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一年级上 >>课文练习 >>
《小径分岔的花园》同步练习
作者:   上传者:liweiyan  日期:09-09-17


 第13课   
日新晨读 
【字词识记】 
1.正音 
滂沱(    )     怯懦(    )     窥探(    )     销毁(    ) 
谦逊(    )     勘正(    )     梦魇(    )     磨蹭(    ) 
官爵(    )     旋转(    )     琢磨(    )     迸  (    ) 
2.辨音 
落:失落(    ) 落枕(    )      没:没有(    ) 没落(    ) 
被:被子(    ) 披发(    )      乐:快乐(    ) 音乐(    ) 
3.辨形 
间    (dié)  蝴    (dié)      支    (yuán)      和(nuán) 
城    (yú)      然(ǒu)            盛(chāng)      险(máo) 
4.词义 
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铤而走险: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恍然大悟:忽然醒悟。 
分道扬镳:指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个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 
并行不悖:同时实行,互不冲突。 
5.近义辨析 
捏造:对象常是不存在的事实、事情、证据等。 
伪造:着重指暗中模仿真的,造出假的。 
会合:聚集到一起,多用于具体的人和事,如:两军会合。 
汇合:(水流)聚集。也可用于精神与其他抽象事物。 
铲除:对象除抽象事物、旧思想、旧意识外,还可以是具体事物。 
根除:比“铲除”程度深,对象多是抽象的有害事物。 

