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课外读物 >>作品赏析 >>
《剃光头发微》赏析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3-31


●参考资料

一、关于作者及其杂文(姚春树)

何满子,1919年生,浙江富阳人。建国前曾任报纸编辑,并从事文学艺术理论和现代文学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大众书店总编辑、上海震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出版社编辑、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1955年胡风事件中受到株连。何满子治学领域较广,主要着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古代小说的理论探索,同时也研究历史,特别是学术思想史。著有《艺术形式论》《论〈儒林外史〉》《论金圣叹评改〈水浒传〉》《论蒲松龄与〈聊斋志异〉》《文学呈臆编》《汲古说林》《文学对话》《古代小说艺术漫话》《中国爱情小说与两性关系》等。在学术论著之外,何满子也创作了不少杂文作品,出版有杂文集《画虎十年》(广州文化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中古文人风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2月第1版)、《五杂侃》(成都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绿色呐喊》(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虫草文辑》(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何满子杂文自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人间风习碎片》(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何满子说:“我写点即兴的往往是急就的杂感文字,始于40年代初当报纸副刊编辑时。一开始我就意识到,这种文字和学术论文与小说散文之类的文学创作不同,是作者诉之社会的对时代和人生问题的更直接的发言。不论读者是否认同,我必须对自己负责,不说违心的话,不阿时好。”〔语见何满子《何满子杂文自选集·自序》(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何满子具有对重大的社会人生现象抱有热忱、积极干预而不规避退让的性格,他目光如炬,用笔如刀,闲闲写来,而鞭策奇重,能使读者产生“舒愤懑”之快。《一张烛照力非凡的账页》,介绍了叶浅予“文革”中被抄的33项文物“去向”的清单:陈伯达共9项(10件);康生、曹轶欧夫妇共8项(9件);林彪共11项(16件);李作鹏1项(1件);江青3项(3件);汪东兴1项(1件)。这张小小的清单虽只是十年浩劫中千千万万被劫夺的珍贵文物的冰山一角,但它的烛照力却不平凡,“有如禹鼎的一只小角,魑魅魍魉都铸在上面;也有如一片X光透视片,衮衮诸公的心肝脾肺都清晰呈现。必须记住:当时八亿中国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这些道貌岸然的大人物,不,劫贼手里的呀”。《由一张旧报触动的……》,从张志新烈士被残害的旧事谈起,有感于烈士的痛史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被人们遗忘,文章揭示了一种处世哲学,追根溯源,并把它和佛家的“慈悲”、道家的“不争”、儒家的“恕道”、西方的“费厄泼赖”联系起来。但是,作者指出,对于胡风案、反右、“大跃进”和“文革”这四次“史无前例”的灾祸,如果不时时牢记,敲敲警钟,叫人永远警惕,深恶痛绝之,使历史永不重演,那么将会是非常危险,也许会使民族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何满子的杂文也涉及学术思想史方面,他的《中古文人风采》,包括“汉末清议人物剪影”“魏晋清谈人物剪影”和“书影追形杂笺”。第一部分谈及东汉季世清议名士从李固到孔融二十余人,如《李固与太学诸生》《陈蕃之死》《大灾难及杜密的自杀》《范滂的人品》《郭泰现象》《名士薰莸》《清议的句号人物孔融》等,作者勾连史料笔记,勾勒这个动荡时代文人的遭逢举止、人生追求、儒家伦理信念和现实政治的碰击以及理想主义的破灭,描绘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士大夫心态底蕴。第二部分从正始名士写起到东晋的谢安为止,如《何晏的学问、清谈和服药》《嵇康的才高与“识寡”》《阮籍的悲剧深度》《刘伶的著作是喝酒》《谢安超人的镇定》等,知人论世,从中映射出中古时代的世态和风习。第三部分则对中国历史文化现象自抒己见,如《儒的两面:儒学以巧宦兴》《儒的两面:儒学以理想主义绌》《三教鼎立始于唐》等。这些文章笔锋犀利,于从容不迫中寓辛辣味道,吴小如称赞道:“创见新解,触目可见。如果以‘一言蔽之’,则属于大题小作。举重若轻,看似小品随笔,实有力度与深度。一部清谈发展史和对中古文人的品藻,却以轻松灵巧的深入浅出的文字出之,这就大大增加了可读性。我想,如果把满子先生所掌握的这些史料写成一部夹叙夹议的魏晋玄学史,数十万言的巨帙是不难的,而目前这本《中古文人风采》加上后面的‘附品’还不足20万字,却流畅如数家珍,不但娓娓似与读者促膝晤对,且谐谑尖新的快语妙论层出不穷,真不愧为以文学家之灵感来驾驭政治史和思想史的能手。” 〔语见吴小如《何满子先生和他的〈风采〉》(《文汇读书周报》1994年7月16日)。〕 

