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孔孟论学习》教案4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11-18


《孔孟论学习》第一课时优质课教案
                                                           河南省镇平县遮山中学范遥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资料;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运用课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感受孔子、孟子的光辉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容丰富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领会读书学习的道理。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导入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入手。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孔庙的风景图片,选用舒缓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我通过这样一段话水到渠成地引出本文:“同学们,圣人在时下似乎成了一个讽刺的称呼,但在古时候却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美称,我们老师的鼻祖孔子,就被后人尊称为“圣人”,他的学生“孟子”被称为“亚圣”,这两位古代先贤对于学习等问题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千百年来倍受后人的敬仰。那他们究竟说了些什么呢?学习了我们今天这一课,大家就不难找到答案了。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孔孟论学习》(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同上教学目标)
三、解题:认识孔子和孟子(多媒体显示头像)、《论语》和他们的个人资料: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孟子(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四、检查预习情况:(多媒体出示)
给带下划线的字注音:
语          不亦乎          学而不思则 ,思而不学则
不发      举一            之为数     
若掘井      流杵也
1.指名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注音,其他的在课堂练习上做,然后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做题情况。
2.让学生针对做题情况进行批改,错的及时更正过来。 (多媒体显示正确答案)
3.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五、读一读--朗读课文:
(1)、多媒体显示文言文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2、读清停顿3、读准重音4、读准语调
(2)、教师读前三则,男生读四-六则,女生读七-九则,全班齐读剩余部分。教师针对朗读情况进行点评,总结好的地方,对读得不太到位的地方进行点拨纠正,学生再自由朗读一边。
六、疏通文意:
1)多媒体出示:
翻译文言文遵循的原则: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疏通文言文文意的方法:
1、直译:偏重于原文字句进行翻译:a.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b. 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d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f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通假字)     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2、意译:根据原文大意来翻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  
把学生分成两组,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己翻译全文,不懂的地方圈点勾画出来,提交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提交班里,师生共同解决。
2)教师出示全文翻译,学生校对:
参考译文:
第一则: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愉快吗?
第二则: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第三则: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第四则:知道这个知识就是知道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第五则:聪敏而又热爱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
第六则:懂得学问的人不如热爱它的人,热爱它的人不如以学问为快乐的人。
第七则: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他一个方面,他却不能推知其它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
第八则:接受教育,注重请教,怎么会不顺利成功?
第九则:诵读《诗经》《尚书》,就好像与古人生活在一起;诵读《诗经》《尚书》,就好像与古人一起商讨、交谈。
第十则:君子遵循正确的方法以造就很深的学问,就是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自己找到了正确方法,所学的东西就能掌握牢固;知识掌握得牢固了,那么学问积累就多;学问积累得多,就用之不尽,左右逢源。所以,君子都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
第十一则: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一天晒它,十天冰冻它,没有能够生存下去的。……现在,下围棋作为一种技能,是小的技能;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学不会。一位名叫秋的围棋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让他教导两个人学习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从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听从秋的教导,但心里却总是想着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来射它,虽然和另一个人一起学习,但不如另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这个人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第十二则:做学问就譬如去挖井,即使井挖得有九轫那么深了,只要还没有挖到泉水,还是一口废井。
第十三则:完全相信《尚书》上所说的道理,还不如没有读过《尚书》这本书。我读《武成》,只是选择性地读了其中的二三根竹简罢了。仁道之君会无敌手,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起来了呢?
3)让学生品一品,总结出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七.做课堂练习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之:
a.不亦说乎             b.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c.今夫奕之为数      d.掘九轫而不及泉
e.是知也                 f.一日暴之
g.辟若掘井1)多媒体显示习题:
 
2、说出加下划线词语的古今不同的含义:
a.思援弓 而射之             b.二三 而已矣
c.今夫奕之为                d.非
e.不不启          
3、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一词多义)      
   多助                          君子深造之以      
    与古人                          之安
     温故而新                     知之为之   
    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一人听之
4、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词类活用)    
      学而习之            而知                  下问
5、判断: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 )
B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战国时期鲁国人( )
6、翻译下列句子:
C孟子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
D.    《论语》中的“子”和“先生”均指的是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教师公布答案,让学生改一改,评一评
3)多媒体显示答案如下: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之:
a. “说”通“ 悦” ,高兴,愉快  ;b.“原”通“源”,水源;c.“奕”通“弈”,围棋;d.“轫”通“仞”,古代长度单位;e.“知”通“智”,聪明;f.“暴”通“曝”,晒;g.“辟”通“譬”,譬如
2、说出加下划线词语的古今含义:
a. (古:指箭;今:交纳,交出)b. (古:指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今:谋略或策略)c.数(古:指技艺,技能;今:数量) d. (古:指如此;今:无实在意义)e. (古:指苦思苦想仍不能领会的样子;今:愤怒)
3. 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一词多义)      
a. :道义 ; :名词,正确的方法;  b.  :动词,生活在一起 :动词,保有;c. :动词,得到 :动词,明白   ;d.:即使 :虽然
4、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词类活用)   
学而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温而知 :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知识  ;不下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5、判断:A: 对;B:错;C:对
6、翻译下列句子:
a:只学习不思考,就会糊里糊涂无所得,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聪敏灵活,爱好学习,不以向低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八、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让学生讲一个自己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说明端正学习态度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采用抢答题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发言。
九.课外作业:
1、朗读并默写全文
2、思考: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谈了读书之道?哪些道理和我们今天提倡的主动学习相一致?就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一则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业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作了训练。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孔孟论学习》学案2
《孔孟论学习》教案6
《孔孟论学习》ppt课件(25页)
《孔孟论学习》ppt课件(26页)
《孔孟论学习》练习题
《孔孟论学习》全文翻译
《孔孟论学习》教案5
《孔孟论学习》说课稿
《孔孟论学习》教学设计3
《孔孟论学习》ppt课件(18页)
《孔孟论学习》导学案
《孔孟论学习》教案2
《孔孟论学习》ppt课件5
《孔孟论学习》复习练习(两份)
《孔孟论学习》读后感
《孔孟论学习》原文和译文
《孔孟论学习》ppt课件4
《孔孟论学》ppt课件1
《孔孟论学习》ppt课件3
《孔孟论学习》教案1
《孔孟论学习》同步练习
《孔孟论学习》ppt课件2
有关孔子孟子庄子的知识和素材
北师大版《孔孟论学习》《借书不还,天打雷劈》教案及练习
北师大版《孔孟论学习》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