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
|
作者:sanyst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2-28 |
2014年苏州中考考试说明•语文科
一 、中考要求:
考生应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7-9年级目标要求,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重点是:能阅读一般的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记叙文及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
二、考试范围:
课内语言材料: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精读课文、部分略读课文以及部分名著推荐与阅读、诵读欣赏、专题等涉及课文的考试内容,约占除写作以外的考试内容的35—50%课外语言材料:涉及与课文相当的现代文读物(包括一般政治、科技、文艺读物和苏州市初中语文读本上的课文)约占50—65%
三、考试形式: 试卷结构
第一部分 积累和运用 第二部分 阅读与理解 第三部分 写 作
题型 客观题—填空题 默写题 选择题 答案唯一的改错题
主观题—改错题 简答题 语言运用题 其他的开放性试题 难度 难度:7:2:1
四、重要考点说明:
(1)古诗文默写:名言名句,不回避重点诗词文兼顾作者及篇名.
(2)语言运用与名著阅读:不考名词术语,强调运用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强调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也是要关注的学会精读对情节、人物、场景有 比较深入的理解,激发兴趣,促进对全书的理解下面这段文字中的“他”是谁?“他”对保尔有着怎样的影响?“筑路”中他帮工程队解决了什么困难?读好整本书主要情节、主要人物(2014年名著阅读:《西游记》、《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
(3)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首先要把它当作文章来读,阅读、理解是首要的理解文言词语(实词、主要的虚词)理解文言句子(对内容和句式的理解)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特色文言文。
课外阅读材料的考查---------难度 浅显的文言短文;与教材中的篇目难度相当阅读要求:讲究整体把握,不求字字落实题型 翻译分值 4分解题要求:直译,关键的实词、虚词、句式都要落实.
(4)课外现代文小阅读:能读懂文章内容,能提取并解释文章中的信息能分析文章的结构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区分不同的文体的特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段落的作用等
(5)课外现代文大阅读:现代文阅读:
理解作品的内容----------------读懂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基于知识积累、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如: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等现代文阅读:
概括分析--------对文章记叙描写的事物,阐述论证的观点,介绍说明的道理,以及抒发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比较全面的概括、认识、分析、判断。
(6)现代文阅读要点:
1、引导学生体会、感受、揣摩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对文本的内容作出合理的评价,对作者的观点作出评价和判断
3、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主要侧重在作用的分析。分析文章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要辨明其修辞格,然后根据不同修辞格表达上的特点并结合作品具体内容,分析其含义作用。
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对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作用进行分析。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烘托(衬托)、对比、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在了解这些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的基础上结合作品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行文结构:线索、顺序、详略、以小见大、承上启下、过渡照应、伏笔、铺垫、呼应、开头与结尾的方式等。要结合作品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4、分析文学作品的形象------文学作品的形象可以是具体的人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情感、哲理或者是象征某种人物、精神的景象或物象。形象都具有典型性。分析文学作品的形象通常指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了什么形象,或形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形象对表现主旨的作用。要透过字面,整体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这种形象是否底蕴深厚,是否形象丰满。
5、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学作品的语言一般有准确、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的特点。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对作品语言技巧评价优劣,如语言是否简练、准确、生动、得体。具有什么样的独特语言风格,以及这样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独特表现力。要了解词语的一般意义和用法,要了解不同句式的不同特点,然后在作品具体的语境中分析,通过比较,体会其用法意义。
6、课内现代文阅读:课内现代文阅读题,尽可能选择相对完整的语段,在其独立自足的语境中,命制
题目,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内现代文阅读题,忌深、忌偏、忌怪。
(7)作文:能记叙生活中的人、事、物。能对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和见解。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600字左右的文章。文章应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表达通顺、连贯。字迹清楚,书写规范,文面整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写作范围和内容注重向生活开放,为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写作平台题目提供的思维空间较大,同时也有一定的限制作文不设置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呈现百花齐放状态.
附录
文言诗文默写篇目、名著阅读范围文言诗文默写篇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 1.《孔子语录》
2.《曹刿论战》 《左传》 3.《三峡》 郦道元
4.《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5.《岳阳楼记》 范仲淹 6.《桃花源记》 陶渊明 7.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8.《蒹葭》 《诗经》 9.《观沧海》 曹操 10.《饮酒》 陶渊明
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12.《次北固山下》 王湾 13.《春望》 杜甫 14.《使至塞上》 王维
1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16.《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17.《赤壁》 杜牧 18.《夜雨寄北》 李商隐 19.《泊秦淮》 杜牧 2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2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22.《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23.《登飞来峰》 王安石 24.《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25.《游山西村》 陆游 2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27.《天净沙 秋思》(古藤老树昏鸦)马致远 28.《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2.名著: 《西游记》《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 3.现代文在5月公布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