课文解读 
【资料链接】 
1.走进作者 
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律师家庭。在日内瓦上中学,在剑桥读大学。掌握英、法、德等多国文字。中学时代开始写诗。1919年赴西班牙,与极端主义派及先锋派作家过从甚密,同编文学期刊。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1935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从此奠定了在阿根廷文坛上的地位。1946年因在反对庇隆的宣言上签名,被革除图书馆中的职务,派任市场家禽稽查员,但作家拒绝任职并发表公开信表示抗议。1950年至1953年间任阿根廷作家协会主席。1955年任国立图书馆馆长、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教授。1950年获阿根廷国家文学奖,1961年获西班牙的福门托奖,1979年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奖。  
    重要作品有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1923)、《面前的月亮》(1925)、《圣马丁牌练习簿》(1929)、《阴影颂》(1969)、《老虎的金黄》(1972)、《深沉的玫瑰》(1975),短篇小说集《恶棍列传》(1937)、《小径分岔的花园》(1941)、《阿莱夫》(1949)、《死亡与罗盘》(1951)、《布罗迫埃的报告》(1970)等。还译有卡夫卡、福克纳等人的作品。其作品文体干净利落,文字精炼,构思奇特,结构精巧,小说情节常在东方异国情调的背景中展开,荒诞离奇且充满幻想,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 
2.相关资料 
在《小径分岔的花园》中,博尔赫斯通过彭睢的花园迷宫表达了同样的观念。彭睢的迷宫象征时间的无形迷宫,其中小径的交叉指的是时间而非空间的分岔,即众多可能性的并存导致不同的将来和结局同时存在。在彭睢的时间分岔的迷宫里,时间不是直线发展的逻辑序列而是一张结构复杂的关联之网,其中每一结点既是一个选择的结局又是另一选择的起点,过去、现在与将来交织重叠,循环往复,永无止境。否定单一的线性时间完成了故事开头对历史的驳斥。……《小径分岔的花园》虽然模仿侦探小说严密的推理结构,所有的事件头尾呼应,有因有果,但博尔赫斯的因果关系脱离了现实的窠臼而带上了象征和隐喻的虚幻色彩。以余准设计的谜语为例,余准从电话簿上查到与英军驻地同名的阿尔伯特的地址并杀之以将情报上告柏林,从叙述谜题到故事结尾揭开谜底,余准行动的原因和结果在现实的逻辑上可信而且可行,但是谜底阿尔伯特超出了谜题本身而具有更为深刻的内涵。阿尔伯特不仅是余准刺杀的目标和传达情报的工具,还是彭睢迷宫的重建者和解释者,更是余准步入其先祖的时间花园的重要环节,而他与余准之间变化的个人关系也证明了小径分岔的喻意(随着小径的分岔他们在不同的时刻分别是朋友和敌人)。在时间之迷宫的哲理层次上,阿尔伯特超越了侦探小说的道具功能而获得象征意义。 
                                                      (朱雪峰《流沙上的花园》) 
【含英咀华】 
《小径分岔的花园》解读 
《小径分岔的花园》是博尔赫斯1941年出版的短篇故事集的同名小说。这是博尔赫斯关于时间命题最直白的小说。故事的背景设在一战的欧洲,战争与杀戮既是当时混乱的现实世界的直接表征。小说的体裁是一份犯人的狱中书面供词。情节发生在1916年的英国。 
 主人公是个名为余准的中国人。他童年时代生活在青岛的海丰,一战期间在英国为德国人当间谍。故事的开头是他得知了同伴被捕,而英国特工马登马上回来追杀他,因为他掌握了一项军事绝密情报:法国小城艾伯特有个威胁德国军队的英国炮兵阵地,这一情报对英德两国都极为重要。但是当时余准与德国上司的正常联系渠道已被中断,怎样才能把这个城市名传给上司?余准逃命之余得出灵感:杀死一个和艾伯特城名字相同的人,谋杀案见报后,德国上司通过阅读报道后就能破译其中的秘密。制定计划后,余准赶火车去杀一个叫斯蒂芬•艾伯特的人。他到艾伯特家时并与其交谈后惊讶地发现艾伯特是一个在中国呆过多年的汉学家。斯蒂芬•艾伯特潜心研究的是余准的曾祖父彭寂当年完成的一部名为《小径分岔的花园》的小说。彭寂当年花了十三年来写小说和建迷宫,后来有个来历不明的人暗杀了他。小说变得毫无意义,迷宫也找不到了。艾伯特现在手里有这部小说的存稿,他破解出其秘密:迷宫并不存在,《小径分岔的花园》这部小说才是一座真正的迷宫,一个庞大的寓言,其谜底就是“时间”。“时间的无形迷宫”中小径的交叉指的是时间而非空间的分岔,即众多可能性的并存导致不同的将来和结局同时存在。时间是非线性的,它是一张结构复杂的关联之网,其中每一结点既是一个选择的结局又是另一选择的起点,过去、现在与将来交织重叠,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当余准与艾伯特聊得很深入以致差点忘记自己的使命时,他看到花园小径上英国特工马登的身博尔赫斯的“迷宫”和时间观念。 
 此小说的魅力源自于博尔赫斯高超的叙事技巧,首先是骗局创作法与迷宫结构。三个故事交叉进行,以间谍故事为表面载体,内含的迷宫故事闪烁着哲理小说的特征。其次是情节的分岔与交叉与故。事的多种巧合并存。最后是语言富有隐喻性。(张素玫、祁晓冰:《博尔赫斯的叙事游戏——(小径分岔的花园)解读》,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2月第4 期。) 
(一)结构图示 
骗局创作法与迷宫结构 
(二)合作探究 
1.《小径分岔的花园》究竟想说什么? 
探究: 


2.小说结尾为何说“我的无限悔恨和厌倦”?小说主人公最好的人生选择是什么? 
探究: 


3.你如何认识博尔赫斯笔下的中国?它与真实的中国有什么不同? 
探究: 


4.迷宫结构方式与《一千零一夜》的叙述方式相比,有何共同之处? 
探究: 



