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萝卜头》教学反思(2篇)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10-06 |
《小萝卜头》选自长篇小说《红岩》,对孩子们来说相对陌生,所以理解起来很难。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感兴趣的“小虫子”着手,主要通过“小萝卜头抓虫子,放虫子”为主线。教学时,我先让孩子们找出描写虫子的句子,然后让孩子们在读中感受小虫子的美。接着我抛出一个“这样美的虫子不光你们喜欢,小萝卜头也很喜欢,但是为什么他要把它放了呢?”这个问题一抛出,孩子们不由的联想到第一段对小萝卜头的描写,自然而然的把虫子将失去自由和小萝卜头失去了自由联系到一起了。然后,抓住放走虫子后小萝卜头三句话进行反复的读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小萝卜头对自由的渴望。
第二篇:
本文选自长篇小说《红岩》,这段历史离孩子们很远,由于他们没有真正亲身经历过所以理解起来很难。为此,我采用了多种手段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1、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文章的篇幅较长且离学生生活较远,因此很难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所以我打破了课文的写作顺序,从学生感兴趣的“小虫子”入手,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我以“小萝卜头捉、放小虫子”为主线,分别教学小萝卜头为什么捉小虫子又放小虫子。教学捉小虫子的部分我抓住文中对它的外形的描写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这虫子的美丽与可爱,在情感上产生一种美的共鸣。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小虫子的美感受得不是很深,没能从内心发出一种赞叹,有些惋惜。在学生感受小虫子的美丽的同时我及时抓住“骄傲”一词让学生思考它在骄傲什么?进而揭示小虫子有自由并衬托出小萝卜头没有自由。在放虫子的教学中通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来把握文中的情感。
2、抓重点,体会情感
文中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自由的渴望,但是毕竟只有40分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抓住几处最能体现主题的重点片断和词句,进行反复地读和发挥学生的想象,来一步步揭示文章的主题,体会文中的情感。例如:抓住“若有所思”一词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思考小萝卜头在想什么?思什么?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通过听对话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想象小萝卜头在看什么?想到了什么?在放小虫子的教学中我更是抓住了小萝卜头的三句话,让学生反复地读体会小萝卜头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但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这几句话分析得还不够透彻,学生对小萝卜头当时的心情把握得不是很到位。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