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高中综合教案 >>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
作者:车兴泽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5-09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
一、诗歌按内容分类
爱国题材类有表现忧国伤时的,揭露统治者腐败的,表现建功报国的理想的,还有表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的。
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伤春伤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
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托物言志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达到言志的目的。
边塞征战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
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
二、古典诗歌按形式分类
古典诗歌也称古诗,通常分为诗、词、曲三部分。
绝句四句一首的诗叫绝句。每句五个字的绝句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律诗八句一首,对字数、押韵、平仄方面都有明确规定,而且中间四句必须用对仗(指平仄、词性、句型相对)的诗叫律诗。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中的每两句叫一联,一联中的上联又叫上句、出句,下联又叫下句、对句。律诗八句四联顺次的名称是首联(第一、二两句)、颔联(第三、四两句)、颈联(第五、六两句)、尾联(第七、八两句)。
排律是超过八句的律诗,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句两两都要用对仗。
词又叫长短句是一种句子长短不齐、有平仄规定、有固定字数、在固定部位押韵的诗。词最初是配乐的,后来才和乐曲分离,成为抒情诗的别体。词有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规定词的句数、字数、平仄和韵数。每一词牌的格式叫做词谱。词人作词依据词谱,所以习惯上称作词为“填词”。
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和词有词牌、词谱一样,曲也有曲牌、曲谱,作曲也必须依据曲谱。曲与词的最大区别在于词有固定的字数,而曲却可以增加衬字,没有一定的字数。另外,曲韵和词韵也是不同的。如《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四、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五、诗歌鉴赏的题型及答法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意象中的“象”即托物言志的“物”和借景抒情的“景”;意即托物言志的“志”和借景抒情的“情”,意象组合成画面,画面彰显意境。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托物言志,如《墨梅》“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一般是咏物诗。
3\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又如“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蹄”“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白皮书54页)反衬又有①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小桥流水人家”“一点飞鸿影下”《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②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③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怅长”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姜夔《扬州慢》中“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又如李白的七绝<<越中览古 >> “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中唐刘禹锡的<<石头城>>等。
(3)对比。陆游《诉衷情》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又如《鹧鸪天》(辛弃疾)“过去——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现在——春风不染白髭须,换得东家种树书。(效果)——突出壮志未酬而年岁老大的感慨。”;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辛笛《风景》中的'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在对称的两句中运用色彩的不同,表现出自然与人的对比;“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
(4)白描中国画技法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藤野先生》中关于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绍:“其时进来的是 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阿累的《一 面》写鲁迅就比鲁迅写藤野又细一些:“他的面孔黄黑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 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⑸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⑹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⑺从对方着笔。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如《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皮书64页)。又如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白皮书55页)。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辞。
(2)比喻。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3)拟人。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别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4)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⑺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此外还有设问,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反问,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反语等。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白皮书64页)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4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六、诗歌的意象
思乡或渲染凄凉气氛: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琵琶行中关于月的诗句
高洁或隐逸:如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高洁或脱俗: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元王冕《白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山园小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离别: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梧桐凄凉或悲伤: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元 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杜鹃凄凉或哀伤: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此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  王令《送春》;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
思乡怀亲或羁旅之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 薛道衡《人日思归》
寒蝉悲凉: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狱中咏蝉》
七、根据诗句体会情感
 
思乡怀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归落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离愁别绪: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戴叔伦《堤上柳》;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卢纶 《送李端》
凄凉忧伤: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此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
风急天高啸哀。杜甫《登高》;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高洁品格: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的《竹里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边塞生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晓战随金,宵眠抱玉。李白《塞下曲》;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秦时明月汉时,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象同意异:此三句中,都用了“猿”意象,他们表达的情感一致吗?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啼。李白(愉快);两岸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兴奋);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哀鸣。白居易(凄苦)
这些句子中,都用了“酒”意象,他们表达的情感一致吗?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豪);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忧)
 
作者EMAIL:ewrrt@sdf.com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高一语文必修(上)课内字形、字形、词义复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诗歌知识点整理清单
高中语文必修五课本文化常识
部编版必修下册文学文化常识全册汇编
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本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本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本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本文化常识
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
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八单元学习任务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阅读知识精编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单元设计
《高一语文第一课》教案
人教版必修五语文教案合集(53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教案合集(42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案合集(72页)
人教版必修一语文教案合集(68页)
部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必修上文学常识整理
统编版必修上册知识梳理清单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知识梳理
部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
2020年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教案合集
高中统编版必修上册全册教案合集
统编版必修上册语文背诵篇目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青春的价值》整体教案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学习任务指导
高一语文字音易错整理(人教版)
高三开学第一课教案
《高三开学第一课》教案
明珠与荷花相映成趣——高中一年级语文开课教案
文学常识(职高高一上学期)
古典诗歌欣赏之山水田园诗歌的初步鉴赏
句型变换例析
《短语的分类》教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