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教学案
|
|
作者:jerrytine 上传者: 日期:11-11-05 |
《前方》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摄影散文的一些特点,体会联想这一创作手法的具体运用。
2,了解文章虚实结合的写法,找出自己认为内涵深刻的句子进行解读。
3,联系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人类的“精神家园”。
教学重点、难点:
1,立意上的反弹琵琶;2,虚实结合的写法。
课时数:两课时
布置预习:
一) 作者介绍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农村,并在农村生活了20年。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留校任教。后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他的主要作品是:《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葫芦》、《蔷薇谷》、《少年》、《埋在雪下的小屋》、《追随永恒》、《三角地》、《山羊不吃天堂草》(长篇小说)、《红瓦》(长篇小说);还有一些学术性的著作,像《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思维论》、《曹文轩儿童文学论文集》等。
二) 背景知识
文中的摄影画面展示的是一辆破旧简陋的汽车,车中是几位神态各异的旅客,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男子,他手托下巴,望向窗外,眼中流露出处于艰难旅途中的人的惶惑与茫然。
三)文体简介
这篇文章属于一种新兴的文体,称之为“摄影散文”。
“摄影散文”,是由摄影和文字构成的。这种文体兼具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摄影的视觉性、直观性、对瞬间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散文可以不受影像的限制,展开联想。两者互相影响,互相补充,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流动人口也非常多。一位印度摄影师拍摄了这幅照片,题目就叫《前方》。曹文轩看到了这幅照片以后想到了很多,于是他就写了《前方》这篇文章。
四)自读课文回答问题
1, 文章题目叫“前方”,文章中又多次提到“前方”。“前方”实际上指什么?
2, 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 |
| 标题: |
《前方》教学案 |
| 文件大小: |
10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jerrytine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