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课
|
|
作者:bailiping123 上传者:admin 日期:11-06-08 |
一、活动主题
美是我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接受高雅文化艺术的熏陶,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旧教材、人教版过渡教材还是新版实验教材都有关于美的品鉴文章。新教改强调语文学科要改变过去偏重工具性科学性的倾向,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高中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为树立人生观起到极大的作用。选择在高一就为学生设置关于美的学习活动课很必要。于是考虑到教书与育人的兼顾,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的生活、语文素养、审美情趣的兼顾培养,我选定了“这一综合性学习选题。
针对学生喜爱音乐,但是对音乐所反映的生活表达的情感不求甚解,对时尚流行盲目追随流于庸俗的现象,这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定位为让学生接触、了解发现生活当中的美,以期拓展视野提升品味。
二、活动目标
总目标:
1.引导学生接触、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魅力,寻找绘画,雕塑作品,学习鉴赏,寻找文学作品当中感受最深,能让人体会到美的东西,开阔视野,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其对新发现有喜悦感和成就感,在活动中感受合作、交流的乐趣;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当中美好的事务。
3.激发大家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正确地审美观,培养学生高雅艺术情操;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与同学、与社会交往的技巧并逐步培养社交能力;
2.培养团结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
3.多渠道收集、记录整理资料,在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写活动计划,培养实践能力;
5.以寻找发现美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活动时间
三周(三个双休日、三节课)
四、指导理念
本次活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探索精神,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设计和组织活动,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五、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步:划分活动小组
根据本班学生都是住校生的特点,学生就以寝室为单位,将六个寝室分为六个小组:
第一小组:女生201寝室(10人)第二小组:女生202寝室(8人)
第三小组:女生202寝室(10人)第四小组:男生305寝室(12人)
第五小组:男生306寝室(10分)第六小组:男生307寝室(10人)
第二步:查询、积累资料
(一)活动目标
1.教学活动中尤其是课前准备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团结合作、主动探究。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与学生一起交流自己对生活当中美的感悟,鼓励学生对美的理解与体验。
3.注意教师的引导,以增进学生对美的理解,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理的世界,用心去感悟美的魅力。
4.以猜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学习,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充分给予学生展示、表现和创造的机会。
5.将美的熏陶、情操的陶冶自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活动地点:多功能教学厅
(二)活动流程
1.教师利用一周时间,于每节课课前推介一首名曲,师生共同欣赏。
2.布置学生课外寻找、搜集、雕塑作品,建筑物的相关图片。安排同学寻找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文学作品,找到相关鉴赏资料。
3.自由组合成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一个共同感受的美丽方面,对作品或某一音乐家作一点深入的探究。做好课上推介的准备。
4.利用阅读课或早读时间朗读与交流。
第三步:合作探究、讨论分析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分析能力;
2.学会合作与交流。
(二)活动流程
1.以寝室为单位,组织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
2.在探究中继续收集、整理资料,进行以“美的事物”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
3.各组整理研究成果并撰写体会文章。
第四步:互相交流展示成果
(一)活动目标
1.在交流中,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充实自己的研究成果;
2.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
3.总结研究成果,体验合作的喜悦。
(二)活动流程
1.各小组展示阶段性成果;
(1)欣赏音乐,交换感受;
(2)展示自己搜寻到的雕塑绘画作品,分享体验;
(3)介绍经典文学著作,分享审美感受;
(4)讨论关于如何树立正确审美观的问题。
2.各小组参加知识竞赛,体验劳动成果;
3.拟定方案,进入学校宣传,让更多人参与关于审美的讨论当中来。
(1)将收集到的资料写成文章投到校广播站作一个专题栏目;
(2)制作卡片、小报,分小组深入宣传(3)向同龄人写建议书,倡导新型的审美观(4)设计公益广告,呼吁同学们寻找发现生活当中的美,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六、活动评价
评价方式:
指导老师评价
教学实录
一、 播放音乐,唤起学习兴趣。
二、 穿行美丽的天空,了解中外经典。
三、 展示搜集的雕塑以及图片。
四、 共同讨论关于美的话题。
教学实录
一、 播放流行音乐,唤起学习兴趣。
播放音乐:二胡曲《二泉映月》
生:是用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
师:你听出了这首曲子蕴含的情感了吗?
