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作文中心 >>读后感范文 >>
《闲话章太炎》读后感(6篇)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6-25


最是学问行天下28 

——读《闲话章太炎》有感 

初一八班刘金兴 

“《章太炎先生的国学讲演录》是研究国学的人不敢不读的一本书,章太炎是真正的大师。他的学问太大,有成就的弟子遍天下,可是敢称古文大师,没有第二人。” 

“有人问章太炎,他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章太炎笑了笑,说都不是。他的问答让提问者大吃一惊,说自已是医学第一。艺高人胆大,口气也大,这种大话,只有大学问家才会说,才敢说。” 

作家叶兆言一连用了偌多“大”来盛赞章太炎的学问,其钦佩之情真是无以复加。 

对于章太炎,我的心头也飞扬出两句话:学问是他的招牌,学问是他的气魄,学问是他的命脉。不信请看—— 

“学问和资历真到了章太炎的份上,狠毒如袁世凯也拿他没办法。------要不是因他的学问和资历,怕是早就让袁世凯当蟊贼一般杀掉了。” 

“章太炎被移往龙泉寺关押,陆建章亲自骑马在前开道以示恭敬,人们都感到奇怪,没见过如此礼遇一名囚徒。问陆,陆回答说:他日太炎为我若能为我草一檄文,则我可少用十万兵马,安得不尊重。” 

“披陆建章谓得太炎一篇文字,胜过十万兵马,犹轻视太炎耳;我则谓太炎一语,足定天下之安危也。” 

是他章太炎让读书人大出了风头,是他章太炎让读书人大出了怨气! 

综合袁世凯、陆建章、陈宦和章太炎的言行,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句话:无他,最是学问行天下! 
英雄所见略同 

——《闲话章太炎》有感 

初一八班王少磊 

文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几句话是:“有人问章太炎,他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章太炎笑了笑,说都不是。他的问答让提问者大吃一惊,说自已是医学第一。艺高人胆大,口气也大,这种大话,只有大学问家才会说,才敢说。譬如齐白石先生就称自已诗最好。” 

这几句话让我想起贾平的几句话:“既有条件,读书万万不能狭窄。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不能通三。” 

根深才能叶茂,要想学问大,就得多读书。从章太炎、齐白石、贾平三人对读书的观点来看,实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读书 最有效的药品 

——《闲话章太炎》有感 

初一八班寇喜壮 

文中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称帝,章太炎曾拟模仿明朝的方孝孺故事,身穿麻衣、手执方杖、痛哭于国门,以此哀悼共和的灭亡。后来经一帮朋友的竭力劝阻,章太炎才打消这念头。” 

明白我为什么说这一句么?我想说:那么大的学问家也得仿效方孝孺,或者说,那么大的学问家也得仿效个历史上的某一个人。 

厚厚的地层,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悠悠的历史,缔造着后人的智慧,导引着后人的方向。 

再伟大的学问,也是发益于历史。再聪慧的头脑,也离不开历史的补给。经学,史学,医学,美学,哲学------哪一门学问不是历史的“地层”?天文,地理,建筑,美术,乐理-----哪一样学问不是历史的沉积? 

假如没有历史,我们怎能知道我们从何处来?假如没有历史,我们又怎能知道我们该向何处去? 

饱学的人不会迷茫,迷茫的人也定然是无知的人。无论是谁,当你真的不知何去何从时,而且还不想让人知道你无知时的尴尬,那么,就请你偷偷地读书,读史书,读古书,因为现在与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也就是说,当你的心智“病入膏肓”时,你都可以通过读书找到最有效的药品。 

自信助你成功 

——《闲话章太炎》有感 

初一八班梁高峰 

不知大家是怎样理解章太炎“说自已是医学第一”这句话的,让我说,他的意思是包涵了三个第一:经、史、医。当然,从其回答中我还读到了另外两个字:自信。 

章太炎好比一个武林高手,其武功修炼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地步,武功达到那个高度的人,再也无所谓大言不惭,再也无所谓哗众取宠,其一举一动都是表里如一的陈述。章太炎太大,而且我所知匪多,所以我不敢再对他说三道四,我只想说说在读本文时我想起的一个故事。 