课后训练 
【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端正  颛顼  揣摩  用力挣揣  惴惴不安 
B.幸福  蝙蝠  青蚨  幅员辽阔  拊掌大笑 
C.草莓  央浼  联袂  不胜枚举  春光明媚 
D.获悉  新禧  隰地  畏葸不前  条分缕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黯然    道貌岸然    家严    嘉言懿行 
B.酒泉    九泉之下    留言    流言蜚语 
C.新贵    米珠薪桂    委屈    委曲求全 
D.相如    相濡以沫    代劳    以俛待劳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假日旅游所到之处山清水秀,风光迷人,华屋山丘,美景非常。 
B.这部小说描写当代青年的都市生活,内容丰富,视角独特,语言幽默,声情并茂。 
C.他相信自己做事练达,加上皇上宠信,未出师就先声夺人,成功自然是有指望的。 
D.你千万不要相信他,他说话没谱儿,经常是言而无信,一言九鼎呢!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近一时期广东省部分地区相继发生了以“高热、干咳、白细胞正常或偏低、肺部X线有片状浸润性阴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非典型肺炎病例。 
B.马三立的相声往往在平淡之中显奇谲,观众在不知不觉中甩出包袱,出乎意料之外又存乎情理之中,形成了典型的“马派”相声的“蔫逗“风格。 
C.我国的环境工作者经过在北京的几个大型垃圾填埋场两年多的试验研究,取得了突破,采用“高密度电阻率”等方法,能够快速检测垃圾填埋场大范围内污染渗漏状况。 
D.巴西木(亦称“巴西铁树”)的长串花苞依序从傍晚起开放到次日凌晨,每朵小花只开一夜,白中透粉的花朵分为6瓣,花瓣向后翻开,妖艳欲滴,待开的花蕾酷似一支支小棒棒。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小径分岔的花园》选段,完成6——8题: 
我带着崇敬的心情听着这些古老的故事,更使我惊异的是想出故事的人是我的祖先,为我把故事恢复原状的是一个遥远帝国的人,时间在一场孤注一掷的冒险过程之中,地点是一个西方岛国。我还记得最后的语句,像神秘的戒律一样在每种写法中加以重复:英雄们就这样战斗,可敬的心胸无畏无惧,手中的铜剑凌厉无比,只求杀死对手或者沙场捐躯。  
  从那一刻开始,我觉得周围和我身体深处有一种看不见的、不可触摸的躁动。不是那些分道扬镖的、并行不悖的、最终汇合的军队的躁动,而是一种更难掌握、更隐秘的、已由那些军队预先展示的激动。 
他认为时间有无数系列,背离的、汇合的和平行的时间织成一张不断增长、错综复杂的网。由互相靠拢、分歧、交错,或者永远互不干扰的时间织成的网络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有你而没有我;在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再有一些时间,你我都存在。目前这个时刻,偶然的机会使您光临舍间;在另一个时刻,您穿过花园,发现我已死去;再在另一个时刻,我说着目前所说的话,不过我是个错误,是个幽灵。”  
  “在所有的时刻,”我微微一震说,“我始终感谢并且钦佩你重新创造了彭最的花园。”  
  “不可能在所有的时刻,”他一笑说。“因为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将来。在将来的某个时刻,我可以成为您的敌人。”  
  我又感到刚才说过的躁动。我觉得房屋四周潮湿的花园充斥着无数看不见的人。那些人是艾伯特和我,隐蔽在时间的其他维度之中,忙忙碌碌,形形色色。我再抬起眼睛时,那层梦魇似的薄雾消散了。黄黑二色的花园里只有一个人,但是那个人像塑像似的强大,在小径上走来,他就是理查德•马登上尉。  
  “将来已经是眼前的事实,”我说。“不过我是您的朋友。我能再看看那封信吗?”  
  艾伯特站起身。他身材高大,打开了那个高高柜子的抽屉;有几秒钟工夫,他背朝着我。我已经握好手枪。我特别小心地扣下扳机:艾伯特当即倒了下去,哼都没有哼一声。我肯定他是立刻丧命的,是猝死。  
  其余的事情微不足道,仿佛一场梦。马登闯了进来,逮捕了我。我被判绞刑。我很糟糕地取得了胜利:我把那个应该攻击的城市的保密名字通知了柏林。昨天他们进行轰炸;我是在报上看到的。报上还有一条消息说著名汉学家斯蒂芬•艾伯特被一个名叫余准的陌生人暗杀身死,暗杀动机不明,给英国出了一个谜。柏林的头头破了这个谜。他知道在战火纷飞的时候我难以通报那个叫艾伯特的城市的名称,除了杀掉一个叫那名字的人之外,找不出别的办法。他不知道(谁都不可能知道)我的无限悔恨和厌倦。 
6.为什么“我”已经完成了发出情报的任务,却说是“很糟糕地取得了胜利”?  
答:                                                                            
                                                                                
