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六年级上 >>
《伯牙绝弦》教案5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7-21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教法,学法 
    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 “”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 “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具: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古文引路,揭示课题。 
     课前同学们背诵了很多首古诗、词、曲,很有节奏。我们还学过一篇文言文叫《杨氏之子》,谁愿意给大家背一背,会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的背好吗? 
     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古文,能说说你对古文的感受吗?看来每个人学的时候感受是不同的。古文虽然有点难,但觉得挺有意思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篇文言文,题目是《伯牙绝弦》一起读。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的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这篇课文只用了77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个故事好吗?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1、自由读课文,把子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也可以跟着默读。 
     (教师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读“dé”。还有哪些字要注意呢?你在读书时有没有读不好的句子?) 
   3、齐读课文。要注意刚才提到的几个字,注意停顿和节奏。 
   4、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在兮和若后边停顿很好,最后一句我和你们读的都不一样。师范读,学生跟着读) 
     小结:有进步,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也不难,只要我们在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就能读好。可以用“/”画出停顿。我想如果你们理解了课文内容,会读的更好的。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1、理解课题 
    1)读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理解“绝”和“绝弦”的意思。总结学习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以及不能机械的翻译应该学会变通) 
    2)伯牙为谁而绝弦?(板书:钟子期介绍:俞伯牙和钟子期都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伯牙为什么绝弦呢? 
   2、理解大意 
    1)自渎课文,试着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3)班上汇报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其他的组可以补充。 
    (2)哪句话你的理解和他们不一样? 
    (3)理解“善哉”表示感叹,用现在的话还可以怎么说?“哉和兮”都是语气助词,没有具体的解释。“善”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意思一样吗? 
      (理解同字不同意的现象。) 
    (4)谁能用赞叹的语气读这句话?练读 
    (5)刚才他你们说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就能弹出来,哪个字是心里想到的意思?(板书:志)还有哪个字也是这个意思的?(板书:念)(教师小结同意不同字的现象,说明中国的汉字多么丰富哇!) 
    4)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同桌听,看谁讲的生动? 
   3、感悟知音 
    1)伯牙为什么绝弦呢? 
    2)他们是什么关系?(好朋友,知音)从哪儿能感受到他们是知音呢? 
    3)看图:此时两个人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了。他们互相的欣赏着,互相的赞美着。 
    4)善听的子期仅仅从伯牙的音律中听出高山流水吗?还听出了什么?(像山一样的志向,像海一样的胸怀) 
   4、想象说话 
     善弹的伯牙不仅能用音乐表现出高山流水,还能表现很多美好的景物。就让我们在音乐中想一想好吗? 
    1)播放音乐《高山流水》 
    2)你就是善听的子期,你能试着把你听到的,想到的,用课文中的方式表达出来吗? 
   5、点明中心 
     无奈世事难料,钟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1)齐读最后一句话,用一个词来概括伯此时的心情。能够感受到什么?(感情深厚) 
    2)我们再读这句话的时候感情就不同了。读书就是要读出不同的感情来对吗? 
    3)这句话是故事的结果,也点明了中心思想。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收在〈警世通言〉中。我找到了一首俞伯牙在钟子期坟前写的悼念诗。 
    2、出示诗学生读 
    3、后人感动于他们的情谊改编了一首同样感动的乐曲〈高山流水〉。让我们在乐曲中再一次的朗诵课文,能背下来的可以跟着背。 
     总结:这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伯牙绝弦》课文原文阅读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
《伯牙绝弦》说课稿
《伯牙绝弦》教案8
《伯牙绝弦》ppt课件2
《伯牙绝弦》ppt课件1
《伯牙绝弦》教案7
《伯牙绝弦》教案6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4
《伯牙绝弦》教案3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2
《伯牙绝弦》教案1
《伯牙绝弦》测试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