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布其诺》教学实录
|
|
作者: 上传者:liweiyan 日期:09-09-07 |
《卡布其诺》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讲讲三个汉字“喝”“饮”“品”的区别。
(学生争相发言)
(课件)
同样的一个动作,一曰喝,一曰品,却带来不一样的意义。喝茶、品茶;喝酒、品酒;喝咖啡、品咖啡。一口一口地轻尝,是为品;大口大口地就是喝。《红楼梦》里,妙玉的经典语录是“一杯为品,二杯解渴,三杯饮驴饮骡”。喝茶多是为了解渴,品茶是为细味茶韵茶香;喝咖啡是为了提神,品咖啡是沉淀心情;喝酒是享受酒后的兴奋,品酒是细味难得糊涂的智慧。前者是生存的基本,后者是生活的情趣。品是精致风雅的,但喝却是痛快淋漓的。至于“饮”,在南方文化中得以保留。饮茶是广州人的习惯,但一般来说,饮茶注重的是品尝茶点,而茶反而只是陪衬了。
师:由此看来,喝是行为,品是态度,饮是习俗。吃喝玩乐间,我们也会常常惊叹于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
师:你觉得咖啡好喝还是茶好喝?
生1:我还是更喜欢喝咖啡。
师:为什么?
生2:崇洋媚外呗!
生1:不是。我觉得咖啡的香气很醇厚浓郁,而且口味很爽口,不像茶那样淡而无味,我喜欢那种感觉。
生3:我不喜欢咖啡。我觉得咖啡太浓厚,反而有些腻,就好像是吃肉,吃一点很开心,吃多了就作呕。清淡的东西可以更持久一些。
师:哦。看来,这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冲撞。我们看看课文中作者是如何看待的──
[学生阅读第9、10、11自然段]
师:阅读完了,我们也来谈谈体会好吗?
生1:作者也说,“喝不来原汁原味的咖啡”,看来他也是怕苦的。
生4:不对,他不是怕苦。你没看清这句话的前半句,“我喜欢绿茶的苦”。
生5:作者其实挺小资的,看她喝咖啡时那个样子就知道,嘴巴里说自己“没有沾染上咖啡气”,其实沾了不少。
生3:我不同意。大家注意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我喝完了最后一口泡沫,拿起放在桌上的《毛诗品物图考》,走出了咖啡店。”《毛诗品物图考》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作者随身携带,意味着中国文化在她的心中才是根深蒂固的。
师:那怎么理解她喝卡布其诺咖啡时的那种状态?
生3:我觉得她喝咖啡时更像是一个过客,就像她自己说的,一直“没有沾染上咖啡气”,喝完后,她就走了,并不留恋。而在她心里深深埋着的,是茶,是中国文化。
(全班鼓掌)
师:我佩服你的理解能力,这节课,你让我学到了很多。谢谢你!
师:咖啡文化其实并不比中国的茶文化逊色。同学们可能对它的了解并不比对茶的了解多,因此会对它缺少一种亲近感。大家同样可以做一个关于“咖啡文化”的课题研究,对这个来自西方的文化减少误会,增进了解。
在解读与设计过程中,还得重视的另一点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以文化来浸渍学生心灵,促使学生成长为一个有思维深度,敢承担的人!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