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初航》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4-05


闸北二中   初一  年级    语文   学科教案
                                                                              执教人:____丛艳丽_______
                                                                                 执教日期:2010年5月27日
教学课题
初航
课时
1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
 
难点
 
教学练习设计分层
 
教具
Ppt
德育融透点、渗透点、结合点
 
绿色教育结合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生活就犹如在大海上航行,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或许在某天,你会遇到一场波涛汹涌的海浪,把你卷入生活的漩涡中.
那么这时你会怎么办呢?是坐以待毙,还是积极面对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鲁滨孙飘流记》,看看鲁滨孙是怎样做的吧!
二、作者简介:
笛福(1659或1660~1731)英国作家。,生于商人家庭。笛福只受过中等教育,二十多岁时,笛福已是伦敦一个体面的商人,经营过内衣、烟酒业等等,到过欧洲大陆。1692年经商破产,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谋生。他给政府当过情报员,设计过开发事业。他还从事写作,早年以写政论文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1698年他发表了《论开发》,建议修筑公路,开办银行,征收所得税,举办水火保险,设立疯人院,创办女学等。1702年他在政论文《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中用反语讽刺政府的宗教歧视政策,由于文笔巧妙,开始未被识破,发觉后被捕入狱6个月,并受枷刑示众。他受枷刑时散发了他的长诗《枷刑颂》,讽刺法律的不公,围观的伦敦市民把他奉为英雄。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孙飘流记》,大受读者欢迎。接着出版了《鲁滨孙飘流续记》。1720年他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还相继发表了《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费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等长篇小说以及《彼得大帝》(1723)等传记。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轻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文中的内容。(注意小说的几个要素)
由于文章较长,试着理清文章脉络,根据文章内容将文章分层,并概括段落大意。
明确:
文章记叙了鲁滨孙第一次出海即遭遇风暴,侥幸获救的故事。
第一部分
(1-2节)写海上遭遇风暴时的情状。
第二部分
(3-6节)写紧急时刻,全船上下奋力抗争,积极寻求救助,最终得以脱险的艰难过程。
第三部分
(7-8节)交代“我”并没有被初航失败所吓倒,决定重新开始探险生涯。
四、快速阅读,分析课文。
用横线划出文中描写海浪气势和船的状况语句,并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用波浪线划出文中描写船长、大副等人的行动的语句,说说对他们的描写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明确:(描写海浪气势和船的状况的语句)
“海水涌得像山一样高,每隔三四分钟总要向我们扑来一次。我向四面一望,满眼都是痛心的惨状。两只泊在我们附近的船,因为载货过重,已经砍去了桅杆。”
“一只泊在我们一哩以外的船已经沉没了。又有两只船,因为脱了锚,正不顾一切地向大洋驶去,船面上一根桅杆都没有了。只有那些轻便小船运气最好,因为可以毫不费力地飘在水上,但有两三只却被风刮得从我们旁边飞驶过去,只挂着角帆向海中飘去
 
