋八大家-《__八记》2苏轼-__宋-___居士-唐宋八大家
3布丰-__国-《松鼠》-《自然史》4法布尔-__国-《金龟子》-《____》
    二、字音字形(12):
1字音:矫(_)健、蛰(_)伏、点缀(_)、炫(_)耀、笨拙(_)、璀璨(_)(_)。
2字形:(1)矫、皎、娇:__健-__洁-__气;(2)载、裁:__重-记__-心__
(3)__(xī)戏、__(hān)态可__(jū)、__(bīn)、____(cuǐcàn)、__崃(qiónglái)、浩__(hàn)、__(qī)、孤__(pì)、分__(miǎn)、__(yì)
三、词语积累:学生勾画词表及注解中的重点词语并识记(10
1驯(__)良:____2、咫(__)尺:____3繁衍(__):______4濒(__)危:______5、呵(__)护:_____  6、抑郁:______7、游子:_________ 8、乐不可支:________9、最负盛名:__ 10、无动于衷:__________
    四、古文复习-《黔之驴》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黔(__)无驴、好(__)事者 、庞(__)然大物、远遁(__)、窥(__)、稍近益狎(__)、跳踉(__) 、以为且噬(__)己也
    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7
    庞然大物(__)、憖憖然(__)、虎大骇(__)、益习其声(__)、驴不胜怒(__)、计之曰(__)、蔽林间窥之(__)、远遁(__)。
    3.词类活用:(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__)  驴不胜怒,蹄之(_  _)  尽其肉,乃去。(__)
    4.古今异义词(4
    稍出近之( 古:__  今:稍微  )  以为且噬己也( 古:__ 今:况且 
    益习其声( 古:__  今:好处   )技止此耳(古:__  今:停止    
    5.一词多义(4)⑴者:有好事者船载以入(__)  觉无异能者(  ____)
    ⑵大:庞然大物也( __ )  因跳踉大阚 ( __   )  虎大骇( __    
    ⑶因:虎因喜(__ )  因跳踉大阚( __ 
    ⑷然:庞然大物也(__  ) 然往来视之( __ 
    6、说出本文的的两个成语;解释下列成语并造句:(4)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个寓言故事比喻什么或该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出跟“驴不胜怒”的“胜”同义的一项(   )。(1) 
A. 不可胜数 B. 百战百胜 C. 引人入胜 D. 不胜其烦
9.《黔之驴》选自           ,作者       ,字      ,      代文学家。黔,地名,包括现        、         等省的部分地区。(3
10.古代散文,简称古文,是和_____相对的文体。唐朝_____、_____等人提倡古文运动,后经_____、_____等人继续努力,古文终于战胜了骈文,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以  _____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2
11翻译下列句子。(4)(1)蔽林间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古诗三首:11分)
    1《蝉》虞世南,唐代诗人、书法家。《蝉》中的“______,______”借蝉抒怀: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2《孤雁》杜甫。《孤雁》中的“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一只悲伤而执著的孤雁;“________,________?”是作者融入自己同情失群孤雁的思想感情。
3《鹧鸪》郑谷 字守愚 唐代诗人。《鹧鸪》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让人仿佛置身于湖边古庙,聆听鹧鸪声声哀鸣。
4这三首古诗都以__为题。这些诗歌在内容上说,属于__诗。其一般特点: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12以此2分、3
1、《松鼠》作者在非常细致地观察研究松鼠的基础上,对松鼠作了___化的描写。例如: 
描写它的漂亮:面容清秀”“玲珑的小面孔;形容它的性格:驯良”“乖巧”“机警”“警觉等。
2、《国宝——大熊猫》:本文用国宝——大熊猫作为标题,你觉得有什么含义?其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8资阳试卷        国宝――大熊猫(10分)
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凡是大熊猫活动的地方,最容易发现的就是一堆堆纤维素粪便。不过,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动物。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来却挺高明。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受到惊扰时,就非常灵活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发情期,雌雄才暂时同居。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仔,有时可产两仔。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约需两年左右时间。
正因为大熊猫繁殖艰难,存活又难,所以如今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
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它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化石研究表明,大熊猫几百万年来的形态构造变化不大,现今的大熊猫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因此,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
                           选自叶永烈《国宝――大熊猫》,有删节。
15.选文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一中心,运用        顺序分别介绍了大熊猫名称的由来、
                   、                    、                  等情况。(2分)
16.结合全文说说大熊猫珍贵的主要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了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一句的“最少”一词能否删去,并请说明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选文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表达上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请你谈谈熊猫被推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走进名著,评价形象。(11分。以此3、3、5)
    1正是因为西游人物各有优点和缺点,他们的形象才具有真实和个性之美。孙悟空____________,但有时调皮、捣蛋,爱和八戒开玩笑,好听奉承话;猪八戒憨厚纯朴,与妖魔斗争十分勇敢,并能坚持到最后的胜利,但他____________。两个人物性格鲜明,令人喜爱。
2《西游记》的作者____,运用了____主义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________。
3分别简述沙僧、猪八戒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分答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黔无驴(qián )、好事者(hào 、庞然大物(páng 、远遁(dùn )、窥之(kuī)、稍近益狎(xiá)、跳踉(liáng 、以为且噬己也shì)
