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作文中心 >>话题作文指导 >>
话题作文几种高效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8-12-16


话题作文几种高效法
以小见大法  
  古人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说的其实也就是以小能见大、见微可知著。
  高明的作者常常由一物之微,而触动人世的大题,犹似潺潺山溪,蜿蜒注入大海。例如《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由文人集会引发了欢乐有尽、人生苦短的感思;《石钟山记》里苏轼由对山名来由的考察告诉了人们凡事不可臆断的道理;《游褒禅山记》则借深入华山洞游览的体会,阐明了学习立业必须坚持不懈、知难而愈进的道理。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也是以小见大的经典。请看下面的文段:
  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则是无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这是我的实际感受,也是我的感叹。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凌晨四点的海棠花未眠本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小事,川端康成却由此生发了美学思考,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生命终将走到尽头,那就“活下去”吧,只为了欣赏更多的美。审美,对于作者来说,早已不是目的或手段,而成为他生命本体的存在!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所谓以小见大,就是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来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这里的“大”是大的话题、大的道理,它可能关系到自然社会、人生命运、天地宇宙等等。
  研究“见大”的走向,大致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走客观的、向外的路,重哲理感悟。如上文所举的《花未眠》的文段,川端康成由花未眠发现的是一条审美理念:“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类似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饱含哲理。这就是走的“向外的路”。
  二是在对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力,走主观的、向内的路,重人性开掘。比较典型的如余秋雨的一段话:
  这样,平常中也就出现了滋味,出现了境界。世界上第一等的境界都在平实的山河间。秋风起了,芦苇白了,渔舟远了,炊烟斜了,那里,便是我们生命的起点和终点。(选自余秋雨《收藏昨天》)
  这段文字同样可视为以小见大的典范,余先生由山河间的事物走向了人的生命本真:朴素,淡泊,与自然调和。这难道不是人的本性吗?这就是走的“向内的路”。
  总之,并非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写出大道理来,取材越小,所阐述的道理越能撼动人心。山村夜宿,卧听山谷中一声声清细的岩滴,我们可以想见宇宙的深沉;街头伫立,从一个镜头中,我们可以窥见时代的风云;静夜兀坐,回忆白天发生的一件小事,我们可以咀嚼出人生的甘苦……
  
训练,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
  话题:生存之道
  要求:静夜里,回忆白天的一件小事,你能生发哪些生存的感悟呢?请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写几句话。  
探究因果法  
  说及探究因果,我们就会想到朱熹的哲理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为什么会如此清澈,因为有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流进来。此中逻辑,显然是因果关系。
  追溯事物的根由,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者推理事物发展的结果,得到反映事物本质的结论,这就是探究因果。
  从思维过程看,探究因果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由结论而追溯原因。如林庚的一段论述:
  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的第一个艺术特征。要说明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作为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因此常被排斥到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选自林庚《说木叶》,有改动)
  作者首先提出一个观点:“木”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由个别上升到一般,即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这是林先生的一则文艺理论,在诗歌研究领域里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观点)。然后探求形成这一“暗示性”的原因:因为我们看到“木”,会更多地想起树干而将叶子排斥开去。这里林庚探究因果运用的就是由结论而追溯原因的思路。可见,追根溯源就能写得深刻。
  二是由原因而推及结果。例如鲍鹏山的一段话:
  与叙事艺术紧密相联,《左传》在写人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显然作者认识到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尤其是当事人,其品性、人格、性情、修养、见识等,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左传》写人,也是为了叙事,为了更好地叙事,更好地说明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选自鲍鹏山《历史何以成为散文》)
  人作为历史主体,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这触及了人的历史特性、社会属性。作者在此基础上推理,得出《左传》“写人”是为了“叙事”的结果。“结果”这一层可以视为《左传》的一条写作规律及其艺术价值取向:写人是为了叙事,叙事艺术是主体。这个学术结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当然是颇为深刻的。这里鲍鹏山教授探究因果所走的就是由原因而推及结果的路。
  探究因果,可以理解为用原因去证明结果,或者用结果去证明原因。这同逻辑学上的演绎推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际上就是一种省略的演绎推理。
  训练,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
  话题:治学之道
  要求:请运用探究因果的方法试写一则文化随笔。如经典名句探究、历史人物分析、文化现象评述等。  
比较辨析法  
  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比较就能很容易地看出两种事物的差别。差别即特点,抓住特点也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了。
  比较辨析从逻辑思维的层面讲,难度不大,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即君子和小人心态的比较。又如钱钟书《谈中国诗》中的文段:
  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得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选自钱钟书《谈中国诗》,有改动)
  钱先生是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家,挥洒自如,妙语连珠。文段通过中国诗和西洋诗的比较,深刻地阐述了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特点。
  当代散文家、西部自然的强力歌者周涛有这样一段论述:
  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扎根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浅薄,人的一生都在说话,声嘶力竭,奔走呼号,没有人肯静下来想一想,没有人想到向树学习点什么,在人的心目中,树是傻瓜。那么在树的心目中人是什么东西呢?不清楚。(选自周涛《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作者通过树与人的对比,揭示了树朴素、踏实、毫不张扬的精神品质,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教益。
  比较辨析有三条路可走:一是性质不同的两种事物的对比辨析,如上述中国诗与西洋诗、树与人的对比议论;二是某一事物两个对立面的比较辨析,如正反对比论证;三是类比分析。
  训练,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
  话题:心灵之道
  要求: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说:“身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平静是快乐的极致。”请用比较辨析的方法议一议快乐。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中学生写好话题作文的几个小方法
话题作文指导(22页)
话题作文如何拟题
画好“凤头”——话题作文开头七法
话题作文入门讲解ppt课件
初中作文话题指引与材料精粹
话题作文话教法
话题作文写法ppt课件
怎样写好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的立意ppt课件
话题作文快速命题ppt课件
话题作文指导ppt课件
话题作文的拟题指导
话题作文的指导--紧扣话题的方法ppt课件
怎样写话题作文(2)
“环境保护”话题作文范文(3篇)
准确审题立意,写好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拟题的四个“五”标准
最新十大类八十一篇话题作文经典构思示例
让读者对文章一见钟情——话题作文开头的方法
文采飞扬是语言,点子窍门不可少——话题作文语言创新方法
话题作文的题记用语集锦
话题作文构思指导教学案例
“阳光”话题作文思路点拨
话题作文拟题技巧例谈
话题作文练习
话题作文的拟题技法
话题作文写作技巧: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五莲县洪凝初中话题作文训练题选
话题作文写作指南
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感动”话题作文教学实录
如何写比喻性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最新考题设计
话题作文等级训练
话题作文立意思维训练
话题作文写作的几个误区
话题作文审题指导精选(14篇)
话题作文审题“四推敲”
话题作文拟题技巧
话题作文训练(例文3篇)
话题作文题目汇编
话题作文训练一例
话题作文布局技巧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