明确:(描写海浪气势和船的状况的语句)
“更糟的是风暴愈来愈猖獗,……”
“我们的船是好的,但是因为载货太重,吃水太深,不住地在海里打滚,……”
“船主看见有几只小煤船,因为经不起风浪,不得不顺着风向海上飘去,……”
“但舱底的水愈进愈深,船显然很快就要沉了。”
“我们离开大船还不到一刻钟,就看见它沉下去了,
作用:
通过写海浪的气势和船的状况,突出了情势的危急,预示了船将要沉没的后果。
栩栩如生的描写使人仿佛置身于那触目惊心的场景之中,引人入胜。
同时为刻画人物的形象起到了烘托作用。
明确(描写船长、大副等人行动的语句
“船主虽然极力小心指挥……这一类的话”
“大副和水手长都请求我们的船主允许他们把前桅砍去。…..只剩下一个空空的甲板。”
“船主、大副、水手长和一些比较有头脑的人都不断地祈祷,时刻准备着船沉到海底去。”
船主便下令放一响枪,作为求救的讯号。
“于是另外一个人走过来,接替我抽水,……”
“因此船主便继续鸣枪求救。”
作用:
一方面,通过船长、大副等人的行动让人深切地感到一场灭顶之灾的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他们在危难时刻,临危不乱,奋力抗争,积极寻求救助,永不放弃的精神。
五、重点择读,剖析人物性格
(一)用红线划出文中描写“我”心理和言行的语句。
(二)这样描写鲁滨孙是不是在贬低他呢?你怎么理解?
(三)当我获救后,我是否停止了探险呢?我是如何做的呢?
(四)这说明鲁滨孙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明确;(问题一)
“在纷乱开始的时候,…..心里说不出的难过。”
“……我又吓坏了”
“我当时对于自己悔罪之后重萌恶念的恐怖,使我陷入了一种没法形容的境地。”
“我的心好像突然停止了跳动,……”
“于是我便打起精神来,走到抽水机旁边,十分起劲地工作起来。”
“我不懂得放枪的用意,大吃了一惊……就吓得跌在甲板上,晕了过去。”
我的心脏好像停止了跳动,想到自己前途茫茫,万分恐惧。
明确:(问题二)
当然不是在贬低鲁滨孙,对鲁滨孙初次遇险表现出的惊慌、恐怖作者没有采取回避的手法,而是让这种胆怯懦弱完全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既符合人物当时的身份经历,又使这个形象显得真实可信
明确:(问题三)
鲁滨孙在遭受了如此九死一生的磨难之后,并没有畏惧、退缩,而是继续勇往直前,重新开始探险生涯
明确:(问题四)
这说明鲁滨孙身上具有不甘平庸、富于冒险、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
六、拓展延伸
同样是写海上风光,《鲁滨孙飘流记》是描写大海波涛汹涌的一面,下面这篇文章描写的是海港的自然风貌,请体会不同的描写与表现主人公心情不同的联系。
伙夫 卡夫卡
伙夫恭敬地敲着门,当里面喊进来时,伙夫用手势要求卡尔大胆地也进去。卡尔进去了,但留在门边立着。透过房间里的三个窗户,他看到了海洋的波浪。他看着波浪欢快地运动,好像这五天来他并未连续不断地欣赏海洋。大船两侧通道互相交错连贯,大浪袭来,船能承受,人若眯着眼睛,似乎感到船在大浪之下摇晃,船杆上飘着狭长的旗帜,航行中旗子绷的紧紧的,但依旧来回飘荡,不远的水域有艘战舰路过此处,发出了致敬的礼炮声,礼炮的钢管反射出欢畅的光芒,还好像很受安全、顺遂但并非水平的航行船只的偏爱。人们从远处,至少从门那里看着小艇、小船,看它们是怎样进入大船之间的空隙。在所有这些大小船只的后面便是纽约。卡尔所在的船高似摩天大楼,他站的这个房间有成千上百个小窗口,他就通过这些窗口看到海面上的一切。是的,在这个房间里人们会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本文所描写的大海,波涛汹涌,风暴肆虐,主人公在这种境况下,自然是紧张、惊慌、不知所措。
而拓展文章中所描写是海港的自然风貌,是平静的海港景象,所以,主人公的思绪必然也是放松、祥和、宁静。
所以在我们的平时写作中,也要注意环境描写的运用。
七、布置作业
1、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知识《鲁滨孙飘流记的一小部分,更精彩的部分,也就是小说的主体,我们还没有读到,建议同学们能阅读全书,我想,你们一定会被文中的内容所吸引。
鲁滨孙初航失败,船只倾覆,几乎遭遇灭顶之灾,可冥冥之中却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引着他决不回头。这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这力量又为何如此强大?请写一段话将它表述出来。(200字左右)
2、准备辩论
现在的少年儿童,大多为独生子女,长期生活在“温室”之中,受到家长的百般呵护。一旦遭遇困难和挫折,就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
请同学们就“顺境”与“逆境”在人生成长中的不同作用进行辩论。
正方:顺境有利于人的成长。
反方:逆境有利于人的成长。
探究讨论,升华主题。
由同学们的辩论可以看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需要一些挫折来磨练我们的,让我们变得意志坚强,勇于拼搏。鲁滨孙身上那种百折不回的坚强意志和进取精神,正是我们缺乏并应努力学习的
 
课后小结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初航》教学设计2
《初航》ppt课件2
《鲁宾孙漂流记》教案1
《初航》ppt课件1
沪教版《初航》《制陶》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