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路漫漫其修远》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4-11


路漫漫其修远
教学目标:1.学习总-分-总的议论文结构方法.
         2.引证法、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引证法、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引证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自学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有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也需要有“多读、多写、多思”的习惯,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语文素养呢?本文给我们了回答。今天我们学习罗洛的《路漫漫其修远》。
二、   解题:
   1.作者用屈原的诗句做文章的标题含义是什么?
有两层含义:1.指学习语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2.写作时一种创造,阅读是参与作者的创造,因而需要探索精神。
2.本文文章的题目如果改成《语文学习需要探索精神。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与原题目相比,哪一个更好?
用屈原的诗句:1.可以是文章的文学色彩更加浓厚;2.可以和文章的结尾相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
改的题目平淡、直白,没有原题目耐人寻味。
三、作者:
  罗洛:当代著名诗人。本文选自《罗洛文集》,他出版过诗集《春天来了》、杂文集《人与生活》以及《技巧与诗的构思》文艺理论译作。《罗洛文集》共四卷,分为《诗歌卷》、《诗论卷》、《译诗卷》和《散文译文 科学论著卷》。他的诗歌蕴藉而精炼,远离浮躁与芜杂。
“生平无憾事,但求新之安,所好茶一盏,月下对青山”。这是罗洛的《自题小像》诗。他的人品和文品为广大读者所推崇。
四、   熟读本文,理出本文结构:
让学生略读课文,用“三段论”的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0将本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全文的总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学好语文需与奥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要培养多读、多写、多思的习惯。
1.引用屈原诗句,赞同“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说明这样的精神也适用于语文学习。
2.解说强调“求索”精神的原因。从语文素养的连个方面来说明论点的内涵,那就是多读、多写、多思,并说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
3.过渡段,由提出问题进入分析问题。承上启下。
第二部分:(4-21)分三个方面论述“多读、多写、多思”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
第三部分:(22-23)总结全文,号召人们继续学习下去,并指出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而坚持不懈的过程。
五、   阅读课文。疏通字句
1.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理解事务笼统含混或学习时生吞活剥,不求甚解。
2.食而不化:比喻读书不求甚解,学习没有效果。
3.浮光掠影:浮光:水面上的反光;掠影: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仔细,印象不深。
4.语言乏味:语言干干巴巴,平淡而没有趣味。
5.无病呻吟:比喻做文章无真情实感,矫揉造作。(以下在练习册)
6.辞不达意:说话或写文章不能准确的表达意思。
7.似是而非:好像是对的,实际上并不对。
六:本文出现一些文学常识:
1.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2.  先秦诸子:儒家、道家、法家
3.  《四书》: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4.  《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作业:
1.课后作业第一题
2.练习册内容理解部分的第四题、第五题,语言揣摩的第一-第四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引证法和例证法 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引用的古诗文的含义及其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引证法、例证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阅读分析
教学过程:
一、   提问导入:
本文论点是什么?从几个方面论述观点。
二、   分析课文第二部分,重点分析论证方法。
第二部分:(4-21)分三个方面论述“多读、多写、多思”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 
 1.(4-10)具体论述“多读”的意义  。   
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例证法,从三个阶段说自己读书的心得:在私塾读书时基本把它们背下来,将来再学习时省劲多了;
初中时广泛余度名家作品,眼前“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高中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度外国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的百花园中遨游。
这最后说出自己深刻的体会—-学生时代是读书的最好时光。
接着作者提出了学习提高语文素养的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要对古代汉语有所了解,要学好现代汉语,至少学好一门外语。
2.(11-17)、具体论述“多写”意义。
例证法、引证法。
例证法:自己学生时代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列举自己“搞点翻译‘来巩固学过的外语,锻炼文字表达能力。
引证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读得多了,下笔时就会如有神助一样的流畅。
        “少年不识愁……:少年时不懂得什么是愁,只是为了赋诗而故意制造愁绪。
3.(18-21),具体论述“多思”的意义。
正反论证:现从反面论述不多思的的后果;囫囵吞枣、食而不化;或者浮光掠影,掩卷即忘。再从正面论述“写作更需要多思”。
引证法:引用俗语,强化作者的观点也使行文更活泼,表义更透彻。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读书读得遍数多了,书中的含义不用讲也能明白
新诗改罢自长吟:诗歌应该反复修改,反复思索,才能令人满意。
例证法:年轻时的糊涂做法为切入点,论述在读书中养成所思的习惯是大有好处的。
三、总结本文写作特点
1.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
  全文以学习语文要长期不懈的努力,要多读、多写、多思为观点,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2.例证法和引证法的运用
例证法的使用主要体现在作者谈到自己从小到大的“读书历程”时,列举了大量的作家和书目,跟据个人学习的实例更有说服力。
例证法:引用谷雨、古诗词,既印证了观点,又增强了说服力,同时也是语言活泼,富有生命力,避免了干巴巴的说教。
3.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文章起笔于屈原诗句,落笔于屈原诗句,行文紧紧围绕屈原的诗句,这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四、作业:练习册内容理解二、三题。
 
 
教后感:
1. 多举些生动的学习语文的例子, 以增强学生的兴趣。
2. 在课堂上实践学习语文的方法。
3. 学习议论文的写作结构方法、语言的严密性。
 
教后记: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学习语文要多读,多写,多思。
        对有关文学常识掌握较好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路漫漫其修远》教案3
《路漫漫其修远》学案
《路漫漫其修远》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