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八年级上(初二上) >>单元练习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教案及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10-17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与评价 
评价表 
  
检测题 
  
关于阅读 
精读与略读 
(一) 
尽管在太空中漂浮时,进行跑步运动也是可能的,但没有重力的拖拽,跑步不用费力气。漂浮时奔跑几个小时也不会觉得累,但不幸的是,对自己也没什么作用。无论怎样,要获得任何训练收益,都会有些阻力。因此,在登上跑步机之前,我得穿上铠甲。这铠甲紧得就像冲浪者穿的那种类型,且连接在跑步机两侧固定着的金属板上。铠甲会用70公斤的力将我猛拉到跑步机上——以此来模仿重力的拉力。 
…… 
就像《奥兹国的男巫师》里的锡皮人,我觉得所有的关节都需要加油。穿在身上的100多磅重的铠甲,只能部分地分散我身上的负重。在人为的负重之下,我的肩膀和臀部都会痛苦地反抗。不可避免地,肩膀、臀部的疼痛灼热与摩擦发热将不断加重。我发现自己不断地调整铠甲位置想分散这种定点的疼痛,但只是白费力气。我这习惯了太空生活的身体不欢迎锻炼。坚持一天两次一小时的训练,需要耗费我能够掌握的所有意志与自制——一旁还有萨沙的袖珍光盘播放机正在大声喧哗。 
我需要运动。人的身体,在不用花费力气的宇宙中闲置,就会急剧虚弱。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如果五个月后,我不用再变成地球人,那么身体机能退化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不久以后,我必须抱着我25磅重的儿子散步。此外,如果在着陆时有什么紧急情况发生,我得依靠自己的力量从航天器里出去。锻炼是克服失重造成的体能衰退的一种方法。 
我的躯体终于变得灵活了。我的脉搏从静态时的每分钟35至40下变成150下。尽管不太舒适,锻炼仍给予了我一种休息——一种放松方式。一旦处于舒适的跑步节奏,我会闭上眼睛,想像着慢跑在自己最喜欢的回家路线上——公园,孩子们玩耍的垒球场,摇摆的树林。这样做会使时间过得更快。 
1.阅读科技方面的文章要善于筛选信息。试从上面几段文字中筛选信息,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12分) 
(1)人在太空生活处于失重状态,这对身体带来的主要影响是什么?怎样才能克服这种影响? 
  
(2)如果不采取措施,在太空中跑步有没有意义?为什么? 
  
(3)在太空中跑步应采取什么措施?其目的是什么? 
  
2.第二段中说:“我这习惯了太空生活的身体不欢迎锻炼”,这是为什么?怎样理解“坚持一天两次一小时的训练,需要耗费我能够掌握的所有意志与自制”这句话?(8分) 
  
3.第三段中说:“如果五个月后,我不用再变成地球人,那么身体机能退化就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说:“如果在着陆时有什么紧急情况发生,我得依靠自己的力量从航天器里出去。”这两个句子假设的情况你是否觉得有所不同?两个句子各表达了什么意思?(8分) 
  
(二) 
1996年2月2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公布了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威尔莫特等人的研究成果: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1995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威尔莫特等学者先给苏格兰黑面羊注射促性腺素,促使它排卵。得到卵之后,立即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与此同时,从怀孕三个月的芬多席特六龄母羊的乳腺细胞中取出核,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中。手术完成之后,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换核卵,让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质与芬多席特母羊乳腺细胞的核相互协调,使这个“组装”细胞在试管里经历受精卵那样的分裂、发育而形成胚胎的过程。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到1995年7月,这只“护理”体外形成胚胎的母羊终于产下了小绵羊“多利”。“多利”不是由母羊的卵细胞和公羊的精细胞受精的产物,而是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 
克隆羊的诞生,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它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核。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1.“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试根据这几段文字内容,在下面的圆圈和连线上(即①~⑥处)填上恰当的内容。(18分) 
  
2.末段中有一句写道:“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这个句中的“所谓”一词表示什么意思?作者对动物的体细胞持有什么观点?(4分) 
  