美国有一个青年人,非常想成为一个好莱坞名星,但是没有进行过正规的培训,即使要培训,身上的钱也不够,虽然有这样的恶劣条件,但他坚信自已一定能成功,于是他每当看到电视里演的一些动作,就跟着学起来。就这样,他模仿了两年,而且在这两年里,他也为自已写了一个剧本,当时好莱坞有500家公司,为了实现自已的名星梦,他就带着自已的剧本和向各个电影公司逐一访,一天跑100个公司,但是5天下来,没有一家公司愿意接受他,但他没有灰心,又开始第二轮的访,5天下来,还是没有什么结果,但是他还是不信邪,又开始第三轮的访,还是无结果。这时他开始悲伤,但想当名星的欲望又鼓起信心去进行第四轮的访,最后,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访到第50家,那家老板愿意看他的剧本,最后同意这个剧本的拍摄,并让那个青年人做文中的主人公,这就是著名的《洛奇》。但可能人们在看它时,并不发现背后隐藏着1860次的拒绝和那们年轻人所拥有的1860次的自信不疑。 

   可以说两个人都是自信的,但其自信的背后,我们似乎还能读到他们的自知之明,大概只有源于自知之明的自信,才能成其为最美的风景。
鲁迅竟然是尺子 

    ——读《闲话章太炎》有感 

                           初一七谷洪超 

    章太炎“的学问太大”,到底他的学问有多大呢?由于对章太炎所知甚少,所以我怎么也想像不出章太炎的学问有多大。但文中有两句话让我找到了测量章太炎的尺子,这个尺子是我们熟知的人——鲁迅先生。 

   文章开头说“鲁迅应该算是章太炎的弟子,因为他在日本留学时,正经八百地听过太炎先生的课。”仅凭这一句也不能断定章太炎就比鲁迅的学问好到哪里去,因为有句经典的俗语: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傅。 

   但再读下一句就可以把鲁迅定为丈量章太炎的尺子了:“他的学问太大,有成就的弟子遍天下,可是敢称古文大师,没有第二人。” 

   如果有人还不能接受我的观点,那我们就共同看一个例子:“学问和资历真到了章太炎这份上,狠毒如袁世凯也拿他没办法------要不是因他的学问和资历,怕是早就让袁世凯当蟊贼一般杀掉了。”而鲁迅呢,却不得不“识时务”:一九二六年三一八惨案后,北洋军阀政府曾拟通缉当时北京文教界人士鲁迅等五十人,因此鲁迅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处,在《朝花夕拾·小引》鲁迅也说了:“前两篇是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章太炎是“真正的大师”,到底多大我们不能尽知,但从鲁迅先生身上我们可以略知一二。当然了,我没有贬低鲁迅先生的意思,只是想藉以理解“没有第二人”。 
坦坦率率才是真 

初一七班耿燕灵 

初读此文,不大明白。就是到现在,我也没有读得太懂,但是,我对章太炎却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敬意。这是为什么呢? 

不怕您笑话,我敬佩章太炎的原因,只有两个字:坦率。 

也许您也有所领悟,章太炎并不是一个善于把自已的想法深埋起来的人,他想做的事,总是不顾生死地做去,他想说的话,不论后果怎样,总也要毫无顾忌地说去。也许这就是大家常说的胸无城府,但我称之曰:坦率。 

章太炎曾拟模仿明朝的方孝孺之身穿麻衣、手执访杖、痛哭于国门,以此来哀悼共和的灭亡。也许有人要说这是章太炎之哗众取宠,但我却称之曰:坦率。 

章太炎“干脆在窗壁上遍书‘袁贼’二字。这还不过瘾,便在院子里掘树根,挖了一个洞,写无数诅咒袁世凯的纸条,扔进洞里去烧,一边烧,一边大呼‘袁贼烧死了’”。也许有人要说这是章太炎幼稚可笑,但我却称之曰:坦率。 

坦率的章太炎“说过陈宦这人是第一等人物,然而日后灭亡民国者,必此人无疑”;坦率的章太炎“抢过钱往来人的脸上便砸,瞪圆了眼睛大骂‘袁奴滚走’,坦率的章太炎“又舍不得朋友走,想了一会儿说,我陪你吃”。 

坦率,就是脱去了虚假的外衣;坦率,就是回归了任情率性。 

坦坦率率才是真。 

知识的威力有多大 

初一七班何鲁坤 

文中陆建章有句话:“他日太炎若能为我草一檄文,则我可少用十万兵马,安得不尊重?” 陈宦也有几句话:“彼陆建章谓得太炎一篇文字,胜过十万兵马,犹轻视太炎耳;我则谓太炎一语,足定天下之安危也。”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尝认为是海口,今以二人之言行,以及“狠毒如袁世凯也拿他没办法”,方知知识威力之巨大。 

其实知识之威力到底有多大?我也说不出来,能否让我把别人的高论转述一下? 

