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七单元《诗词五首》教学设计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11-08


《诗词五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读生字,理解词语的含义,能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背诵课文。
    (三)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体会、领悟,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2读顺文,能够准确、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了解一些词语的句中义,并能够把握诗词大意。
                     观刈麦
    (一)导入新课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诗语言通俗晓畅,相传老妪都能听懂。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涵着感情。
    (二)诵读活动
    1请学生认读生字、词语。
    2教师配乐范读。学习策略:诗歌,经历几千年时空变换的淘洗,留存了下来,是汉语言文化的精髓,是形成我们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心理、思想感情、思维方式的养料和根基。因而,要以诵读为切入点,使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人情美。听读时划分句子内的朗读停顿。
    3学生轻声练习,配乐诵读,自我欣赏。
    4学生齐声诵读。
    (三)粗通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整体把握《观刈麦》的内容。学生学习要求与策略:能理解词语的句中义,能翻译句子,归纳内容。小组内交流、讨论。
    2体会诗歌中寄予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主题。
    (四)作品欣赏
    在《观刈麦》中,作者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像“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等诗句,怎能不撼动读者之心,引起同情之感、怜悯之意啊!尤其是作者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的条件下那种不同寻常的心理:“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人们岂是不知累,岂是不知热,只不过是趁着天长,要多干些活而已。实在是为生活所迫呀!白居易在《卖炭翁》中也有类似的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所有生活的痛苦、辛酸与无奈,跃然纸上,力透纸背。
    (五)诵读感悟
                   赤壁
    (一)导入新课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挥百万大军南下,却在赤壁大战中,被孙、刘联军所败。当时,年仅34岁的周瑜,堪称这次战役中的风云人物。唐代诗人杜牧经过赤壁,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了《赤壁》一诗。
    (二)诵读活动
    1请学生认读生字、词语。
    2教师配乐范读。听读时划分句子内的朗读停顿。
    3学生轻声练习,配乐诵读,自我欣赏。
    4学生齐声诵读。
    (三)粗通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整体把握《赤壁》的内容。学生学习要求与策略:能理解词语的句中义,能翻译句子,归纳内容。小组内交流、讨论。
    2体会诗歌中寄予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主题。
    (四)作品欣赏
    诗一开头,由一支断戟生发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无限感慨,是写其兴感之由。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作者并未从正面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有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铜雀春深锁二乔,由此,使人自然联想到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在《赤壁》一诗中,只认为作者把周瑜之胜归之于偶然的东风,是很难令人信服的。所以,作者的意图恐怕是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发古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幽怨。
    (五)诵读感悟
    (六)课外作业
    背默两首诗歌。
                   第二课时
    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2读顺文,能够准确、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了解一些词语的句中义,并能够了解文章大意。
                    过零丁洋
    (一)导入新课
    谈到面对生死时,谁都会脱口吟出那两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更使文天祥这位南宋文学家、著名抗元将领,名垂青史,万世流芳。
    (二)诵读活动
    1请学生认读生字、词语。
    2教师配乐范读。听读时划分句子内的朗读停顿。
    3轻声练习,配乐诵读,自我欣赏。
    4学生齐声诵读。
    (三)粗通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整体把握《过零丁洋》的内容。学生学习要求与策略:能理解词语的句中义,能翻译句子,归纳内容。小组内交流、讨论。
    2体会诗歌寄予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主题。
    (四)拓展延伸
    我们多少代人、多少代作家都曾经用心领悟生命的意义。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三国时期曹植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南宋女词人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谭嗣同为变法从容就义:“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五)诵读感悟
                    己亥杂诗
    (一)导入新课
    龚自珍,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他曾在辞官后写成315首七言绝句,编定为“己亥杂诗”。本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二)诵读活动
    1请学生认读生字、词语。
    2教师配乐范读。听读时划分句子内的朗读停顿。
    3轻声练习,配乐诵读,自我欣赏。
    4学生齐声诵读。
    (三)粗通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整体把握《己亥杂诗》的内容。学生学习要求与策略:能理解词语的句中义,能翻译句子,归纳内容。小组内交流、讨论。2体会诗歌中寄予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主题。
    (四)诗歌简析诗的前两句,写远离京城,人在天涯,夕阳西下,离愁浩荡。让人联想到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眷恋之情。让人联想到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五)诵读感悟
                    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导入新课
    元曲,是元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元曲主要指杂剧和散曲。散曲,包括简短的小令和以若干小令组成的套曲,用以合乐歌唱。这首小令的题目是“潼关怀古”,“山坡羊”是曲牌名。曲牌,俗称“牌子”,即曲调的名称。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协韵等,且都有基本句式,可据以填写新曲词。
    (二)诵读活动
    1请学生认读生字、词语。
    2教师配乐范读。听读时划分句子内的朗读停顿。
    3轻声练习,配乐诵读,自我欣赏。
    4学生齐声诵读。
    (三)粗通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整体把握《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内容。学生学习要求与策略:能理解词语的句中义,能翻译句子,归纳内容。小组内交流、讨论。
    2体会诗歌中寄予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主题。本曲最大的特色就是对民生、民意的关注和体察。这是中国诗歌最为普遍的一个题材。
    (四)诵读感悟
    (五)课外作业
    1背默三首诗。
    2选取其中的一首,准备改写成故事。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七单元《诗词五首》ppt课件(34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七单元《诗词五首》ppt课件(61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七单元《诗词五首》练习题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七单元《诗词五首》复习资料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七单元《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七单元《诗词五首》导学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七单元《诗词五首》学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