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教学设计
初一年级 裴 玉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有明确的指导要求。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在教学建议中指出: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3、《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在评价建议中指出:
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戒烟》一课是北京课改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 单元的教学内容。课文通过描述贝利在父亲的独特教育方式下戒烟的过程,语言朴实真挚,内容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其中对文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尤其生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学生为初一下学期学段,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较少,还停留在小学识记阶段,对课文的分析理解方法性掌握及自己独到的见解较少,为课文学习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是,此篇课文中的情感,尤其是贝利父亲对儿子与众不同的父爱表达,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能够有所体悟。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设计如下的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朗读评价的教学方法。
2、采用小组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3、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采用多媒体等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目标及内容设计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理解本文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能通过分析人物对话、动作等,体会人物的性格。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父爱的深邃,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认识贝利父亲成功教育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
课题 |
戒烟【巴西.贝利】 |
授课人 |
裴 玉 |
|
授课
时间 |
2010年4月13日第四节课 |
授课
班级 |
初一(2)班 |
|
教学
目标 |
1、知识和技能:理解本文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能通过分析人物对话、动作等,体会人物的性格。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父爱的深邃,学会感恩。 |
|
教学重点 |
理解文章内容,认识贝利父亲成功教育的原因。 |
|
教学难点 |
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导入
二、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三、带领学生感受作者贝利当时的心理
四、启发学生体会贝利父亲教育中的深深的爱及描写方法
五、拓展及小结
六、作业
|
学生看多媒体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贝利的相关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用一句话说说这是一段怎样的经历。
学生思考:从父亲发现我吸烟,到我戒烟这一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分组研讨:
结合文中对父亲的言行描写,从贝利戒烟这件事,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完成有关父爱的排比句并展示
|
通过对作者的介绍,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课兴趣。
提高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归纳出本文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
|
|
板书设计 |
戒 烟
“我”贝利 爱 父亲 |
|
课后反思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