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言之有“理”》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11-29


教学目标:  
1、分清实词和虚词,认识虚词的重要作用。  
2、理解并掌握虚词的性质,正确掌握常用虚词的基本用法,鉴赏虚词运用的妙趣。  
教学重点: 虚词的表意功能。  
教学难点: 虚词用法辨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课堂活动——“好!”与“好了!”  
(1)多媒体展示画面,激发学生兴趣。  
三、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词在语法意义上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见书p82)  
(一)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  
(1)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2)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地跑)。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如:一、十、第八、每等。  
(5)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如:个、件、幢、下、次、趟等。  
(6)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如:你、他们、这、彼等。  
(二)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  
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语气词、拟声词。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1)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  
(2)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结构助词),“着”、“了”、“过”(动态助词)。文言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者”等。  
(3)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虽然、但是、因此、无论等。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等。  
(4)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介关系的词。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如:在、从、对于、关于等。  
(5)语气词:突出句子语气意义类型的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疑虑等语气。如:啊、唉、呀等。  
(6)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哗、唧唧、哐、滴答等。  
四、课堂活动一:形形色色的“的”  
(一)阅读81页,思考:“的”属于虚词中的哪几类?“的”有哪些用法?  
1、“的”的用法:  
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的标志  
助词 放在词或词组的后边,组成名词性“的”字短语  
与“什么”组合,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  
插在动宾短语中间,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  
语气词:陈述语气,表示情况确实如此。常与“是”连用,“的”的后面补不出中心语。  
2、语气词“的”和助词“的”的区别:  
(1)“的”的后面能不能添相应的名词。能添加的是助词,不能添加的是语气词。  
(2)删去“是、的”之后,句子的基本意思改变没有;改变了的,“的”是助词,否则就是语气词。  
辨析:  
A、那岸上站着的一群人是看划龙船的。 助词(指人)  
B、他是会来的。 语气词  
C、他今天会回来的。 语气词  
3、下面的词组中间能不能加“的”?  
①候补党员 ②师范学校 ③生活习惯 ④夜晚记日记  
⑤天平不准 ⑥抓破了鼻子  
分析:  
①③中间可以加“的”且结构和意义不变,均为偏正结构。  
②中间不可以加“的”,它是类似于专有名词的固定结构。  
④⑤⑥中间可以加“的”,但加后结构和意义均发生变化,由谓词性词组变成偏正词组。  
五、课堂活动二:“一身二任”的词语(结合“小试身手”三)  
六、注意虚词的特殊表意作用。  
七、注意虚词在句中的位置。  
八、小试身手一、二(见教师用书p152-153)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高中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五课《言之有理》教师教学用书
语言文字应用之《言之有“理”》导学案
《第五课:言之有“理”》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