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课外读物 >>中学例文 >>
柯灵《鱼书》原文阅读
作者:柯灵  上传者:admin  日期:11-12-07


鱼书

柯灵

  生活是最容易改变人的。近几年来,投身在都市的大洪炉中,思想习惯,不知不觉的逐渐改变。是变好了?是变坏了?自己也说不清,但有些习性的更易却显而易见。例如写信,我从前是很勤快的,现在却变得非常懒散因循。因为自己笔头日疏日远,朋友的来信也日见稀少,门前冷落,绿衣人踪迹久疏。偶然在风晨月夕,想起那些风流云散的故旧,便不禁引起一缕深沉的寂寞。

  在这光怪陆离的社会里,利害冲突常使朋友间产生隔膜,使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为之蒙羞。但友情在任何时候,都是可珍贵的东西,古往今来,多少扣人心弦的故事,都建立在无垢的友谊之上。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友情,是生涯中的“一盏明灯”,可以照亮“灵魂的黑暗”,使“生存有了一点光彩”(巴金语)。而鱼书往返,正是友情的具体表征。

近代文明对人类的恩泽是可感的,因为它填平了多少人间缺陷,邮政的发明就是一例,它缩短了心灵的距离,天涯海角,变得近在咫尺。

人是情感的动物,或者因为长期融洽无间的相处,或者因为意气相投,一见如故,都会产生一种情感的丝缕,把双方的心牢牢地系在一起。但聚散无常,即使亲如家人,也难免彼此参商,天南地北,各奔前程。离别情绪,使人产生依恋和怀念,是很自然的事。有了殷勤的绿衣使者,形体隔绝的痛苦便可取偿于精神的密接。千里睽违,只要借几行雁羽,便能将一曲衷情,寄与远人,使彼此快如觌面。

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给朋友写信,接读朋友的来信,除了极少的例外,是一种难得的愉快。给远在他乡的友人写信,仿佛剪烛西窗,促膝长谈,心情畅适,近乎薄醉。故人久阔,忽然尺素飞来,那种乍来的喜慰,温暖的感觉,也很难找到近似的境界相比。漂泊异乡、流浪海外的游子,邮差就是客中最亲切的朋友;爱侣的情书,不用说是无价之宝了。报刊编辑看读者的来信,虽则素昧平生,也常可以领略些推心置腹、推诚相与之快。

  写信不是著书立说,特定的读者限于一人。其中也许会有问题的研讨辩难,多数总是为了交流情愫,互诉起居动定,娓娓而谈,笔致真挚,词意恳切,字里行间,感情自然流露,无拘无束。因此古今中外,不少私人的书简,竟成为文学的隽品,有些文学作品,也用书信的体裁写成。

  许多人喜欢珍藏亲友的来信,我一向粗疏,缺少这类细腻感情,最近整理旧箧,却翻到了偶尔存留的几封旧信。欣然捡出,重读一遍,其中也确有些值得吟味的人生小景。

  有一位发信人是我的好朋友。他比我年长,敦厚善良,我在困难中受过他热情的帮助,一直对他心怀感激。但因为观点分歧,终于渐渐产生隔阂,形迹疏远了,感情冲淡了,重读他深情的旧信,我感到由衷的抱憾。志同道合,知音难得,当然是最理想的境界;志趣不同,本该互相尊重,各行其是,不妨害真挚的友情,但事实上常常会闹得不欢而散,这真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

  另一封信,包含着一个意外的巧合。我曾在上海编一个小刊物,故乡有一位娴于作曲的朋友,投寄了一首创作的歌曲,发表后我把刊物寄给他,在空白处信手写了几句,代替写信。事过境迁,两年后这刊物绕了个大圈子,又回到了我手里。原来上海有一家艺术机构登报招聘人才,那位无名作曲家就用他的作品投书应征。那艺术机构里恰好有我一个熟人,看到我的笔迹,就把它寄给了我,附信说:“无巧不成书,我们在几百个求职者中间,发见了你的朋友。很遗憾,他没有录取。他的歌写得不坏,但不合我们的需求,我们规定是不录者不复,由你透个信息给他如何?”我很代朋友惋惜,但我踌躇复踌躇,终究没有勇气由我把失望带给他。

  最后读到的是一封匿名信。那时我在故乡县城的教育团体里找到了一枝之栖,那职位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办事员,收入仅堪维持温饱,只是比较清闲,自然有人看得眼红。我任职不久,就收到一封匿名信,淋漓尽致的辱骂,一直从祖宗三代骂起,十足表达了我们这个古老国家的“精神文明”,信里最要紧的,却不过是打了密圈的一句话:“如不快快跑回家去,你的狗命就要难保!”一个办事员的位置,竟要以生命为代价,也可见这世界上生存竞争的剧烈了。这种恶札,自然是书信的别体,不过世乱如麻,人情鬼蜮,例外的事着实不少,匿名恐吓,投书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摇尾乞怜,都利用了鱼书雁足,这真是对绿衣人最大的亵渎。我带着厌恶与悲悯,划了一根洋火,默默地看它成了纸灰,愿这类信件从此在世上消失。

  近几年来,大概因为忙于生计,少年心性渐趋收敛,给朋友写信的事,也日就荒疏起来,偶然执笔,总是寥寥数行,叙事的成分多,抒情的成分少。所用的信笺信封,也是随手拿来,信笔涂去,反觉得从前那样的力求精致,未免有点无谓了。但对朋友的来信,我还是一样的翘首云天,希望它们常常给我带来温情和欣慰。“从不谒人贪客过,惯迟作答爱书来”,正好为我的心情写照。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鱼书》同步练习
《鱼书》ppt课件(25页)
《鱼书》说课稿
《鱼书》学案
《鱼书》备课资料
《鱼书》ppt课件4
粤教版《鱼书》ppt课件3
《鱼书》ppt课件2
《鱼书》教案4
《鱼书》教学设计3
《鱼书》教案2
《鱼书》ppt课件1
《鱼书》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