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庞然大物(大 )、憖憖然(小心谨慎 )、他日( 某)、虎大骇(害怕 )、益习其声(更加 )、驴不胜怒(承受 )、计之曰(盘算)、蔽林间窥之(偷看)、远遁(逃跑)。
3.词类活用: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  )  驴不胜怒,蹄之(用脚踢  )  尽其肉,乃去。(吃光 
4.古今异义词:  稍出近之( 古:渐渐  今:稍微  )  以为且噬己也( 古:将要 今:况且 
益习其声( 古:逐渐  今:好处   )技止此耳(古:只  今:停止    
5.一词多义
⑴者: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的人  )  觉无异能者(  表示揣度的语气  
⑵大:庞然大物也( 相反 )  因跳踉大阚 (  大声   )  虎大骇(  非常      
⑶因:虎因喜(因此  )  因跳踉大阚( 于是 
⑷然:庞然大物也(的样子  ) 然往来视之( 然而 
6、说出本文的的两个成语;解释下列成语并造句:   黔驴技穷 庞然大物 
7这个寓言故事比喻什么或该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世上许多貌似强大的事物,实际上往往是最虚弱的,它们终究逃不脱灭亡的命运。也间接讽喻了无能的权贵们恃宠而骄、得意忘形之态及其可悲的下场。
8.选出跟“驴不胜怒”的“胜”同义的一项( )。 
A. 不可胜数 B. 百战百胜 C. 引人入胜 D. 不胜其烦
《鹧鸪》属于咏物诗。咏物诗的一般特点:(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1、《松鼠》对松鼠作了人格化的描写。
2、《国宝——大熊猫》:【明确】:本文是一篇介绍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课文标题中的大熊猫,表明了文章说明的对象,国宝一词点明了说明的重点。先说国宝,再用表示解释说明的破折号引出被称为国宝的对象大熊猫,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突出大熊猫的珍贵;二是引起读者的注意:这国宝究竟是什么? 
【中考试题答案】15.逻辑   食用习惯    活动范围  繁殖、生长状况  (2分,正确一处0.5分)16. 它体态可爱  数量稀少  具有研究古代哺乳动物的珍贵价值(2分,前两点各0.5分,后一点1分)17. 不能删去。原因:“最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它比较客观地说明了熊猫每昼夜的竹子食用量,删除后意思的表达就绝对化了,容易被理解为每天只食用15到20公斤。(2分,答出不能删1分,说对原因1分)18. 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说明;作用:充分说明了大熊猫繁殖能力低,且不易成活,进一步突出了大熊猫的珍贵。(2分,答出一种说明方法1分,答对说明作用1分)19.因为作为 国宝的熊猫来自广袤的森林,熊猫追求新鲜,充满力量,无拘无束,是个可爱的动物,无论走到哪里,都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欢乐和笑声。他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2分,言之成理即可)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星江中学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复习练习试卷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复习练习试卷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练习试卷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复习练习试卷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复习练习试卷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复习练习
怀文中学东关学部2013年苏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试题
固镇三中苏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太原杏岭实验学校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湖市沐集中心学校2012年苏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单元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目标检测题A卷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6单元复习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复习卷
2011年苏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试卷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四、五、六单元字词检测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基础检测试卷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基础检测试卷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六单元字词练习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字词练习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基础知识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复习课ppt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复习ppt课件
2009年苏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语文试题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复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一、二、六单元语文试题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复习导学稿
新星中学苏教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卷
三亚市实验中学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五、六单元测试卷
2008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知识检测
2007年苏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语文测试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二单元综合试题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练习(AB卷)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评价练习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练习(AB卷)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评价练习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练习(AB卷)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达纲练习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评价练习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评价练习(AB卷)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评价练习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练习(AB卷)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