(三) 
百合花代表纯洁,康乃馨代表温情,非洲菊代表支持,红玫瑰代表浓浓爱意……我们常年相互赠送着这些花卉,以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和美好的祝愿。但是我们似乎曾经还想过送点什么更特别的花,比如蓝色的月季,有香味的菊花,娇小的迷你向日葵,甚至有红色心形图案的白玫瑰……这些如果在过去也许都是我们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但是现在蓬勃发展的新型生物技术却有可能让我们美梦成真! 
新型的生物技术具有很多传统花卉育种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比如可以通过转入基因而扩大整个花卉的基因库,因而就可人工创造出一个更大更新的花卉宝库;还可以只定向修饰改变一些你不喜欢的花卉性状而保留那些你喜欢的优良品质;而且只要技术成熟后,就可以大批量地工厂化生产。所以完全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创造出一个人们梦寐以求的“花花世界”。 
为了改良花卉的颜色、香味、形状和保鲜期等多方面的性状,科学家们的思路是首先要了解这些性状的生理机制,进而找到并克隆出与之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基因,深入研究这些基因后,再修饰并转入到需要改良品质的花卉中,从而定向创造出花卉新品种。 
1.文章从过去人们“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谈起,联系下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你能说出两点来吗?(8分) 
(1) 
(2) 
2.文章是怎样一步步揭示转基因花技术的优越性的?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转基因花技术的意义,该怎样概括?试不超过规定字数写出来。(10分) 
(1) 
(2)转基因花技术可以 
  
3.末段中说:花卉可以从“颜色、香味、形状和保鲜期等多方面”加以改良。想一想,为了更好地适应人们的需要,花卉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加以改良?(8分) 
  
(四) 
如果说,在20世纪50年代初,扫除“文盲”一度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它适应了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那么,今天扫除“科盲”,也应成为国家着力提倡之举,这也是迎接新世纪对我们的迫切要求。刚刚闭幕的九届全国人大,选出以朱镕基为国务院总理的新一届人民政府,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这是极富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必将加速我国现代化的建设。 
今天,现代科技的发展已远远超越昔日的预测或构想。记得20世纪60年代初《科学家谈21世纪》出版后,一些人把书中的描绘当做科学幻想。但曾几何时,什么机器人干活,太空遨游之类,早已成为活生生的现实。而且,现在的电脑网络全球通,绵羊、猕猴的无性繁殖(即“克隆”技术)等,又反映了现代科技的新发展。这些新成就,既为广大少年朋友提供奔向新世纪的理想翅膀,也为他们拓宽了眼界和思路。“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牢记邓小平爷爷的教导,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就要做一个爱科学的好孩子。 
1.(1)第一段中,“扫除‘文盲’一度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中的“一度”能否删去?为什么?(2)“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中的“科教兴国”能否换成“科技兴国”?为什么?(8分) 
(1) 
  
(2) 
  
2.从第二段联系20世纪60年代初《科学家谈21世纪》一书所写内容的情况来看,“今天,现代科技的发展已远远超越昔日的预测或构想”表现在几个方面?请加以概括。(8分) 
  
3.“这些新成就,既为广大少年朋友提供奔向新世纪的理想翅膀,也为他们拓宽了眼界和思路。”从这句话来看,青少年应怎样对待科学技术的新成就?说说你的看法。(8分) 
  
  
诵读欣赏 
根据完成以下练习的情况打出等第或写出评语。 
(一)读《雁门太守行》,完成练习。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首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有声有色地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说说看,哪些诗句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嚣张气焰,又有哪些诗句写平叛将士的无畏气概?“角声满天秋色里”写出了怎样的场面?“霜重鼓寒声不起”又表现了什么? 
  
2.“易水”“黄金台”各是什么典故?表现了平叛将士什么样的精神风貌? 
  
3.反复诵读这首诗,体会诗篇的激昂悲壮气氛和强烈的杀敌报国的感情。 
(二)读夏完淳《别云间》,完成练习。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反复诵读这首诗,体会少年抗清英雄夏完淳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强烈愿望。 
  
2.以夏完淳自诉的口气,写一段他在被捕之际告别乡亲时的演说,要求把本诗的内容包括在内而又不限于本诗所写,充分体现诗篇的思想感情。写好后在班级演讲,看谁能表现出少年英雄的形象。 
  
(三)读赵翼《论诗》,完成练习。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首诗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万里江山,杰出人才迭出,代代涌现,谁也不能永居魁首。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联系现实来看,各行各业,杰出人物独领风骚的时间是变长了,还是更短了?该怎么认识这种现象? 
  
  
关于写作 
在回答以下问题的基础上写出这次作文的评语。 
一  这次作文所选材料是否是你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 
二  你是否抒写了自己的真情? 
三  你所表达的意思是否深刻?是否有个人独到的看法? 
四  作文的语言是否得体?遣词造句是否得心应手?表达是否流畅?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 
在回答下列问题的基础上,根据你参加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写出评语,并打出等第。 
一  你是否认真参加小组活动,并完成小组分配给你的任务? 
二  在小组制订活动计划时,你提了哪些设想和建议?这些设想和建议是否可行,你是否能力所能及地反映高新科技的成果,并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  你在活动过程中搜集了哪些文章、图片、资料?你是否尽了最大努力去做? 
四  通过这次活动,你在了解高新科技知识,与同学合作开展活动,以及活动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有哪些收获? 
  
