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课》教学设计
会宁县大沟中学 王君明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相关的文学知识。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
过程和方法目标:
分析小说中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人物形象深刻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品中的悲痛情绪和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各种描写方法的作用。)
2、探讨本课与《最后一课》的异同(课后完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卢沟桥事变视频导入(时代背景)
二、了解作者
老舍(1899~1966),中国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 “文革”开始时因受迫害而死。
三、关于《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包括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第三部《饥荒》)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之后,侵华日军的铁蹄践踏着古老的北京城。故事描写的是小羊圈胡同的十几户居民的生活。身为四世之尊的祁老太爷是一个倔强、正直,令人尊重的长者。儿子祁天佑是一个正派的生意人,结果反被日本人逼得投河自尽。长孙祁瑞宣,是一位中学英文教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也不为日寇做事,同贤妻韵梅维持一家老小生计。次孙祁瑞丰当了汉奸。三孙祁瑞全出城当了八路军。祁老太爷的曾孙小妞妞在日本投降前夕被活活饿死。小羊圈胡同的其他人或抗争、或被出卖,弄得家破人亡;或苟且偷生,认贼做父;有人被屠杀,有人被逼疯……这条胡同发生的一切,成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缩影。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管辖 颤动 咳嗽 堵塞 安慰 门坎
五、精读课文,交流探讨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祁瑞宣老师的句子,这些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
师生归类,总结:
心理描写的句子:
*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
*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他也很想说,好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
*狠了狠心 。
*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往起立和往外走呢。
*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行为描写的句子:
*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
*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迈门坎,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六、分组讨论
根据人物描写的内容,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
明确:害怕、痛苦、紧张、矛盾、耻辱、惭愧……
七、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通篇写到了祁老师紧张,祁老师之所以如此紧张,即就是祁老师内心痛苦的最深层的那个原因:身陷沦陷区,面对民族的巨大耻辱,他为自己无所作为而感到羞耻。换言之,这是亡国奴的痛苦,这是深沉的爱国情怀。
八、拓展延伸
我们是在和平、安宁,条件优越的环境里学习的,对比《最后一课》和《第一堂课》里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做?
九、课后作业
1、你认为《第一堂课》与《最后一课》有哪些异同,以小组为单位罗列出来,完成后提交给语文老师。
2、请把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分类整理到自己的笔记本上。
附:板书设计
第一堂课
老舍
人 物:祁瑞宣老师
描写方法: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 情:害怕、紧张、痛苦、矛盾、耻辱、惭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