生:悲伤、凄凉。
师:《二泉映月》是民间艺人阿炳的代表作,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精华之一,现已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创作此曲时作者已双目失明,流浪街头,饱尝辛酸苦难与欺凌,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总结:我们发现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愉悦,尤其是那些经久不衰的作品。我们再来看看有什么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二、了解中外经典。
小组朗诵词作《沁园春 长沙》〉,李煜的《虞美人》,《西厢记》当中的《长亭送别》。
生: 大家听完之后都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 我喜欢主席的诗词,他的诗词给人带来的是伟人一样的博大胸襟。
生: 我觉得《虞美人》似乎更动人,在词当中有一种无限的感伤,很让人同情。
生 :《长亭送别》也很好,古来最动人的惟别而已……
三、小组展示蒙娜丽莎的画像,雕塑作品维纳斯。
请同学他谈论自己的感受。
生:我没有感受到这些作品的美,我觉得离我们太遥远了。我们没有什么美术功底,这样的作品还是留给专业人士赏析。
生:这位同学的意见我不同意,我觉得只要是好的东西就可以拿来赏析,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地看看这两幅作品,就可以发现,他们在构图,在选材上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你们看,她们都是那么娴静,给人无限的遐想,让人神思清爽。
生:我感觉蒙娜丽莎很美丽,就是看起来很娴静,给人一种安详的美。
生:我感觉维纳斯很好看,她的身材比例那么好,似乎神秘的样子。
生:我还是感觉蒙娜丽莎很好,就是在看到他之后我们内心很平静,似乎它的笑容当中有很多的内容。就是我们还不能够知道具体的情况,它是谁,为什么会那样笑着。
生:维纳斯给人的神秘感更多,我们会不由得想想假如给她安上双臂,那么是什么样子?
……
师: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作品美的地方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读者。经典的作品就在于他们可以给我们带来永远的精神愉悦,可以穿越时空。我们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美的感受,那么我们思考究竟是什么引发了我们的美感呢?究竟什么样的东西才是真的美呢?我们在生活中该怎么样地对待美?下面给小组20分钟的时间讨论。然后汇总成果作报告。
(小组展开讨论20分钟,争取给每位同学发表看法的机会,教师可以参与其中任何一组的讨论,让小组将意见汇总,最后报告学习成果)
1小组代表:我们发现现在生活当中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我们思考,尤其是我们这一带,以追求时尚为美,总喜欢一些另类的打扮,也经常抱怨我们身边没有什么美丽的东西可以欣赏。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准备,我们发现生活当中还是有很多美值得我们去关注的。
2小组代表:在讨论中我们产了分歧,一部分同学认为,时尚的东西能够有更好的生存空间,也有广泛的发展空间,符合我们现代生活的需求。追求时尚没有什么不可抑。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时尚的东西就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缺少更多的文化底蕴,所以他们的寿命一般很短,想要经久不衰,就要有深厚的底蕴,能给人带来好的情绪体验。
3小组代表:我们小组认为,要像发现生活当中的美就必须有一颗爱美之心,假如面对生活当中的美,我们淡然的漠然地去面对,失望悲观的去看待,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发现美。所以,拥有一颗爱美之心,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是我们发现美的第一步。
4小组代表:审美其实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我们经常的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经常的接近好的作品,聆听好的音乐,学校也可以给我们增加这样的学科,举办日常的审美讲座,指导我们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杜绝靡靡之音,刻意模仿的不良倾向。
师:大家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感受,我们也从大家身上得到了更多的启示。请大家课后没人设计一个公益广告用语,主题就是尊重身边的美,发现身边的美。我们还需要做好活动评价,大家以不记名的形式相互评价,可后将评价表上教,下节课我们颁发各种活动奖项。下课。
教学反思
1.美的熏陶贯穿始终。美的音乐,美的画面,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张张沉醉的面孔,一句句诗意的表达告诉我,“润物无声”的效果已悄悄达到,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提升,情操得到陶冶。
2.关注学生兴趣,课堂有活力,学习有动力。活动主题选取的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多媒体介入,既有音乐又有画面,形式生动活泼,深受学生喜爱,课上始终兴致高昂;以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导入,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教学设计以猜测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学习,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积极的思维和体验中;自由推介环节,充分给予学生展示、表现和创造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合作成功的喜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这一节课之后如果还有学生对这一内容持久关注那便是这节课一所获得的一个巨大的成功。
3.课堂容量大,内容有深度。古今中外经典均有涉猎,起到了引路和阔视野的作用,但也不是浅尝辄止,对与理解作品内涵密切相关的作者经历、典故、传说等进行了了解,引领学生真正地进入音乐,理解音乐;自由推介环节给了学生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储备,课前的合作探究充分准备让这一环节更具交流的价值。
4.课堂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这体现在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体现在教学的设计中,关注学生的兴趣,给予学生表达展示的空间;体现在师生的对话中,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富有个性的体验与表达;体现在交流感受时,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与学生的交流中去。在这样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氛围中成长的孩子才会是心理健康,快乐智慧的孩子。
作者EMAIL:bailiping072006yahuu.com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