综合评价 
阅读理解 
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前景诱人的空气发电技术 
人们常将风力发电视为最洁净、无污染的发电技术之一,但是就风力发电而言,也有它的不足,在风力微弱的情况下,风车翼片无外力推动,就会静止不动,无法发出电能。另外,如果联网的风车群有部分不工作,只有几台运转就可能出现过载现象。电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了诸多便利,当今社会,如果没有电能,后果难以设想。可是,通常电只能是发多少,消耗多少,无法存储。虽然有一些存储方法,但成本昂贵,难以普及。 
在深夜,居民用电和企业用电均处于低峰,如果是核电站或热力电站,便可以将水压缩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当需要用电时将水排出,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那么,风力发电能否也像别的发电方式那样,将空气存储起来,到需要时再使用呢?目前,德国工程技术人员找到了一种存储空气的新方法,即在地下建一座大型储气站,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进行存储。需要时打开阀门,由高压空气推动涡轮机发电,空气排放前,如果再用燃气加热,效率将更高。 
早在1978年,德国下萨克森州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气发电站,两个位于地下658米和800米的储气站是两个废弃的盐矿矿井。这两个储气站的储气量为31万立方米,最大承受压力为70巴,足够供功率290兆瓦的发电机组工作3小时。除此以外,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也有一个类似的电站,据说美国将要对其进行改造,并将建造一系列新型空气发电站。如,将于2003年并网的Norton电站就是利用废弃的碱矿矿井,它深入地下800米,储气量达900万立方米,可发电2700兆瓦,相当于两个大型核电站的峰值发电量,可满足68万户居民的两天用电。 
目前,能源专家对空气发电前景看好,该技术除了能作为应急电站外,也是一种洁净能源的获取办法,如果将其与风力发电机组合使用,它将开辟一条全新的提供能源的新途径。一个风力发电机群加上压缩空气电站,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经济角度看,均可以与油、燃气、煤或核能一比高下。如我国的内蒙古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建造风力发电机群,加上空气电站,将有取之不尽的能源。 
为保证能提供充足的电能,一般在设计风力发电站时需考虑各种因素,如,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并不是说由50台1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简单并联,这只是指在最佳风源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但如果风速降低,其功率可能只能达到25兆瓦,因此,建造时需要安装100台风力发电机,这样,即使在风速较低时仍能提供足够的电能。风速高时,同时工作会出现电力过剩情况,这时就可以将空气压缩进地下储气站,到需要时再放出。 
空气发电技术现在还少有人问津,原因是目前矿物能源的价格太低,以致人们还无需去考虑。一旦矿物能源耗尽,政府对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严加限制,对洁净能源的需求就会骤然而升。当然,空气发电也并非是零排放,但与热力发电相比,仅是它的二十分之一,每度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至15克。如果该技术能够投入使用,那么它将是生态能源领域的一项新突破。 
1.从发电所需能源的角度看,本文提出了如下几种:风力、油、燃气、煤、核能、水、空气。试根据本文叙说,将它们分成两类,在下面图表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2.前景诱人的空气发电技术有哪些优越性?避免了用其他能源发电的哪些问题? 
  
3.与一般的发电相比,空气发电的特殊装置是什么?有没有可行性?为什么要把压缩空气电站与风力发电站配合起来发电? 
  
4.第二段中写道:“在深夜,居民用电和企业用电均处于低峰,如果是核电站或热力电站,便可以将水压缩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当需要用电时将水排出,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那么,风力发电能否也像别的发电方式那样,将空气存储起来,到需要时再使用呢?”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谈谈你的理解。 
  
5.读了本文,你在空气发电、风力发电或在整个科学研究方面有些什么想法?说出来给同学听听,并请大家议一议。 
  
  
诵读欣赏 
朗读这篇文章第一、二、六段,要求对科技文章也能读出感情,体会科学研究的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 
参考答案 
关于阅读 
  
