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雅而不高”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作者关注社会、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
2、学习掌握时事评论的写法;
3、学习雅俗并用、简洁活泼的语言。
【课前自学探究】
1、写作背景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明得到极大的提高,但人们的精神文明并不是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因精神文明的发展跟不上物质文明发展而存在的不和谐的、不健康的、不文明的现象,甚至是道德滑坡乃至堕落的现象,如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以权谋私等。《论“雅而不高”》一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顺应时代变化,及时概括地揭示出社会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伪雅”现象,鲜明地指出在物质富有的环境下,应怎样搞好精神软件的建设,使之同步发展。
2、字词积累
扭捏作态 各尽其用 口无遮拦 捉襟见肘 矫揉造作 相形见绌
【导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释题:“雅”为何意?“不高”为何意?题目为何意?
2、全文的中心论点在哪里?请在书上找出。
二、研读课文
1、文意释疑:
“实证”
“两张皮”
“一张皮”
2、课文反复提到的“雅”、“高”、“俗”是一种什么关系?
3、请用提纲形式梳理出作者分析这一现象的思路。(首先要给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从两方面论证它的存在(中心论点)
1、
2、
第三部分:论述如何解决“高雅而低俗”的问题。
1、
2、
——本文思路:
三、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对 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批评,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表现了作者 。
四、小结
写作特点:
1、事例充分,对比论证。
找出文中的对比,体会这些对比对论证“雅而不高”起了什么作用?
2、语言雅俗并用,简洁活泼。
【学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