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汪曾祺《萝卜》教案5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9-01


萝卜 
汪曾祺 
这是一篇清新质朴的状物小品。作者从扬花萝卜写起,饶有兴致地铺叙各种各样的萝卜,写它们南北产地各异,大小粗细不一,青白颜色不同;又津津有味地介绍了萝卜的各种吃法。常人熟视无睹的萝卜,在作者笔下却充满了情趣,体现出一种丰厚的民俗文化内涵。作者以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对生活的浓厚情趣,借萝卜这看似平常的物品,表达了一种执着的民族情结。 
文章乍看平平常常,反复品读之后就能领悟到平常之中所蕴含着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它内容厚实,情趣盎然,生活气息浓郁。 
文章语言清新、自然、娓娓道来,好似一位长者在话家常,从容不迫,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阅读时要仔细体会这种朴实无华的文风。 


扬花萝卜即北京的小水萝卜。因为是扬花飞舞时上市卖的,我的家乡名之曰:“扬花萝卜”。这个名称很富于季节感。我家不远处的街口一家茶食店的屋下有一岁数大的女人摆一个小摊子,卖供孩子食用的便宜的零吃。扬花萝卜下来的时候,卖萝卜。萝卜一把一把的码着。她不时用炊帚洒一点水,萝卜总是鲜红的。给她一个铜板,她就用小刀切下三四根萝卜。萝卜极鲜嫩,有甜味,富水分。自离家乡后,我没有吃过这样好吃的萝卜。或者不如说自我长大后没有吃过这样好吃的萝卜。小时侯吃的东西都是最好吃的。 
除了生嚼,扬花萝卜也能拌萝卜丝。萝卜斜切的薄片,再切为细丝,加酱油、粗、香油略拌,撒一点青蒜,极开胃。小孩子的顺口溜唱道: 
人之初, 
鼻涕拖, 
油炒饭 
拌萝卜 
油炒饭加一点葱花,在农村算是美食,所以拌萝卜丝一碟,吃起来是很香的。 
萝卜丝与细切的海蛰皮同拌,在我的家乡是上酒席的,与香干拌荠菜、盐水虾、松花蛋同为凉碟。 
北京的拍水萝卜也不错,但宜少入白糖。 
北京人用水萝卜切片,汆羊肉汤,味鲜而清淡。 
烧小萝卜,来北京前我没有吃过(我的家乡扬花萝卜没有熟吃的),很好。有一位台湾女作家来北京,要我亲自做一顿饭请她吃。我给她做了几个菜,其中一个是烧小萝卜。她吃了赞不绝口。那当然是不难吃的:那两天正是小萝卜最好吃的时候,都长足了,但还很嫩,不糠;而且是用干贝烧的。她说台湾没有这种水萝卜。 
我们家乡有一种穿心红萝卜,粗如黄酒盏,长可三四寸,外皮深紫红色,里面的肉有放射形的紫红纹,紫白相间,若是横切开来,正如中药里的槟榔片,(卖时都是直切)当中一线贯通,色极深,故名穿心红。卖穿心红萝卜的挑担,与山芋(番薯)同卖,山芋切厚片。都是生吃。 
紫萝卜不大,大的如一个大衣口子,扁圆形,皮色乌紫。据说这是五焙子染的。看来不是本色。因为它掉色,吃了嘴唇也是乌紫乌紫的。里面的肉却是嫩白的。这种萝卜非本地所产,产在泰州。每年秋末,就有泰州人来卖紫萝卜,都是女的,挎一个柳条篮子,沿街吆喝:“紫萝-----卜!” 
我在淮安第一回吃到青萝卜。曾在淮安中学借读过一个学期,一到星期日,就买了七八个青萝卜,一堆花生,几个同学,尽情吃一顿。后来我到天津吃过青萝卜,觉得淮安青萝卜比天津的好。大抵一种东西第一回吃,总是最好的。 
