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说课稿 >>
比较探究《秋词》说课稿2
作者:ling789  上传者:admin  日期:13-10-22


比较 探究《秋词》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比较探究中的刘禹锡的《秋词》。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 说教材
    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秋日撷英”,选取的内容都是描写秋景的诗词及散文,其中有诗歌名篇《山行》和元曲名篇《天净沙·秋思》,比较探究的内容共有三首诗词,分别是《秋词》、《采桑子 重阳》、《登高》。《秋词(其一)》是刘禹锡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作者直接赞扬了秋天的美好,说秋日胜过春天,并借对鹤直冲云霄的描写,用短短28个字,否定了千古悲秋的老调,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情怀。诗歌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习,能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想象,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诗歌阅读与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块重要内容,也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主要考查如下四个方面:1.概括内容主旨,把握诗歌情感,2.体昧意象意境,描绘景物画面,3.把握技巧手法,分析诗歌妙处,4.品味语言精妙,赏析经典名句。因此,我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赞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吟诵,要求当堂背写。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教学重点:理解赞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领悟蕴含在诗中的人生哲理。
二、 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接触过古诗,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应该不存在问题,再加上这首诗歌内容本身很简单。但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诗句中凝练的语言难以理解,深远的意境不能深刻感受,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诗歌意境是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 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所以我选取的教学方法如下:
1.朗读法: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作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民主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感受诗歌意境美,加深美的体验,引发美的想象。
2.研讨探究法: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渲染诗意氛围,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使学生受到如临其境的感染。
四、 说学法:
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拟定以下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通过预习,解决字词问题,搜集、整理、交流有
关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整合资源,并将读与思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做到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读出诗的韵味、情感、趣味。
2.合作学习:通过讨论,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3.点拨指导: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抓住关键词语可以有助于理解诗意。
五、 说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第二单元的话题是关于“秋日撷英”,先让学生回答喜欢哪一个季节,引出秋天不仅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
(二)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三)朗读训练
1.既然熟读诗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古诗,读诗除了要字音正确、语言流畅,还要注意诗歌的节奏和感情。
2.划分节奏,根据节奏齐读。
附:朗读节奏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下这首诗。 最好能当堂成诵。
(四)小组合作,解词明意
学生了解作者,联系相关背景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五)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秋词》中你最欣赏那一句?好在哪里?(学生自由谈。)
2.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归纳。
(1)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对比手法。作者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战国时楚人宋玉曾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可以说开创了“悲秋”之先河。接着道出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秋天胜过春朝。
(2)思考:为什么“我言秋日胜春朝”?
  明确:“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思考: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前面时我们学过的还有哪首诗的内容也表现了相同的观点?
  明确: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思考:我们学过的哪首诗词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
  明确: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发出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叹。
   (5)思考: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明确:“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六)迁移拓展,比较探究
1.试比较《秋词》与《山行》二首古诗的异同点。
【明确】
同:二者都都是借咏秋景,表现作者昂然向上的情怀。
异:艺术表现却有所不同。《山行》通篇表现充满生机、情趣的画面,远景近景相映成趣,形象鲜明,色彩斑斓。后二句借形象喻理,却含而不露,以引人联想、耐人寻味见长。本篇抒写感受,以说理为主。后二句以物寓志,也以形象唤起人们的想像,然而形象从属于议论的抒发,诗意诗情的表现比较直露。
2.试比较刘禹锡的两首《秋词》在立意、写法上的异同点:
秋词(其二)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同:二者立意相似,都是要把秋天和春天相比,表现秋天自有秋天的美,自有春天所比不上的特点。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异: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
【相关链接】
秋词(其二)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象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七)课堂小结,巩固提升
这节课大家掌握了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了诗词的含义,了解了诗人寄情于秋的思想感情。
(八)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展开丰富的想象,给《秋词》配一幅画。
2、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把《秋词》改写成一篇现代文。
(九)有关的课外诗句积累:
刘禹锡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毛泽东名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重上井冈山》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
杜甫名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物声。《春夜喜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秋词》思维导图(4张)
《秋词(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题)
《秋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秋词》理解性默写
《秋词(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厦门市质检题)
《古诗词解读---秋词其一》
《秋词》《天净沙·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秋词》《天净沙·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秋词(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潼关》和《秋词》(其一)ppt课件
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ppt课件(18页)
《秋词》ppt课件(31页)
刘禹锡《秋词》中考阅读题
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秋词》导学案
比较•探究《秋词》《采桑子·重阳》《登高》教案2
《秋词》教学设计4
比较·探究《秋词》《 采桑子·重阳》《登高》《秋颂》《落叶》导学案
《秋词》(其一)教案2
《秋词》ppt课件4
比较•探究《秋词》《采桑子·重阳》《登高》教案1
古代诗词三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秋词》教案2
《秋词》课堂实录(片段)
《秋词》测试题
刘禹锡《秋词》rm视频朗读
《秋词》ppt课件3
《秋词》ppt课件2
《秋词》《采桑子·重阳》《登高》练习题
比较•探究《秋词》(其一)教案1
古代诗词三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秋词》教案1
《秋词》教案3
刘禹锡《秋词二首》诗歌鉴赏
《秋词》说课稿
刘禹锡《秋词》flash朗读
《秋词、画眉鸟》ppt课件1
刘禹锡《秋词》flash课件2
刘禹锡《秋词》flash课件1
刘禹锡《秋词》mp3音频朗读
《秋词》赏析
《秋词》教案2
《秋词》ppt课件1
《渡荆门送别》《秋词》教案
《秋词》教案
《秋词》朗诵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