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的梦》教学反思(3篇)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6-02 |
第八单元是以走进科技世界为专题编排的,生动的文字,精美的插图,可谓图文并茂,篇篇文章引人入胜。在教学《阿德的梦》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在阿德的梦中都出现了些什么?孩子们能很快的说出来:火星旅游、定居月球、可视电话、新型飞船、太阳能汽车等等。在讲到太阳能汽车的时候,我问学生为什么要发明太阳能汽车?孩子的回答真的很棒,有个男子告诉大家: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汽油能源越来越少,而且汽车尾气污染了环境,空气质量在下降,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
我以:“阿德心中的未来世界如此奇妙,你们心中的未来世界是怎样的呢?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为切入口,从而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有的同学说:“我们未来会实现去月球定居。”有的说:“将来,我们的汽车会跟飞机一样在空中,沿着无形轨道行驶。”还有的说:“以后我们的爸爸妈妈就不用那么辛苦了,会有机器人帮我们做事情。”让我们特别感叹的是一个孩子说的:“未来,我们的汽车以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为能源进行行驶。它还能帮助我们净化空气,保护环境。”
在孩子们的心中,未来世界要什么有什么,想去哪就去哪,科技要多发达就有多发达。所有在现实生活中还不能实现的,在未来的世界什么都实现了。你看,我们的孩子对未来充满着多大的希望呀!我们的孩子多会想啊!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阿德的梦”这篇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课文, 得到了应有的升华。
想象无处不在,我们应该多给孩子创设想象的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第二篇: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本着“兴趣是最大的学习动力”,我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课教学有两个特点:
1、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致力于“学”,服务于“学”。我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教材划为若干问题的层次,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获取“真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
2、创造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如在理解课文内容、扩展阅读后,教师说:“多么了不起的中国人啊!同学们,作为一个骄傲、自豪的中国人,你心中未来的世界是怎样的呢?同学们昨天在家里已经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了未来的世界,现在,就请你进入留言版,用文字把它介绍给大家吧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阿德的梦”这篇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课文,得到了应有的升华。在教学中能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体验、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沟通、合作交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人格得到真实的再现。此外,我也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加强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第三篇:
本文以“梦”为载体,以阿德乘飞船去火星旅行,与生活在月球上的外婆能电话为线索,描绘了幻想中的神奇太空世界。
本文是略读课文,要把重点放在训练学生默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展开想象等方面。这节课,我首先领着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并通过放声朗读、浏览、默读等阅读方式熟悉课文内容。然后,我通过一个问题引出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在理解“呜……”这个象声词的读法后,又顺势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会发出这种声音,指导后抓住“呜——”“哎呀”再读,读得就更有味了,因为发现时间不够用了,因此,此处处理的比较慌。
在指导学生找出阿德梦中的有趣事情后,本想通过阿德与奶奶的对话练习,指导他们如何朗读人物对话,但时间太紧,此处最少要花五分钟处理,因此,讲课时就自作主张,蹦过去了。
为了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现在科技发展的步伐,我在课前搜集到了课文中所提到的一些现在已经研制出来的科技产品,通过在课堂中的播放,给学生以启迪,从而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课文中所提到的哪些属于梦想,哪些现在已经变成显示,为畅想未来世界做好铺垫。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想象就是创造。想象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儿童是富于想象的,有人说:“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