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一年级上 >>课文练习 >>
汉乐府两首(上邪,饮马长城窟行)同步练习
作者:   上传者:liweiyan  日期:09-09-17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夏雨雪( ) (2)饮马长城窟行( )
(3)夙昔梦见之( ) (4)入门各自媚( )
(5)遗我双鲤鱼( ) (6)呼儿烹鲤鱼(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我欲与君相知 ; (2)长命无绝衰
(3)夙昔梦见之 ; (4)展转不可见
(5)谁肯相为言 ; (6)长跪读素书
3.翻译或者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2)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3)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4.《上邪》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是如何表达这些感情的?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6题。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亿。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发觉,觉得)
B.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指各回自己的家门)
C.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煮,制作食物的一种方法)
D.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亿——(指书信的前一部分)
6.请选出带点字的用法和含义相同的一组:
A.远道不可思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B.谁肯相为言 上言加餐饭
C.遗我双鲤鱼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D.书中竟何如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7.请选出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
A.“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这首诗在《文选》载为“古辞”,不署作者。
B.题目“饮马长城窟行”中“饮”应该读“yìn”,意思是“给……喝”,例子再如“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C.全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依次写了对远离的丈夫的思念,在家独居的痛苦与不平,喜得丈夫的音信等。
D.这首诗多采用比兴的手法,语言清新通俗,句子首尾相衔,气势连贯,很有特色。
8.“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9.“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10.这首诗抒情主人公是征夫还是思妇?何以见得?
(二)阅读下文,回答11—15题。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年数岁,中庭橘树冬熟,子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家人皆异之。
元嘉末,为国子生,再迁湘东王国常侍,转浔阳王府墨曹参军。明帝立,以愿儒吏学涉,兼番国旧恩,意遇甚厚。帝性猜忌,星文灾变,不信太史,不听外奏,敕灵台知星二人给愿,常直内省,有异先启,以相检验。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帝乃怒,使人驱下殿。愿徐去无异容。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帝好围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与第一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抗每饶借之,曰:“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愿又曰:“尧以此教丹朱[注],非人主所宜好也。”虽数忤旨,而蒙赏赐,犹异余人。迁兼中书郎。
出为晋平太守,在郡不治生产。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儿妇。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在郡立学堂教授。郡旧出蚺蛇,胆可为药。有饷愿蛇者,愿不忍杀,放二十里外山中,一夜蛇还床下。复送四十里外山,经宿,复还故处。愿更令远,乃不复归,论者以为仁心所致也。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后琅王牙王秀之为郡,与朝士书曰:“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以母老解职,除后军将军,褚渊尝诣愿,不在,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渊叹曰:“虞君之清,一至于此。”令人扫地拂床而去。(《南齐书·虞愿传》节选)
[注]丹朱:尧的儿子。尧认为他不肖,不足以授天下。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物议共欺为第三品 物议:众人的评论。
B.抗每饶借之 饶借:谦让。
C.虽数忤旨,而蒙赏赐 忤旨:建背皇帝的旨音。
D.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将还:将要送还。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而蒙赏赐,犹异余人 ②不敢言而敢怒
B.①袁粲在坐,为之失色 ②且为之奈何?
C.①清廉太守乃得见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①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儿妇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虞愿“为人耿介”和“为政清廉”的一组是( )
A.①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 ②子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
B.①愿徐去无异容 ②愿更令远,乃不复归