7.“他不知道(谁都不可能知道)我的无限悔恨和厌倦。”“我”悔恨什么?为什么厌倦? 
答:                                                                            
                                                                                

8.请根据你的理解,简要阐述博尔赫斯在小说中表达的时间观念。 
答:                                                                            
                                                                                

【提升训练】 
秘密     邵昌玺 
早上七点钟,新来的办事员周可就早早地来到工厂,因为今天要举行一项同外商洽谈合作项目并引进外资的重要活动,他必须赶在八点之前把会场布置妥当。昨天下班之前周可就已经把会场布置好了,今天需要在一些细节上完善一下。 
周可把会场中间的椭圆形会议桌擦了又擦,直到一尘不染,才在外商代表方就座的会议桌上面摆上一溜儿水果盘,并放上“嘉宾席”标志牌。同样,他也在厂方代表就座区域的会议桌上面摆上一溜儿水果盘,放上“厂方代表席”标志牌,自然地把会场分成两部分。 
八点钟,双方代表准时走进会场。周可首先客气地把外商代表杰克一行请到“嘉宾席”就座,然后安排“自己人”在对面落座。他则站在会场一角,随时准备为会议服务。 
洽谈进行得很顺利,只是快接近尾声的时候,会场里变得很嘈杂。 
原来,双方因为资金的投放问题意见不一致,产生分歧:杰克认为把资金投向一项技术还不完全成熟的项目上,有风险,是在滥用合作资金;而厂方代表则想表明他们是决不会滥用这笔资金的,因为这个项目他们也是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并进行了初步的试验,最终确定下来的。双方据理力争,僵持不下。 
周可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 
十点三十分,会场休息时间到,双方代表都走出会场,进行片刻休息。 
不一会儿,周可看见杰克低着头,若有所思地走进会场,并顺便坐到了“厂方代表席”上。还没等他过去提醒,竟然拿起眼前果盘里的“水果”就要吃起来。 
霎时,周可的心简直提到了嗓子眼,目瞪口呆,眼看着杰克把“水果”慢慢地放进嘴里……  周可就像一座雕塑,完全僵住了。 
虽然“厂方代表席”上果盘里的“水果”和“嘉宾席”上果盘里的水果同样“鲜艳欲滴”,但是,“嘉宾席”上果盘里盛着的是真正散发着清香味的各色水果,而“厂方代表席”果盘里盛着的则是有色无味的“水果模型”,说白了,就是各种“塑料水果”。因为做得“精致”,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外人一般是看不出真伪的,也只有本厂员工才知道这个秘密。所以,每次在这种场合之下,大家都心照不宣,没有人去动面前的“水果”,只有看客人吃的份。今天他也是照例行事,可万万也没想到却在这上面出了岔子。 
果然不出所料,杰克眉头紧锁,把已经放到嘴里没有咬动的“水果”拿在手里反复地看,又看看四周。当他看到面前会议桌上摆着的“厂方代表席”标志牌,好像也意识到自己坐错了位子。他又看了看面前果盘里的“水果”,然后起身回到原来座位重新坐下。 
周可面如死灰。 
这时,休息的与会代表陆续走进会场,等大家到齐后,杰克站起身,郑重地说:“诸位,我已在合同书上签了字,我宣布,我方同意跟贵厂合作,并接受你们提出的方案,我们会按照合同的约定于近期把第一笔合作资金划入贵厂账户。” 
一句话,让所有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旁的周可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弄得晕头转向。 
杰克接着说:“一个在小节上都能保持节俭的工厂,他们一定不会滥用每一分钱,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合作一定会取得成功。”杰克边说边指着对面水果盘里的“水果”。 
外商代表方的其他人员还是一头雾水,但是,这时周可和厂方代表都反应过来,随即,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9.请你概括出办事员周可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                                                                            
                                                                                