高尔基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左拉说:“只有知识才能构成巨大的财富的源泉,既使土地获得丰收,又使文化繁荣昌盛。愚昧从来没有给人们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知识会使精神和物质的硗薄的原野变成肥沃的土地,每年它的产品将以十倍的增长率,给我们带来财富。” 

托尔斯泰说:“没有知识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 

俗话说:“用力气举百斤,用智慧能举万斤。”“和知识在一起,就是和胜利在一起。”“太阳给世界带来光明,知识给人类增长财富。”“有学问的人如浩瀚的海洋,没知识的人象患了夜盲。” 

知识的威力有多大?胜过千军万马,能使寸心成海洋,可与太阳争高下。你说知识的力量有多大? 
何以章太炎? 

初一七班王银磊 

嬉笑怒骂、桀骜不驯者,是章太炎;纵横捭阖、孤独求败者,是章太炎。翻开历史,我们能找到隐迹山林者,我们能找到淡泊宁静者,我们能找到明哲葆身者,但像章太炎这样毫无顾忌地痛斥当局,而当朝统治者也无可奈何者,尚且没有第二人。 

何以章太炎?一言以蔽之:笋为落箨方为竹,鱼为奔波始化龙。在知识的海洋里,章太炎所向披靡,成了个真正的弄潮儿,他在知识的海洋里练就的功夫,让他放之四海而皆准。 

                        治学的最高境界 

                    初一七班聂亚超 

我最欣赏章太炎的“以大勋章作扇坠”。大勋章,这是多高的荣誉啊,可他章太炎不把大勋章当回事。为什么?说到底,还是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爱因斯坦用巨额大钞当书签,居里夫人把奖章给孩子当玩具------大如章太炎、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者,还把什么名利当回事呢?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不把自身考虑在内了,他们所达到的大概就是治学的最高境界。 

从来文人性皆耿 

初一七班宋美玲 

耿,是古今文人的标志,是古今真正文人的标志。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也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由于他的政治主张和措施严重地触犯了楚国旧贵族利益,因而一开始就遭到他们的嫉恨和抵制。但他自始至终都以祖国的兴亡为念,始终不改的是对国家对人民的强烈的热爱感情。这就注定了他的洁身自好嫉恶如仇矢志不渝与朝中小人的竞进贪婪妒贤嫉能变节乏德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无奈中的屈原含恨而死。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伟大传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向往大同之世,却降生在天下无道的春秋时代。他一生游历许多国家,希望能遇见明君,以施展自已的政治才能,实现自已治国平天下的宏愿,但其学说备遭当时统治者的冷落。他所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谋道不谋食”等言论无不凸现着他难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志虑。 

李白,有着安社稷济苍生的宏愿,也曾希望得到引荐而实现抱负。但他平交王侯,傲视群小,终于招来忌恨,遭到高力士等人的谗毁。傲岸不屈的李白,不愿谨小慎微屈已下人,于是毅然自请还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充溢着至死不渝的报国壮怀以及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 

文天祥,兵败被俘,且被迫目睹陆秀夫负主投海和南宋朝廷灭亡,按理说也算对得起大宋王朝了。看他元世祖忽必烈不惜降尊纡贵,亲自向文天祥劝降。但遭遇了五次劝降的文天祥硬是不投降,以致于元世祖下诏将他戮死时不无惋惜地发出了“好男子,不为吾用,杀之诚可惜也” 的慨叹。 

章太炎,更是集历代文人之耿直于一身,于是上演了一出独一无二的压轴戏:狠毒如袁世凯也拿他没办法。于是只好将就着把章太炎软禁起来。他被囚时,有人奉袁世凯的命令,送钱给他,他先是一言不发,随后突然站起来,抢过钱往来人的脸上便砸,瞪圆了眼睛大骂“袁奴滚走”。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闲话章太炎》ppt课件3
《闲话章太炎》导学案2
《闲话章太炎》《论逆境》导学案
《闲话章太炎》教案3
《闲话章太炎》导学案
《闲话章太炎》教案2
比较感悟《闲话章太炎》《论逆境》同步练习
《闲话章太炎》和《论逆境》比较阅读能力提升训练练习
叶兆言《闲话章太炎》原文阅读
《闲话章太炎》ppt课件2
北师大版《闲话章太炎》教案1
《闲话章太炎》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