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陌上桑》教学设计5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10-05


 

陌上桑 
[关键词]  文言文/教案 
  
一、教法建议 
【 抛砖引玉 】 
    本课的教学可采用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做到在课堂上基本熟读成诵。重点体会罗敷形象的描写刻画,特别是侧面描写的作用。可以结合第一题的答案适当讲讲描写人物的知识,从中学习一些描写方法。 
    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帮助学生学习本诗。如: 
    1 . 课文是怎样刻画罗敷形象的 ?  
    2 . 罗敷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 ?  
    3 . 罗敷的丈夫真的身居高位吗 ?  
    4 . 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5 . 罗敷的故事反映了汉代怎样的现实 ?  
    6 . 罗敷的形象体现了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  
    7 . 你对汉乐府有哪些了解 ? 你还能背几首汉乐府 ?  
【 指点迷津 】 
     ( 一 ) 教学目的 
    1 . 学习本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 . 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 . 了解主人公罗敷反抗强暴的形象。 
     ( 二 ) 重点难点突破 
    1 . 重点体会罗敷形象的刻画 
    罗敷是一位美丽的古代劳动妇女。从诗的第一节写她的美貌可知。诗一开始,就为读者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美丽姑娘的形象,使人能产生丰富的想象,想象她也将是心灵纯美的品德高尚的人。在第2节里,她面对使君这个权势赫赫的无耻之徒的侮辱性的要求,毫不畏缩,断然拒绝,并且严词斥责,辛辣嘲讽。她不仅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第3节里,罗敷从官位、权势、富贵、气度诸方面极力夸耀自己的丈夫,这是罗敷面对那个欲以权势来攫取自己做玩物的使君所采取的一种斗争策略。她采用这种斗争策略,从气势上有力地压倒了地方,并且巧妙地保护了自己。 
    2 . 难点理解罗敷究竟是什么身分的妇女 
    罗敷作为一个经常要采桑养蚕的劳动妇女,她当然不会穿上课文中所写的那样华丽珍贵的服饰,写她的服饰是为了衬托她的美丽动人。同样,罗敷盛夸她的丈夫,也只是为了表现她机智聪明善于斗争的性格。同时,这也和民歌惯用的夸张手法分不开。 
二、学海导航 
【 学法指要 】 
     ( 一 ) 掌握字词 
    1 . 注音 
    敷fū  倭wō  髻jì  缃xiāng  绮qǐ  驹jū  冉rán  陌mò 
    2 . 词句补释 
    日出东南隅:太阳在东方升起。东南隅,指东方,东南,偏义复词,偏在“东” ( 东方 ) ,“南”字无实义。隅,角落。 
    自名为罗敷:自称是罗敷。为,是。 
    善蚕桑:擅长养蚕采桑。善,擅长。蚕,桑,都是名词用作动词,译作养蚕、采桑。 
    青丝为笼系:用黑色丝线编成篮子上的络绳。为,做。笼:篮子。系,络绳,绳子。 
    头上倭堕髻:头上梳的是蓬松下坠的发髻。倭堕髻,歪倒在头的一侧,似堕非堕的发髻。 
    耳中明月珠:耳朵上戴着明月生辉的珠子耳环。明月珠,相似是出于西域大秦国的一种宝珠。明月,形容珠子的圆润和光泽。珠,珠耳环。 
    缃绮为不裙:下身穿的是杏黄色花绸裙子。缃,杏黄色。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紫绮为上襦:上身穿的是紫色花绸短袄。襦,短袄。 
    捋髭须:抚摩着胡须。捋 ( lǚ ) ,用手指顺着抹。髭,嘴上边的胡子。 
    著  头: ( 只 ) 戴着包头发的纱巾。著,戴,   ( qiào ) 头,包头发的纱巾。 
    但坐观罗敷:只是因为看见罗敷那么美丽的缘故。但,只,只是。坐,因为,由于。 
    谢罗敷:请问罗敷。谢,这里作“敬问”、“请问”解。 
    宁可共载不:愿不愿跟他一同坐车回去 ? 宁可,这里当“愿意”讲。共载,一同坐车。 
    一何愚:怎么这样傻 ! 一何,何等,怎么这样。 
    居上头:在前列。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何用识夫婿:凭什么认出我的夫婿呢 ? 何用,用何、凭什么。 
    专城居:住进独掌一城的太守府。专:独占。专城居:独占一城作官。 
    3 . 辨音 
    ①著  zhù  著名               zhuó  著  头 
    ②不  bù 不当                  fǒu  宁可共载不 
    ③骑qí  骑马                   jì  东方千余骑 
    4 . 辨形 
    ①髻  倭堕髻                     髭  捋髭须 
    ②襦  紫绮为上襦                 懦  懦弱 
     ( 二 ) 作品简介 
    本文是一首乐府诗。这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 
     ( 三 ) 课文内容和段路层次 
    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全诗采用喜剧手法揭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同时塑造了一位坚贞美丽的农家女子形象。 
    全诗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劳动人民为之倾慕。 
    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美色,向罗敷提出无理要求。 
    第三段,写罗敷拒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 
     ( 四 ) 了解本诗的写作特色 
    写作上,以叙事为主,融以描写和抒情。描写,又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 相结合,还运用了夸张、排比修辞手法。语言清新活泼,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乐观、幽默、俏皮的情韵,千百年来传诵不绝。 
     ( 五 ) 体会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诗中反映的社会现实是颇为深刻的。封建社会里妇女的地位下,她们被视为男子的附属品,特别是有姿色的女子,往往成为权势者的猎物、玩物。本篇的主人公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又善于斗争,战胜了对方,维护了妇女的尊严。全诗详溢着乐观气息,结尾带有喜剧色彩。 
