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讲座(13)语言表达•仿用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8-12-20 |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13)
语言表达•仿用
仿用,在修辞学上称为仿拟。这是传统的表达手段。高中语文读本选用的清人全祖望所写的《梅花岭记》中就有很典型的例子: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洪承略为什么大为恼怒,急忙呼喊部下将孙兆奎推出却斩杀呢?洪承畴原来是明代大官(经略),督师松山抗拒清兵,后来投降了清人。明朝还以为他已殉难并大肆祭奠。洪承畴内心畏惧在扬州抗清的史可法(人称史阁部)。虽然史可法已经殉难,但洪承畴心有余悸,于是乘机向孙兆奎打听:“您在军队中,确实知道在扬州,抗清的阁部史可法是真死了呢,还是没有死呢?”孙兆奎仿用他的句式,针锋相对地反问道:“您从北方来,确实知道在松山殖难的督师洪承畴是真死了呢,还是没有死呢?”这句话触动了洪承畴的痛处,气急败坏的洪承畴,“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在鲁迅和毛泽东的文章中,这类仿用经常可见。从仿用到创新,是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
一、仿用的基本形式
高考仿用类试题,大致有下列三种:
1.续写
这种仿用的基本做法是:按照既定的内容,仿照上文规定的句式,接着往下写。这种仿写的形式,与“扩展语句”相似。
例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
要求:①另举一个事例;②句式与标有 号相同。
古往今来,彪炳史册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纳目》的问世!
这是较早的一道高考仿用题。提供的是一段议论的文字。第一句是论点,第二句以李时珍为例作论证。画线句总体上是一个假设复句。“如果没有……没有……哪里会有……”。要 | |
| 标题: |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13)语言表达•仿用 |
| 文件大小: |
14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