10.联系文中杰克的话:“一个在小节上都能保持节俭的工厂,一定不会滥用每一分钱,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合作一定取得成功!”,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11.该小说在情节上你认为最成功的地方是哪个方面?请简要概述一下。 
答:                                                                            
                                                                                
【诗歌鉴赏】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月夜品文 
【文苑小憩】 
天堂般的阅读  
林渊液 
有时我想,天堂就是持续不断的、毫无倦意的阅读。——伍尔芙 
    在持续不断的、倦意迭生地忙碌时,我常常望着书房里那一撂撂的书,充满了对天堂的向往。有了这种向往之后,我所身处的境地便有了地狱一般的对比效果。三八节那天,我有点忍无可忍。我不管不顾这个节日的任何暗示和文化定义,下定决心中断了我固有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也终止了许多个萌芽中的活动计划。我对家里人宣称:我今天只读书。同时,我告诫自己:你今天必须戒网。 
在书房里挑书,只用了不足三秒的时间,连挑书的时间也是不容挥霍的呀。事实上也用不了那么多时间,渴望看的那些书早已排着长队等着点将,活像出征前壮心满怀而又跃跃欲试的将士们。选的是一个长篇。人和书一起投到了床上。似乎只有一张床的阅读才对得起这个天堂般的日子。 
阅读是恣意的。那本书用的是我喜欢的轻质纸,但印刷字体非常别扭,是用隶书编排的。如果非得把文字弄得非同寻常,我更愿意看到像《四部丛刊》那样的散装古籍,活字的,楷体的,虽然一丝不苟,却有着一些书写人的笔性和笔误,前后的字体也许还会有小小的无伤大雅的不谐。而隶书这种书法字体,相比起来,我更喜欢在书法展览厅里、书法典籍里看到。阅读小说的连贯性不时地因为这种电脑隶书而受阻。不过,不快只是轻微的,对于一个饥不择食的读书人来说,掺杂着砂砾的米饭是不行的,但如果只是换下装盛米饭的美丽的青花瓷碗,将就一下可以容忍了。 
那一天,我对自己的饮食状况非常满意,从早上开始,到第二天凌晨一点多,我把一个小说囫囵下去了。而且,我阅读时的身份,完全是一个读者,而不是一个写作者。我的某些方面的能力退到阅读的境界以外,只有触须悄悄地随着文字伸张、潜行。当这一天结束的时候,我像一片打着饱嗝的负重的海绵。而事实上,这一天里的三餐被我节省了一餐。饥与饱的概念好像与肠胃的饮食无关,却与我自己的吸纳状态有关。 
说说一个与阅读无关的事情,当夜,当我放下书本去为阳台上的花草喂水的时候,我发现栽种三角梅的花盆面上起了酢浆草。酢浆草永远是白发的,白发是我们潮汕人的方言,就是野生的意思。第一株白发的酢浆草想必是哪一只雀儿有意无意带来的种子,紧接着就一株接着一株地滋生了,所有花盆面上的空隙地方都是。每年春天,都会有一场极尽生之灿烂的演绎。春天来了,酢浆草为那天堂般的一天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酢浆草不断地萌发、葳蕤,阳台上一片郁郁葱葱,很快地,紫红的花盏也一盏盏地高擎起来了。这些日子,我又回到了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轨道里。只因为,天堂给我的滋养还在,焦虑比以前缓解了一些些。说起来奇怪,我从来不为自己写不出东西而焦虑,但没有时间阅读我经常会焦虑。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这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天堂般的阅读依然离我好遥远。幸亏家里还有一个可以窥探天堂的窗口,我只要稍稍停下手里的活儿驻足观望就是了。这个天堂的窗口通常通往的是我家客厅的那只藤编的长沙发。沙发之上有时会躺着一个持续不断地、毫无倦意地阅读的人。他其实离我很近,他是我的丈夫,我叫他老胡杨。老胡杨经常帮我干活,工作的,生活的,甚至他的状态也可以称之为忙碌。然而,他就是有这样的本事很快地在阅读中入定,像真正的胡杨那样,似乎那种高傲的姿态已经保持了上千年。老胡杨读书有着很多轶事,他不止买书成癖,还经常泡图书馆。几天前,他从图书馆借回一本书,无意间看到封三附贴的借书卡,竟然是他自己的名字孤零零地挂在那里。图书馆使用电脑登记也是近两年的事情,而这本书毫无疑义地,这么多年的等待就是与老胡杨的两场相觑。更叫人惊讶的是,好多年前借书的那个日子竟然不可思议地与这次的借书日期相同,时光仿佛都在这本书里凝聚不散。而他与书的那种契阔平生的情谊,在这个春日的阳光下,闪着动人的光泽。 