C.①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②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
D.①尧以此教丹朱,非人主所宜好也。 ②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明帝为湘东王时,虞愿任湘东王国常侍。明帝即位后,虞愿因与他有旧恩,因而受到重用。尽管皇帝生性猜疑,仍让虞愿负责灾异预报。
B.虞愿虽因私人关系而得到皇帝的信用,但却敢于犯颜直谏。皇帝耗巨资建造寺院,他认为劳民伤财,罪孽比佛塔还高;皇帝爱好围棋他也当面指责。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C.虞愿在晋平郡任太守时敢于为民做主,并且仁爱廉洁,深受同僚和百姓的称道;但作者同时也指出他不关心郡内的农业生产。
D.虞愿除了勤于吏治外,对儒学也很有研究,并且非常重视学校教育,皇帝也因此很器重他。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愿儒吏学涉,兼蕃国旧恩,意遇甚厚。
(2)常直内省,有异先启,以相检验。
(3)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
三、表达交流
16.将《饮马长城窟行》改编成一个小故事。
真题演练
1.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3分)(05高考四川试题)
① 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 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 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 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⑤ 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⑥ 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思路解析:找出文段的中心,然后把相关联的一些句子先组合在一起。比如,第2句和第4句就有很密切的联系。
答案: ③①②④⑤⑥
[解析与答案]
一、积累运用
1.思路解析:雨,这里属于变音异读。饮、遗,为多音字。其他几个只是考查了字的读音。
答案:依次为yù、yìn、sù、mèi、wèi、pēng。2.思路解析:这里考查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
答案:(1)结为知己。(2)使,令。(3)早晚。 (4)同“辗转”,这里指丈夫在他乡特别地漂泊。(5)问讯,告诉讯息。(6)古代坐姿,表示恭敬。
3.思路解析:第(1)句的关键词是“相知”、“命”。第(2)句的关键词是“知”。第三句的关键词是“言”、“相忆”。
答案:我想和您相亲相爱,要使爱情永远不衰竭。/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4.思路解析:理解本诗的关键在最后一句,表面看来是“乃敢与君绝”,而实际上前面所列举的事情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那么也就是说将永远不与心爱的人分离。
答案: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层层推进,一口气列举了五种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来表示自己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
二.阅读理解
5.思路解析:C项,这里比喻打开木盒。
答案:C
6.思路解析:A动词,思念/名词,情思。B问讯,告诉讯息/说。C读wèi,送给/读yí,遗留。D都是“书信”的意思。
答案:D
7.思路解析:B项里的例子不读“yìn”,意思也与“饮马长城窟行”不同,就是“喝”的意思。
答案:B
8.思路解析:应该从手法答起,然后再答其作用。
答案:这两句是起兴的句子,领起下文,奠定全诗的忧愁思恋的感情基调。既是对沿河青草的生动描述,又是以连绵不绝的青草起兴,抒发对离家远行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9.思路解析:手法是比兴。
答案:采用了比兴的手法。“枯桑”、“海水”尚且知“风”、知“寒”,物犹如此,那么作为一个丈夫多年不在身边的女子,又是多么的孤凄呢?抒发了女子心中的痛苦与思念。
10.思路解析:本题为开放性的试题。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并且答出了道理就可以。寻找理由时一定要结合诗句,且不可脱离文本。
答案:略
11.思路解析:将还——把她送还。
答案:D
12.思路解析:A项的两个“而”均为转折连词,可是 B项第一句的“为”是表原因的介词,因为;第二句的“为”是表对象的介词,对。 C项的两个“乃”均为副词,才。 D项的两个“其”均为人称代词,作定语,他的。
答案:B
13.思路解析:A项第二句不属于“为政” B项第二句只能表现虞愿仁慈 C项第二句属迷信说法,不足以表现虞愿为政清廉 D项第一句是虞愿当面指责皇帝笃好围棋,表现虞愿为人耿介;第二句通过旁人之眼看出虞愿无余财,表明虞愿清廉。
答案:D
14.思路解析:错在“他不关心郡内的农业生产”。原文“在郡不治生产”意为“虞愿在郡内不经营家产”生产,家庭谋生的产业。
答案:C
15.思路解析:第(1)句关键词: “以”(认为)、“涉”(涉猎,研究,学习)、“意境”(待遇)。第(2)句关键词: “直”(同“值”,当班,值班)、“启”(禀告)、“以”(以便)。第93)句关键词: “承”(承蒙)、“差得”(大体上能,差不多能,几乎能)。
答案: (1)认为虞愿对儒学和吏治都有研究,再加上在封国时的往日恩情,所以对虞愿待遇十分优厚。(2)常年在内省当班,有灾异情况就预先禀告,以便检验审查。(3)此郡承蒙虞公治理之后,善政仍然存在,遗风易于遵守,我几乎清净无事了。
16.答案:这首诗所写的事情在古代社会中是最常见的,男子外出,常常很长时间没有音信,女子在家有无限的思念,到头来也不一定盼得丈夫回家。从而可以看出古代妇女主宰自己命运的被动。感受新社会妇女的幸福生活。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汉乐府两首之《上邪》ppt课件
汉乐府两首(上邪,饮马长城窟行)练习题
汉乐府两首(上邪,饮马长城窟行)教案1
《上邪》mp3音频朗读
《饮马长城窟行》ppt课件1
乐府两首(上邪,饮马长城窟行)教案4
乐府两首(上邪,饮马长城窟行)教学设计3
汉乐府两首(上邪,饮马长城窟行)ppt课件3
乐府两首(上邪,饮马长城窟行)教案2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和译文
《上邪》原文和译文
汉乐府两首(上邪,饮马长城窟行)mp3音频朗读
汉乐府两首(上邪,饮马长城窟行)ppt课件2
粤教版《汉乐府两首》ppt课件1
乐府两首(上邪,饮马长城窟行)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