何满子的杂文中不仅有像《中古文人风采》这样渊博精深的学术随笔,也有《人间风习碎片》系列短札式凝缩的杂文,“录下一点人生和历史的色相,诱发人思考”。这类文体类似鲁迅的《小杂感》和《无花的蔷薇》,何满子说:“我写的这些文字,开头倒并未想到要模仿鲁迅的这种文体,而是从黄永玉那里得到的启发。黄永玉每以短小的隽永之语,配他所作的画,似画题而又似讽世的杂感文字,很令我赏叹。”〔语见何满子《人间风习碎片·题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1985年他作《文星雕龙》时,副题就标明“仿黄永玉体”。1992年应《漫画世界》之邀,他又为该刊写作《拟〈无花的蔷薇〉》。《人间风习碎片》共收入419条札记,辐照世相,指摘时弊,少少许胜多多许。如《代表新解》:

一歌星骤得大名,荣宠交集于身,被推举为人民代表候选人。选民熟知其人,居然膺选。

评论者曰:此人只会唱唱,哪懂政治?怎能参政议政?

反驳者曰:政治是众人的事,代表系为代表众人而设,众人中有懂政治的,也有不懂政治的,难道不许人家代表不懂政治的那些众人吗?

评论者语塞。

(选自《20世纪中国杂文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二、《剃光头发微》赏析(吴庚振)

杂文的取材很“杂”,大至天体宇宙,小至沙粒鱼虫,都可以拿来入笔,涉笔成趣。这篇作品将“剃光头”这类芝麻小事拿来入题,就显得很有“杂”味。

不过,杂文的取材虽然十分广泛,但不管取什么材料,都需要有精巧的构思。就杂文来说,它的构思常常借助于丰富巧妙的联想,依托这种联想,将某种具体的事物与世事人生挂起钩来,在二者之间架起桥梁。就拿剃光头来说,如果就剃光头说剃光头,那恐怕没有多大意义。作者不是这样,而是就剃光头这件看来不起眼的事,展开了一连串的联想:

首先,由剃光头联想到掌权。谁手里拿着剃头刀,谁就掌握着“剃头权”;谁有剃头权,谁就可以滥施权柄,决定你剃光头还是剃平头。由此联想到,如果那些掌握了用人权、分配房子权,乃至更大的权的人,如果也像这位理发师那样,“有点权就耍”,那老百姓不就遭殃了吗?遗憾的是,这样的人并不鲜见,这也正是种种不正之风的一个重要根源。总之,“剃光头──掌权”,就是《发微》这篇作品构思立意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恰好验证了杂文写作要以小见大的基本规律。“小”指的是具体事物;“大”指的是社会人生的大问题。以小见大,体现出作者的价值取向和艺术匠心。

其次,由剃光头联想到清代“留发不留头”,联想到古代的“髡”刑(剃掉头发),联想到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给犯人剃光头……这些联想文字,表面看来似乎是闲笔,实则不然。作者的用意是进一步开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同时也为后边由剃光头联想到掌权做好铺垫。试想一下,假如把这些文字都删去,只保留由剃光头到掌权的联想文字,虽然作品的主旨也可以表现出来,但给人的印象就浅淡得多了,作品的内容不免显得单薄,作品的结构也就缺乏回廊曲道,只剩下干巴巴的一条筋。另外,作品一上来就写由剃光头联想到掌权,也难免显得突兀,生硬。有了古代和现代这些具有鲜明政治色彩的种种关于剃头的材料,再由剃光头说到掌权,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贴切了。可见,联想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如果知识贫乏,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联想的翅膀也是难以飞腾起来的。

写法上,作品用去四分之三以上的篇幅,极力挥洒古代和现代种种关于剃头的故事,摆出了一副真个要对“剃光头发微”的架式,云山雾罩,但读到后边,我们才恍然大悟:作者的本意原来是要对那些滥施“权威”者加以嘲讽。读完全篇,我们禁不住要拍案叫绝!这种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回黄转绿,婉而成章的写法,显示出作者的深厚功力。

(节选自《中国杂文鉴赏辞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剃光头发微》教学反思
《剃光头发微》课文阅读
《剃光头发微》ppt课件5
《剃光头发微》rm音频课文朗读
《剃光头发微》课堂实录
《剃光头发微》说课稿
《剃光头发微》同步练习
《剃光头发微》巩固发展练习
《剃光头发微》ppt课件4
《剃光头发微》ppt课件3
《剃光头发微》flash课件2
《剃光头发微》学习指导及练习
《剃光头发微》同步百分测验
《剃光头发微》flash课件1
《剃光头发微》ppt课件2
《剃光头发微》ppt课件1
《剃光头发微》不宜选作课文
《剃光头发微》教案3
《剃光头发微》资料
《剃光头发微》教案2
《剃光头发微》教学设计
《剃光头发微》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