这就难怪了。有时午夜,看到老胡杨午夜合书而起,瘦削的脸上竟然有着酒后的微醺。宋代诗人尤袤有过一个关于“四当”的典故: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看来,离之不远矣。 
这样的状态差距太大了,我还在索马里忍饥挨饿,人家已经在花前月下醉酒当歌。 
天堂之门是怎样向我敞开的? 
我明白了,当地狱也不收容我的时候,天堂的门自然会轰然洞开。 
我病了。长期的伏案和端坐使我腰肌劳损,我的活动受限,只得卧床休息。忙碌被迫离开了我。 
老胡杨把我要的书一本一本取过来,恰好网购的又一单书也来了,他把包装卸下之后也一并垒到了我的床头。守着那些书,我又惊又喜,似幻犹真。虽然,我翻身的时候,腰部还在疼痛,虽然,我疲累的手掌经常掌握不了一本书的重量,我又不得不反复翻身。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在我还没有进入天堂饱餐之前,我已经闻到了天堂的气息。 
我又看了一个长篇。看了我最喜欢的一位女作家的散文新作。看了汉娜•阿伦特写她同时代人的《黑暗时代的人们》和别人写她的两本传记。看了舒比格的《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看了一个细腻的女子写的《花间十六声》,考究花间词人和唐宋一些诗词里出现的十六种物件,屏风、枕头、梳子、口脂等等……是的,纯粹的杂览。没有人为天堂定了菜谱和范式。只有我确定自己就在天堂。 
地球并没有因为我的停止劳作而停止运转。我偷偷地感慨了一阵,也乐了一阵。看完这些书的时候,我的腰肌也慢慢好转了,我可以下床靠在窗口边看阳台上的花草。午后的阳光照在酢浆草的花盏上,有着一种蓬勃的美丽。我的心地也因为天堂和酢浆草的双重润泽而黑亮和沃饶。而我们曾经用心经营的三角梅,倒是敛抑着,萧疏着。 
通往天堂的路径也许本来就是阴差阳错。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峨日朵雪峰之侧》作业练习
《登岳阳楼》同步练习3
《梦游天姥吟留别》理解性默写ppt课件
《登高》理解性默写ppt课件
《荆轲刺秦王》挖空训练
《党费》练习题
《插秧歌》练习题
《白马篇》阅读练习及答案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作业练习
《峨日朵雪峰之侧》巩固练习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课堂练习
《红烛》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必修上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过关测试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练习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同步练习
《红烛》作业练习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作业练习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练习3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梳理2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能力测试
《前赤壁赋》简答题训练
《乡土中国》阅读练习及答案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同步练习
《无衣》重点字填空及情境默写练习
《静女》重点字填空及情境默写练习
李煜《虞美人》理解性默写
《涉江采芙蓉》理解性默写
《荷塘月色》课后练习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必修二理解性默写汇编
《小径分岔的花园》读后感
《小径分岔的花园》学案
《小径分岔的花园》ppt课件2
《小径分岔的花园》教案2
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全文阅读
《小径分岔的花园》ppt课件1
《小径分岔的花园》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