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小径分岔的花园》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1-08


第四单元  第13课

小径分岔的花园  博尔赫斯

广州市八十六中  宋玲

 

教学目标:

1、简要了解博尔赫斯及魔幻现实主义。

2、体会“小径分岔的花园”的多重含义。

3、了解迷宫式结构。

教学重难点:1、“小径分岔的花园”的主题

            2、文化隔阂对文学的影响——博尔赫斯想象中的中国

教学方法:自读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百年孤独》开头的第一句话:“多年以后,当奥莱连诺上校面对行刑队的时候,一定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看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在博尔赫斯的一个短篇小说的结尾中,也有一个类似的场景,一个人面对行刑队的排枪。 

博尔赫斯和加西亚·马尔克斯不同,他没有写曲别针一样的时间,他很简洁:

“四倍的枪弹打死了他。”

90年代末,作家余华,当年迷恋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那个浙江青年,发现了博尔赫斯用的这个量词,他说,用“倍”代替“颗”的效果,就是想象,无穷的想象,任何一个我们想象得到的数,在这里,都要乘以四。那么,博尔赫斯的简短和宁静中,将是怎样的一场枪林弹雨。 

 

二、作者介绍:

地位: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博尔赫斯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没有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但智利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巴勃罗?聂鲁达却认为他是“影响欧美文学的第一位拉丁美洲作家”;他离美国十万八千里,一个美国文学的研究者却把美国文学分为博尔赫斯之前和博尔赫斯之后;阿根廷全国文化委员会曾拒绝授予博尔赫斯全国文学奖,到头来阿根廷文学在世界上的声名却几乎全是博尔赫斯一个人赢得的。

  

生平: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年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受家庭熏陶,自幼热爱读书写作,10岁时就在《民族报》上发表了英国作家王尔德的童话《快乐王子》的译文。博尔赫斯一生读书写作,堪称得心应手,晚年双目失明,仍以口授的方式继续创作,成就惊人。然而,他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他长期独身,由母亲照料生活,直至68岁才与孀居的埃尔萨·阿斯泰特·米连结婚,3年后即离异。母亲辞世后,他终于认定追随他多年的日裔女秘书玛丽亚·儿玉为终身伴侣。他们1986年在日内瓦结婚。同年,一代文学大师博尔赫斯在日内瓦逝世。

 

创作:1941年,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小径分岔的花园》出版,却在次年的阿根廷全国文学奖评选中落选,引起阿根廷文学界一片抗议之声。此时的博尔赫斯的文学地位已不可动摇。1945年阿根廷作家协会为了“伸张正义”,授予他的短篇小说集《虚构集》特设的荣誉大奖。

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是博尔赫斯三大创作成果,而且各有千秋,相互辉映。有一种很生动的说法是:“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小说是诗;他的诗歌又往往使人觉得像散文。沟通三者的桥梁是他的思想。”他是与帕斯、聂鲁达齐名的拉美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语言质朴,风格纯净,意境悠远。他的散文大多非常短小,但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安德烈?莫洛亚:“博尔赫斯是一位只写小文章的大作家。小文章而成大气候,在于其智慧的光芒、设想的丰富和文笔的简洁——像数学一样简洁的文笔。”

 

读书:读书是博尔赫斯生活中一项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活动,而且对于他的写作意义重大。他曾说:“我是一个作家,但更是一个好读者。”他的最初和主要的知识来源可能是他父亲的藏书室,到了开始真正作家生涯时,他已经是一个学贯东西、富有真知灼见的青年学者了。人们想像中那个在宁静幽暗、满是灰尘的的图书馆里坐拥书城,读破万卷、下笔有神的形象,可能是个误解。至少在被任命为国立图书馆馆长的时候,他已经近乎完全失明,所以他不无苦涩地写了一首诗向上帝致敬:“他以如此妙的讽刺/同时给了我书籍和失明……”

 

三、预习检测:

       1、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个庞大的谜语,它的谜底是什么?

       2、余准为什么要杀死斯蒂芬.艾伯特?

       3、余准为什么要拼死完成任务?

    4、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第二课时

 

六、文本探究:

1、  《小径分岔的花园》究竟想说什么?

