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九则导学案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12-23 |
孔子(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尼)。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共 20 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本文谈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两者有什么关系?
2、从前四则来看,孔子认为孝敬父母应该做到哪几点?
3、综合后五则来看,说说“君子”是指什么样的人,孔子认为应该做哪些才能称为真正的君子。
4、“孟武伯”和“子游”同样问孝,为什么孔子的回答不一样?这体现了孔子一贯主张的哪种教育原则?
5、“父母唯其疾之忧” 言外之意是什么?
6、“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此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
7、孔子提出的“父母在,不远游”这一观点与当代青年远游闯天下的志愿是否矛盾?谈谈你的见解。
8、“父母在,不远游” 孔子提出这一行为准则是希望子女如何行孝?这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代社会应如何理解?
9、为什么君子会“坦荡荡”,而小人会“长戚戚”呢?
10、你怎样理解“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
11、孔子所说的“义”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有何区别?
12、你认为如果立志做21世纪的君子,应该继承什么,发扬什么?
1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请简要谈谈孔子的“义利观”。
15、用你自己的话谈谈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
16、找出两个由本文沿用下来的成语,并加以解释。
17、你知道古今有名的行孝故事吗?请写出一个,并简要概述。
18、根据文意,对下联。
1、答:(1)行孝,立德;(2)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立德的首要条件是要行孝。
2、答:(1)不要让父母为除了疾病之外的东西操心。(2)要真心对待父母,从精神上关心父母。(3)应该尽量在父母膝下承欢尽孝,如果远行,要告知父母去向。(4)要关心父母的年龄身体,为他们的长寿而喜,为他们的衰老而忧。
3、答:第一问:有道德修养的人;第二问:(1)稳重坚定,不夸夸其谈;(2)重义轻利,明辨是非;(3)心胸坦荡,堂堂正正;(4)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4、答:(1)孔子对弟子的回答都是有针对性的,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引导和教育。孟武伯行事错乱,所以孔子教导他不要让父母因身体之外的事情为他操心。子游为人公正方明,但有些不拘小节,所以孔子教导他要注意表达对父母的恭敬孝顺之心。
(2)这正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5、答:不要让父母因身体之外的事情为他操心。
6、答:(1)对比;(2)作为子女,不能只是赡养父母就可以了,更应该注重在精神上关心父母,细致周到,急父母之所急,想父母之所想。
7、答:(1)“父母在,不远游”谈的是孝心,“好男儿志在四方”谈的是理想,两者是在两个范畴提出观点,(2)如果在现实中出现了表达孝心和实现理想的矛盾,孔子也提出了折中的方案:“游必有方”。游学也好,游历也好,方向要明确,这样父母心中才能安稳,好男儿可以为理想打拼,父母也会祝福支持。(3)问题的关键在于子女是否心中有孝,有所牵挂。
8答:(1)孔子提出这一观点是希望子女能够尽量膝下承欢、床前尽孝,把行孝落实在日常的听命侍奉上,关心父母的衣食冷暖,关注父母的健康状况。(2)这种观点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代社会依然可行,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子女即使远游也可日行千里地返回。重要的是子女心中要装着对父母的牵挂和惦念,经常回家,并尽可能多陪伴父母。所以,穿行于现代时空中的男女,仍然应该把“父母在,不远游”记在心间。
9、答:(1)君子以义为前提处事,内省无疚,心底坦荡无私,自然神清气爽。堂堂正正,高高兴兴,是君子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2)小人则与此相反,小人贪图私利,欲望无止,永不知足,所以小人总是眉头紧锁,愁云满面。
10、答:巧言令色的人只会顺情说好话,不敢说逆耳之言,只是花言巧语,假装和善,这种生命的病态和假象,严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相知相爱。
11、答:(1)相同点:都是指正义的行为举动。(2)不同点:古代的“义”的范围很广泛,凡是符合道义、正义的行为言论都属于“义”的范畴,而现在人们心目中的“义”约定俗成地缩小为“大义”的倾向,即重要的原则,如民族大义。
12、答:(1)如果立志做一位21世纪的君子,应继承孔子提倡的行孝立德、去伪存真、重义轻利、推己及人等君子之道,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为人。(2)还应该赋予君子以时代新内涵。如:应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积极面对人生的磨难和挑战,善于接纳新鲜事物和理念,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善于把握机会、显现才能。
13、答:在现实生活中,与同学们相处,我们一定要将心比心,不强加于人。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苛责,尊重他人,多为他人考虑。如:自己不希望被同学起外号,就不要给同学起外号;自己不希望被同学揭短,就不要揭同学的短等。
14、答:孔子认为:义,是道义真理之所在,义者,宜也。凡事先问是与不是,对与不对,遵循事理,明辨是非,然后再决定做与不做。利,是人情之所欲。君子通晓大义,小人只懂得私利,君子始终把义放在首位来做选择,是出于内心的需要,而不是外部的约束,这是很高的道德境界。
15、答:君子懂得义,小人只懂得利;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心胸狭窄。
16、答:(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就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心地平坦开阔,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17、答:卧冰求鲤:晋朝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说王祥是非,因而失去父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鱼,王祥就赤身卧在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初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18、上联:小人见利忘义心胸窄;下联:君子行孝立德品质高。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