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现代文阅读 >>
孙犁《白描》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孙犁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2-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孙犁
 ①鲁迅几次说到白描笔法的好处,所谓白描,在写作上,就是避免浮夸,要求简练。但这是很难的。能几笔画出一个人,是要有经验的画家才行。在初学画的时候,一定是擦了再画,画了再擦,不知经过多少次练习,然后才能一笔是一笔。
 ②白描的功夫,是作家对生活人物异常熟悉,经过周密观察研究的结果。如果事先没有观察或不熟悉,面对面工笔细涂,尚且不像,何况白描?
 ③鲁迅的小说,是白描的杰品。研究起来,他的作品,没有过多的风景描写,没有过长的人物对话。不抽象地代言人物的心理,不琐碎地描写人物的装饰。对话、心理、环境和服装,都紧紧扣在人物的行动性格上。一切描写叙述都在显示人物的形象,绝不分散甚
或掩蔽人物的形象。都是从人物情节出发,找到的最为特征的表现。
 能够做到这样,作家就近于成熟了。从繁琐到单纯,要经过很多苦心。我们要避免
的是造作。什么是造作?就是在一个人物之上,强加形容,滥作猜测;在一个环境之上,铺张涂饰,不分黑红。例如一个人物,本无必要,我们却强要他做几个动作,算作描写,以示生动;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本无必要,我们也强要加一两点形容。叙述农民,都是从土地改革以前,说到实现社会主义以后;描写工人,一定依次说完日本、国民党和解放以来的三个时期。
 ⑤你这样写,我也这样写,就成了曹雪芹说的:一千个人一个面孔,一千个人一个声音。既无情节的不同,也没有性格的差异。这样的描写,繁复或是简略,都成了无谓,和白描的精神是背驰的。
 ⑥文章里的造作和日常里的造作一样,是因为没有真实的基础。造作的人物,造作的
动作和言语,都不是从生活里积累起来,更没有在作家头脑里成熟。都是临时写到了,才勉强添加进去的。它就像坏导演导出来的戏剧一样,虽是满场动作,满台喊声,也只能引起一时的哄笑。
 ⑦鲁迅的人物,是一色的白描。阿Q、孔乙己不用说了,就是那些很不重要的配角,
只要在鲁迅的笔下出现一次,谈吐几声,也便立刻被我们认识,成为永久不磨灭的形象了。
对于乡下的一次社戏,儿童们的一次行船,瓜园的一个夜晚,禾场的一个黄昏,一经鲁迅
    描写,也就成了既有文学价值又有民俗学价值的风物断片。
    ⑧鲁迅写这些小说的时候,身在北京。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故乡的印象是非常鲜明,非常强烈的。所以写出来,就能够真实,能够洽如其分。可以想象,鲁迅平日是如何关心这些农村现象,关心这些人物的命运;对于被剥削迫害的农民,寄予了多么大的真诚的同情;他倾听着农民说话,能立刻理解他们的心情。
    ⑨所以,白描的功夫,是从对生活,对人民的关心的基础上,再加上对艺术的严谨,才能养成的。
    (节选自《耕堂文论》)
10.下列对文章所说的“白描”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白描是一种不浮夸矫饰,不强加形容,而崇尚简练的写作手法。
    B.白描更需要作家对生活、对人物异常熟悉,周密观察研究。
    C.白描是不用繁复琐碎的笔法而以写意的手法突出显示人物特征。
    D.白描的功夫源于对生活、人民的关心,以及对艺术的严谨。
11.第④段“能够做到这样,作家就近于成熟了”一句中的“这样\\\'\\\'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以“白描”为题,却用了不少笔墨谈“造作”,为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3分)C(“以写意的手法突出显示人物特征”这一表述错误,是无中生有。)
11.(3分)“这样”指的是一切描写叙述,包括对话、心理、环境和服装等(1分),都要从人物情节出发,紧扣人物性格特征(1分),集中地显示人物的形象(1分)。
(评分标准:照抄原文不得分;三个要点都答到且语句通顺得满分。)
12.(3分)“造作”是强加形容、过度描写、缺乏真实的表现(1分),文中用不少笔墨谈“造作”,以此与“白描”相对照(对比)(1分),更鲜明地突出了白描手法的特点与表达效果,让论说更有说服力(或 “使人避免陷入‘造作’的误区”)(1分)。
(评分标准:①“强加形容、过度描写、缺乏真实”三点中能答到其一,即得1分;②指出“对比”,得1分;③对比的效果——“突出白描手法的特点与表达效果,使论说更有说服力”或“使人避免陷入‘造作’的误区”二者答到其一则得1分。)
(甲)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孙犁《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老胡的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白洋淀边的一次小斗争》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看护》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识字班》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童年漫忆》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荷花淀》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孙犁《远的怀念》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张秋阁》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葛覃》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采蒲台》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无花果》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丈夫》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碑》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麦收》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孙犁《山里的春天》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走出以后》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山地回忆》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嘱咐》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鱼苇之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邢兰》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风云初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吴召儿》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战士》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木匠的女儿》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鸡缸》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织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父亲的记忆》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老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名人故事:孙犁
孙犁简介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