我是一名间谍,,渴望在间谍工作中体验终极之谜。我的机运终于来了,我受到死神(理查?马登上尉)的追击,种种迹象都向我表明:这一次,我必死无疑。我不怕死,我的渴望是要把我掌握的秘密(生命的秘密)向我的上司(命运)宣告。我出于自由意志踏上了通往迷宫的旅途,希望在剩下的一点时间里进入迷宫的中心,破译谜中之谜。我的曾外公是中国云南的总督,也是一名真正的艺术家,他辞官后写书,并说要造一座迷宫。他写的小说没人能读懂,而他本人似乎也不在人世了。我行走在自己的迷宫里,想要破译曾外公的谜。曾外公的迷宫消失了,我却要它在想象中重现。在迷宫的中心,我找到了迷宫的主人阿伯特。我坐下来听他讲述曾外公的历史。曾外公预感到自己会死,他焦虑的关注自己的死亡问题,造迷宫的想法就是在那时形成的,他妄图穷尽每一种可能的死亡体验,终于发现,体验本身便是无限时间的无限分岔,时间是不可能穷尽的,因此迷宫也必须是无限的。这种绝望是他写下了那部充满矛盾、混乱的小说。阿伯特得到启发,小说本身就是迷宫。这位前辈艺术家写道:“我将曲径分叉的花园留诸若干后世(并非所有后世)。”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无限,而强调时间的无限就是强调幻想高于一切,幻想本身有能力构成迷宫。我终于明白,迷宫的本质也许就在于那连环套似的幻想,谁具有这样的能力,谁就可以进来,这是人面对死神所进行的幻想营造,也是用谜来解谜的永久游戏。

  “我觉得房屋周围潮湿的花园充斥着无数看不见的人。那些人是我和阿伯特,隐蔽在时间的其他维度之中,忙忙碌碌,形形色色。”

  幻想一停止,马登上尉就出现了,强壮而不可战胜。他朝我们走来-人类的未来,我向阿波特举起枪。这就是惊心动魄的死亡体验。我们终于了解,迷宫就是人类在绝望中产生的以死亡来做的游戏、以丰富那临终前漫漫的黑夜的时光。死神越迫近,游戏就越精彩。人以他的大无畏精神,也用他的身体,壮烈的展现了生命的奥秘。

 

2、  小说结尾为何说“我的无限悔恨和厌倦”?小说主人公最好的人生选择是什么?

 

3、  你如何认识博尔赫斯笔下的中国?它与真实的中国有什么不同?

博尔赫斯曾给《聊斋志异》写过一篇序,文字大概是这样的:“这是梦幻的王国,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梦魇的画廊和迷宫。死者复活;拜访我们的陌生人顷刻间变成了一只老虎;颇为可爱的姑娘竟是一张青面魔鬼的画皮;一架梯子在天空消失,另一架在井中沉没,因为那里是刽子手、可恶的法官以及师爷们的起居室。”

吴晓东教授对此点评道:“博尔赫斯显然是从幻想文学的角度看《聊斋志异》的,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特征在其想象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在博尔赫斯的观念里,《聊斋志异》使人依稀看到一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同时也看到一种与荒诞的虚构异乎寻常的接近。博尔赫斯习惯把中国放在神秘主义的色调中加以描述,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径分岔的花园》会关涉中国。作为一位具有玄学气质的小说家,他让自己的作品在充满百科全书式的书卷气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着老庄一般的哲理意味。

4、  迷宫结构方式与《一千零一夜》的叙述方式相比,有何共同之处? 

 

二、结束语:

对于存在着的事物,时间从未停止生产死亡。博氏的这番言论只是他对宗教研究所做出的总结,当他在神学世界里遨游时,他看到时间就那样立体着。其实时间是唯一的领袖,无论怎样辉煌的历史怎样灿烂的岁月,都不堪时间的轻微一击。我们总希望跟随时间的脚步有所改变,哪怕死水微澜也好。所以会有那百年的孤独证明了世纪的叹息——“许多年以后……”开篇首句便是时间的声音。幻象一旁,时间是唯一的嘲笑者。所谓的花园亦不过是心灵的迷宫,蠢蠢欲动的叛逃者,又如何能逃得出时间的牢?随心所欲的花园缔造者,是我们不安的内心世界,面对现实的刻薄,俯首的一方必然会是外强中干的愤怒而已,时间依然是胜利者,尽管时间也不可能永恒!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小径分岔的花园》读后感
《小径分岔的花园》学案
《小径分岔的花园》ppt课件2
《小径分岔的花园》教案2
《小径分岔的花园》同步练习
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全文阅读
《小径分岔的花园》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