精读与略读 
(一)1.(1)人的身体,在不用花费力气的宇宙中闲置,就会急剧虚弱,骨质疏松,肌肉萎缩。锻炼是克服失重造成的体能衰退的一种方法。(2)如果不采取措施,在太空中跑步不用费力气,对身体也就毫无意义。因为要获得任何训练收益,都应有阻力。有阻力,又尽力克服阻力,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3)在太空中跑步得穿上铠甲,铠甲应连接在跑步机两侧固定的金属板上,产生拉力,从而形成重力效果。  2.习惯了太空生活,也就是习惯了失重,凡事不用力气,因而不欢迎穿上铠甲的锻炼。“坚持一天两次一小时的训练需要耗费我能够掌握的所有意志与自制”,这句话实际上就是说,在太空锻炼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最大的自制力,要克服任何害怕畏惧和懈怠情绪。  3.第一个句子所假设的情况实际上不可能存在,因而表结果的句子所表示的情况也就不存在;第二个句子所假设的情况是存在的,因而表结果的句子所表示的情况也就存在。第一个句子说明必须高度重视太空生活所造成的身体机能退化的问题,第二个句子说明通过太空锻炼保持身体机能关系到着陆时对各种意外情况的处置能力,也就是关系到生命安全的问题。 
(二)1.①“苏格兰黑面羊”,排出卵细胞  ②“芬多席特”母羊,提供乳腺细胞③“换核卵”,由去核卵细胞与乳腺细胞核组成  ④植入  ⑤另一只母羊子宫⑥产下  2.所谓,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过去人们认为细胞“高度分化”,各司其职,而按照克隆理论,其他细胞也具有繁殖功能,使用“所谓”含有对“高度分化”的否定之意。 
(三)1.(1)说明转基因花的创造是一种客观需要。(2)说明转基因花技术为人们过去所不敢想像。  2.(1)文章以“可以通过……;还可以……;而且只要……”一层深一层地揭示转基因花技术的优越性。(2)定向创造并大批量地工厂化地生产新品种花卉。  3.为了更好地适应人类需要,还可以从许多方面进一步研究转基因花,例如鲜花的季节适应性、鲜花的药用功能等,这就需要发现并转入相应的基因。本题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进取精神。 
(四)1.(1)“一度”不能删去,因为扫除“文盲”不是永恒的基本国策,只是国民文化素质极低时的基本国策。(2)“科教兴国”不能换成“科技兴国”,因为“科教”包括科学与教育两个方面。  2.许多科学预测或构想提前成为活生生的现实。许多高新科技成就为当时人们所未能预测。  3.青少年既要努力掌握最新科技成就,又要拓宽眼界,努力创新。 
  
诵读欣赏 
(一)1.“黑云压城城欲摧”表现了敌军兵临城下的嚣张气焰,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出守城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从云缝透射下来的日光映照在将士的甲衣上,金光闪闪,耀人眼目,辉映了他们的无畏气概,后面的诗句也具有同样的作用。“角声满天秋色里”,秋天本就有一种肃杀之气,加上“角声满天”,显出一场大规模的惊心动魄的恶战正在进行,联系下句,可见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双方死伤惨重。夜里,增援部队来到,由于秋霜浓重,连战鼓也擂不响,但并不是没有拼杀,将士们夜战之中,一样显出英雄本色。  2.易水,河名,在今河北省西部,战国时荆轲去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荆轲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黄金台,战国时燕昭王所筑,台上置黄金以招贤才。临易水,既表明交战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黄金台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3.略。 
(二)略。 
(三)人才迭出,代代涌现,是事业兴旺,历史前进的反映。如果一个人千百年来始终处于独尊魁首的地位,无人超出,那是十分可悲的。从现在情况看来,各行各业,杰出人物独领风骚的时间是变短了,成就不断被突破,这表明历史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综合评价 
阅读理解 
1.①矿物能源 ②油 ③燃气 ④煤 ⑤核能 ⑥生态能源 ⑦风力 
⑧水 ⑨空气(“矿物能源”“生态能源”出现于文章末段)2.空气发电技术,采用的是洁净能源,没有污染,也没有耗尽之时,压强可由人控制。避免了风力发电因风力微弱而影响发电的问题,也避免了矿物能源既有污染又会耗尽的问题。  3.空气发电的特殊装置是储气站,可利用地下废弃矿井改建而成,有可行性。空气发电是一种应急发电措施,当风力强时使用风力发电;当风力弱时则使用空气发电,这样才显得经济。  4.这两句话以类比的方式,指出了空气发电构想的来由。“如果……”句谈将水压缩储存以用于发电高峰之时,“那么……”句谈在此启迪下空气发电构想的提出,显示了空气发电的科学性。  5.基本的想法应是科学的发展永无止境,人们应有忧患和创新意识,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代就能不断推进。 
  
写作 
自由作文,如就衣食住行问题提出某一个建议,写一个科学幻想故事等。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15-2016年北师大版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二次单元过关测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测试卷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复习ppt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语文检测练习卷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语文检测练习卷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语文检测练习卷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语文检测练习卷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语文检测练习卷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语文第一、二单元基础知识测评卷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检测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练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检测练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检测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练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练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练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练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练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检测练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检测题练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复习教案及练习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