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课外读物 >>作品赏析 >>
鲁迅《秋夜》赏析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7-22


过程:1、阅读

2、讨论

3、明确

4、多重解读

鲁迅写本文的时候,正是“《新青年》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的时候,他“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感到苦闷、孤独,仿佛“在沙漠中走来走去”(《<自选集>自序》)。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但是鲁迅并未消沉下去,而是继续以笔为武器,同黑暗的社会作顽强的斗争。

   这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通过描写肃杀、寒冷的秋夜中的各种景物,表现了作者当时孤独、苦闷、激愤的心境,体现了作者与恶势力进行不妥协斗争的精神。文章描写的是秋夜里一些有特征、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景物描写背后贯穿的是深沉含蓄的情感线索;在行文上,则以“我”的视点游动为转移。

    写后园:“……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为什么反复点明枣树?历来有争议。大概是为了表明枣树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表明作者在各种景物中突出枣树的形象。另外,作者还有可能是为了表现一点语言的谐趣。此数语可视为本文文眼,就像“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荷塘月色》中的文眼一样,因为它们是写“我”的孤愤心境的起点,是理解本文写景意蕴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关纽。

写夜空:它奇怪而高,非常之蓝, 着着星星的冷眼而自以为大有深意,并给大地降下繁霜。其特点是:高远,冷漠,险恶。它象征着黑暗势力,或者象征着黑暗社会。

    写小粉红花:它是无名花,开得极细小,冻得红惨惨的,可还做着春天的梦。其特点是:弱小,受害,纯真,盲目乐观。它象征着社会上心地单纯而善良的受压迫的弱势人群。

    写枣树、夜空和月亮:枣树比小粉红花看得、想得更远;它光秃秃的,带着皮伤,但仍不顾一切地直刺着天空和月亮。其特点是:清醒,沉著,孤独,疾恶如仇,坚强不屈。它象征着宁愿粉身碎骨也要与黑暗社会斗争到底的斗士。夜空的形象在这里有所变化,“不安了”,“避开枣树”,暴露了色厉内荏的另一面。月亮也被枣树刺得“窘得发白”,“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原先它像夜空一样嚣张,现在比夜空还要脆弱。

写夜游的恶鸟:它发出怪异可怖的声音,扰乱夜的安宁。其特点是:恐怖、孤立。它象征着什么,历来有争议;比较多的看法是象征着破坏黑暗统治秩序的孤独斗士。

以上是后园的景物描写,接下来便是室内景物描写。主要描写了小青虫。它在玻璃窗户上乱撞,投奔光亮,落入火中。其特点是:弱小,莽撞,可爱,可怜。它象征着投奔光明却无谓地牺牲了的幼稚的人们。

另外,全文还描写了时隐时现、贯穿全篇的“我”。这是一个线索人物,一个孤独而愤懑的探索者的形象。从表面看,处处写景,却处处有“我”,处处在描写“我”眼中的景,表达“我”的观感。

   在“我”的眼里,枣树是他印象最深的景物,“一株是枣,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感觉如此单调,隐约反映他内心的孤独;夜的天空阴冷、阴险、阴毒,同时又虚张声势,色厉内荏,“我”在向读者暗示夜空是加害于生灵的恶势力的总代表,他对它带着厌恶和仇恨的感情;在“我”的眼里,小粉红花在死亡临近的时刻,还“瑟缩地做梦”,“我”对她的同情与怜爱隐然可感;枣树不顾自身的伤痛和危险,矢志不渝地与制造黑暗与寒冷的夜空搏斗,并最终取得胜利,“我”对他怀有敬意,有人说它是作者人格的外化,乃“知音”之论;小青虫追求光明,却不慎自投灯火,“我”对它既怜悯、同情,又赞叹。

    至于“我”的外在形象,于开篇即已出现,在观察室外景物时隐隐现出一个怀着沉重而愤懑的心情的孤独者形象;转身到室内后,心情始有松快,到最后,“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已经不再讳言“敬奠”,表明态度。在昏暗的灯光的背景中,一个孤独的思想者形象跃然纸上。

    本文写景状物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形貌行为、性格气质、思想感情,但也不违背事物自身逻辑。如写夜空,星星 着冷眼,“口角上现出微笑”;写小粉红花,“瑟缩地做梦”,“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写枣树,光秃的枝丫“欠伸得很舒服”,对强大的夜空和月亮要一意地制其死命,同时对弱小的小粉红花有心灵感应,知道她在做什么梦;写小青虫,“在灯的纸罩上喘气”,这与其说是写“我”的观察,不如说是写想象。这些景物是“我”呈现幻觉的状态下看见的,但都紧扣了景物和各自特征,例如“口角上现出微笑”,天空怎么有“口角”?初读不明所指,细味之却仿佛看到月亮(疑是下弦月)的模样。

    本文写秋夜的景物,看似很散,难以把握,但由于有感情的线索,散乱的景物就有机地组成一体了。在行文上也有巧妙的过渡衔接。第一段点明枣树,第二段便描写枣树上面的夜空;第二段末说夜空将繁霜洒在野花草上,便有了第三段对小粉红花的描写。写夜游的恶鸟是从室外向室内的过度。先写回到室内旋亮灯火,于是有了扑灯的小青虫;写小青虫,便有了“敬奠”之情。这种过渡转接,自然、畅达而紧凑。总的说来,作者表达思想感情非常含蓄,但细加琢磨,线索、层次还是清晰的。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五年级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4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ppt课件2
《水调歌头》《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理解性默写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漳州市质检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泉州市质检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音频朗读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ppt课件1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ppt课件2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ppt课件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反思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实录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5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4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3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2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1
微型小说两篇《英雄》《秋夜》课后练习
微型小说两篇《英雄》《秋夜》教案1
张仲素《秋夜曲》赏析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mp3音频朗读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原文和翻译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赏析
朱淑真《秋夜》赏读
《秋夜》练习题
《秋夜》ppt课件3
鲁迅《秋夜》ppt课件2
鲁迅《秋夜》原文阅读
鲁迅《秋夜》ppt课件1
鲁迅《秋夜》教案1
鲁迅《秋夜》同步练习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