天津吃萝卜是一种风气。50年代初,我到天津,一个同学的父亲请我们到天华景听曲艺。作为之前有一溜长案,摆得满满的,除了茶壶茶碗,瓜子花生米碟子,还有几大盘切成薄片的青萝卜。听“玩艺儿”吃萝卜,此风为别处所无。天津谚云:“吃了萝卜喝热茶,气得大夫满街爬。”吃萝卜喝茶,此风别处所无。 
心里美萝卜是北京特色。1948年冬天,我到了北京,街头巷尾,每听到吆喝:“哎-----萝卜,赛梨来-----辣来换……”声音高亮辽远。看来在北京做小买卖的,都得有条好嗓子。卖“萝卜赛梨”的,萝卜都是一个一个挑选过的,用手指头一弹,当当的;一刀切下去,卡嚓嚓的响。 
我在张家口沙岭子劳动,曾参加过收心里美萝卜。张家口土质于萝卜相宜,心里美皆甚大。收萝卜时是可以随便吃的。和我收萝卜的农业工人取出一个萝卜,看一看,不怎么样的,随手就扔进大堆。一看,这个不错,往地下一扔,叭嚓,裂成了几瓣,“行!”于是各拿着一块啃起来,甜,脆,多汁,难以名状。他们说:“吃萝卜,讲究吃‘棒打萝卜’。” 
张家口的白萝卜也很大。我参加过张家口地区农业展览会的布置工作,送展的白萝卜都特大。白萝卜有象牙白和露八分。露八分即八分露出土面,露出土面部分外皮淡绿色。 
我的家乡无此大萝卜,只是粗如小儿手笔而已。家乡吃萝卜只是红烧,或素烧,或与臀肩肉同烧。 
江南人特重白萝卜炖汤,常与排骨或猪肉同炖。白萝卜耐久炖,久则出味。或入淡菜,味尤厚。沙汀《淘金记》写么吵吵每天用牙巴骨炖白萝卜,吃得一家脸上都是油光光的。天天吃是不行的,隔几天吃一次,想亦不恶。 
四川人用白萝卜炖牛肉,甚佳。 
扬州人、广东人制萝卜丝饼,极妙。北京东华门大街曾有外地人制萝卜丝饼,生意极好。此人后来不见了。 
北京人炒萝卜条,是家常下饭菜。或入酱炒,则为南方人所不喜。 
白萝卜最能消食通气。我们在湖南体验生活,有位领导同志,接连五天大便不通,吃了各种药都不见效,憋得他难受得不行。后来生吃了几个大白萝卜,一下子畅通了。奇效如此,若非亲见,很难相信。 
萝卜是腌制咸菜的重要原料。我们那里,几乎家家都要腌萝卜干。腌萝卜干的是大红萝卜。切萝卜时全家大小一起动手。孩子切萝卜,觉得这个一定很甜,尝一瓣,甜,就放在一边,自己吃。切一天萝卜,每个孩子独自里都装了不少。萝卜干盐渍后须在芦席上摊晒,水气干后,入缸,压紧,封实,一两个月后取食。我们那里说在商店学徒(学生意)要“吃三年萝卜干饭”,意谓油水少也。学徒不到三年零一节,不满师,吃饭须自觉,筷子不能往荤菜盘里伸。 
扬州一带酱园里卖萝卜头,乃甜面酱所腌,口感甚佳。孩子们爱吃,一半也因为它的形状很好玩,圆圆的,比一个鸽子蛋略大。此北地所无,天源,六必居都没有。 
北京有小酱萝卜,佐粥甚佳。大腌萝卜咸得发苦,不好吃。 
四川泡菜什么萝卜都可以泡,红萝卜、白萝卜。 
湖南桑植卖泡萝卜。走几步,就有个卖泡萝卜的摊子。萝卜切成大片,泡在广口玻璃瓶里,给毛把钱即可得一片,边走边吃。峨眉山道边也有卖泡萝卜的,一面涂了稀酱。 
萝卜原产中国,所以中国的为最好。有春萝卜、夏萝卜、秋萝卜、冬萝卜、四秋萝卜,一年到头都有。可生食、煮食、腌制。萝卜所惠于中国人者亦大矣。美国有小红萝卜,大如元宵,皮色鲜红可爱,吃起来则淡而无味。异域得此,聊胜于无。爱伦堡小说写几个艺术家吃奶油蘸萝卜,喝伏特加,不知是不是这种红心萝卜。我在爱荷华南朝鲜开的菜铺的仓库看到一堆心里美,大喜。买回来一吃,味道满不对,形似而已。日本人爱吃萝卜,好象是煮熟蘸酱吃的。 

本文出自职业高中一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前两篇分别是《威尼斯》〈天山景物记〉 
。〈萝卜〉是自读课文。1课时。 
附:参考用书部分内容: 

教学要求: 
一、 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感情和在平平常常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文化内涵。 
二、 了解课文状物的特点:抓住事物的特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展示描写对象,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情趣盎然,生活气息浓郁。 
三、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清新、自然、朴实的语言风格。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要求: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写景状物。 
希望学生能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写景状物的有关知识(抓住特征、安排顺序、选好角度、讲究手法、融情于景或托物言志),能运用这些知识阅读课文,理解思想内容,把握文章主旨,领略文章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主观感情;并能有意识地运用相关知识写作写景状物的文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选择恰当的角度,写出景物的特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阅读方法训练的重点是诵读和速读。 


整体教学设计 

一、目标的设定 
1。在整体理解文本的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章清新、自然、朴实的语言风格,感悟文章的人文内涵。(文本本身而言) 
2。能模仿本文的构思及表现手法,于寻常事物中发现美的内涵,自然、平实地传达生活中的朴素美。 

二、教学过程(简案) 
A、导入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万物在美的天平上是等值的。烈火、浪花、蓝天、小草。就连萝卜也不例外。 
B、文本的感受、理解、鉴赏 
1。学生速读,要求能说出作者写了多少种萝卜,多少种吃法。 
(不必求全,大概说说就可以了,反正是演戏,问题要设计得简单些,有趣些。) 
2。为什么要写这么多萝卜,这么多种吃法?难道作者是炫耀自己是个美食家吗? 
(答案不必过死,但是也不能过宽。往写作主旨上引导。) 
3。为什么作者说“萝卜原产中国,所以中国的为最好”? 
(爱国?不是!是中国文化在作怪。) 
4。找出文章中能体悟人文情感的段落,请几个学生说说,并朗读课文的有关段落,仔细体味。 
(准备点轻音乐,当然那要等到你自己读的时候才放哦。音乐的选择,你可以问一下絮影。) 
5。告诉学生,这种发轫于浓厚的食文化和故乡意蕴的味道弥漫全文。老师来读,让他们陶醉。 
6。不能让他们白听了你的表演,问老师读得好不好?应该怎么来读,为什么?(从语言风格上来把握) 
C、向写作进军 
1。老师摆出自己的疑问。能不能就详写一种萝卜,写它的外形、内核、味道、象征的内涵。 
(当然能了。但是作者不这样处理,说明汪老有自己的想法。他的想法是什么?这样写与我的构思的究竟哪一种好呢?比较之。) 
2。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汪老写萝卜,我们写白菜。简单说说《青菜》写作提纲吧。 
(学习仿写。仿思路,仿语言、仿人文内涵。后者有困难。可能有学生说我就知道青菜只有一种,怎么才能了解其他的种类呢?你要告诉他:留心观察生活中这样的事物。也可以自己上网问问东方雪老师。呵呵。) 
D。光明的尾巴 
一堂课能不能顺利收场,卒章显志非常重要。找点名句。或者就戛然而止,这个你比我清楚。 

板书 

一、文字板书 
1。课题在课件上有了,不必板书了。 
2。如果你的粉笔字比我还好,你可以多写一些字。这是板书原则。 
3。具体板书内容: 
A人文:人(类) 
文(化) 
补充:用大括号代替这里的冒号。表明的意思是人文是二者之间的交融关系。可以在谈到人文概念的时候简洁的写出,一定语惊四座,因为听课的专家只知道说这个词,具体意思却很糊涂。 
B。《青菜》一文思路板书 
青菜 
种类(1234) 
色彩(1234) 
味道(1234) 
补充:写到这里我就疑惑了,青菜到底有那些色彩哪些种类?换个写写吧?雪菜?泡菜?杉菜?你自己看着办~~~~~~~~不过这需要在学生说的时候,自己动手在黑板或是白板上写才好。 

二、图形板书 
以萝卜为圆心,以文字大小为半径画圆。在学生回答萝卜种类时,可以在这个圆圈周围写那写名称组成一个大圆,别忘记告诉学生,这样构思的结果,就是发散思维在起作用。当然这个板书也可以用课件上的点击一下,出现一个答案那样的东东。这玩意正大综艺常玩的~ 

PPT幻灯片做个八张即可。 
第一张:课题、作者、授课者单位、姓名。最好放一张照片(当然要萝卜的,不是你的)。 
第二张:导入有关的东西。 
(月光、烈火等,凡是有文化意味的并且我们可以从名句中感悟到其意义的事物可以在这里罗列一下,四五个应该可以找到,剩下的用省略号。用图片点缀。) 
第三张:萝卜的种类、味道 
(飞入式,具体效果要做到学生答什么,你就能点出什么。) 
第四张—第六张:你再补充点东西吧,可以是有关主题、语言风格的问题。 
第七张:作者简介。 
课堂上突然说到汪老的时候,就点出来。如果不需要说,就藏起来。 
第八张: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说课稿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同步练习2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基础练习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练习题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续写作文(2篇)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知识点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ppt课件(32页)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pptx课件(38页)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同步练习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学反思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案4
《拔萝卜》教案1
《兔子的胡萝卜》教案1
《兔子的胡萝卜》ppt课件1
《兔子的胡萝卜》教学反思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案3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学设计2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导读ppt课件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ppt课件3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ppt课件2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ppt课件1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教学反思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读后感(3篇)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案1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课文原文阅读
《小萝卜头的故事》pptx课件3
《小萝卜头的故事》ppt课件2
《小萝卜头的故事》ppt课件1
《小萝卜头的故事》说课稿
《小萝卜头的故事》课堂实录
《小萝卜头的故事》教学设计2
《小萝卜头的故事》教案1
《小萝卜头的故事》教学反思
《小萝卜头》ppt课件1
《小萝卜头》读后感
《小萝卜头》教学反思(2篇)
《小萝卜头》教学反思
《小萝卜头》教案3
《小萝卜头》教学设计2
《小萝卜头》教案1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ppt课件2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ppt课件1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教案1
《透明的红萝卜》读后感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