     ( 六 ) 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 
    写罗敷的美丽一是为了塑造一个鲜明、突出、动人的人物形象,二是与下文使君形成对比。写罗敷的美丽采用的主要是侧面描写的方法,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美丽服饰的描绘,有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诗中的侧面描写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运用了夸张、排比的手法,极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罗敷的形象鲜明、突出。 
     ( 七 ) 分析罗敷的形象 
    罗敷是一位古代的劳动妇女,她美丽勤劳,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又善于斗争,以自己的智慧维护妇女的尊严,是个心灵纯美、品德高尚的人。 
     ( 八 ) 疑难解析及思路范例 
    1 .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说明什么 ?  
    罗敷勤劳,善劳动。 
    2 . “善蚕桑”的普通劳动妇女为什么竟提着那样珍贵的“笼” ( 篮子 )  ——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去采桑 ? 现实生活中的采桑女果真会如此吗 ?  
    诗中用了夸张手法意在为下文写罗敷的美丽、高贵做铺垫。 
    3 . 罗敷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 ?  
    先具体细致地描写罗敷采桑用具和服饰,借以上两者的美来烘托罗敷不同寻常的美丽。这样的美人的出现当然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与喜爱。接下来,诗人就接着写了各种人物着迷似的姿态来间接地反映罗敷的美:行人停步放下担子,捋捻着胡须;少年人脱下帽子,忘记了露出鼓束发的纱巾;耕田的、锄地的也全都下手中的工作。总之罗敷的美的光照处的一切都发生了神奇的变仳,人们的所有日常秩序全被打乱了。 
    4 .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写罗敷的容貌之美,为什么称赞罗敷的环境、器物和服饰 ? 为什么写众人为罗敷的容貌美所倾倒 ? 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容貌,读者能感受到她的美吗 ?  
    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描写人物,可以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服饰等。环境描写是种渲染、烘托,器物描写是一种陪衬、衬托。也可采取侧面描写 ( 又叫间接描写 ) 的方法 ( 这是相对正面、直接描写而言的 ) ,例如,用景物烘托,借助他人的反应,用其他人物对比等。 
    这首诗描写罗敷的美貌,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美丽服饰的描绘,有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既便不再直接描写罗敷的容貌 ( 肖像 ) ,读者也足以感到她的美丽姿容了。其中借助他人的反应的描写,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特别成功。又,由于运用了夸张、排比的手法,极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得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效果很好。 
    5 . 诗的后半部分写罗敷的人格之美。作者只是从正面把罗敷的语言行为原原本本的描绘在读者面前,让读者直接去认识、判断罗敷的人格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这样写,一是文字简约,显得干脆利落,二是表现有力,形象鲜明。因为前半部分对罗敷已作了多方面描写,够充分的了,如果这里再作细致描写,就会显得累赘、拖沓。 
    6 . 诗篇在采桑事件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作手法 ? 描写出罗敷的什么样的形象 ?  
    运用排比、夸张修辞方法和侧面描写方法,描写出了罗敷的美丽的形象。先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美好、发型的美观、耳环和珍贵、衣着的美丽,衬托出她容貌的美丽;再写不同年龄、不同身分的人看到罗敷都忘却了正做的事,以致“来归相怨怒”,表现出罗敷的巨大吸引力量,进一步从侧面烘托出了她容貌的美丽。这样,一个光彩照人的青年劳动女性的形象,鲜明地树立在读者面前了。 
    7 . 诗篇第二段勾画出了使君什么样的形象 ? 勾画这一形象具有什么作用 ?  
    “使君”,点明他的高官地位,“五马”,表现他的煊赫声势,“遣吏往”,显示他的权势气派。陌路相逢,就踟蹰不进,先遣吏问,后又自请“共载”,勾画出了他凭借权势,觊觎美色,调戏诱骗罗敷的丑恶嘴脸。勾画这一丑恶形象,,体现着矛盾的发生,树立了罗敷的对立面。 
    8 . 诗篇怎样描写罗敷坚拒使君的劝诱 ? 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 ?  
    先写“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 !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面对使君、痛斥他的无耻要求,表现了罗敷不慕权势、不畏威逼的勇敢性格、高贵品质。再用排比、夸张修辞手法描写罗敷夸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夸耀丈夫官高位显:“何用识夫婿……可值千万余”,夸耀丈夫赫赫威势;“十五府小吏……四十专城居”,夸耀丈夫接连升迁,前程远大;“为人洁白晰……冉冉府中趋”,夸耀丈夫堂堂仪表、官宦风度;“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以众多官员盛赞丈夫,结住夸夫。无耻的使君依仗权势戏诱罗敷,罗敷针锋相对,以夸耀丈夫揶揄压倒对方。这段言辞,内涵嘲讽的机锋,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体现着善于斗争的精神,无耻的使君只能狼狈不堪,逃之夭夭。罗敷外貌与内心兼美,勇敢与智慧并具的青年劳动女性的性格特点,活生生地表现出来了。 
    9 . 罗敷的丈夫真的身居高位吗 ?  
    倘若罗敷真有这样气派的丈夫,她还用去城南采桑吗 ? 所以,罗敷夸大,只是想借此来贬低使君,并表示自己对使君  赫声势的冷漠态度,以使使君自渐形秽,不敢纠缠。 
    10 . 在封建社会里,女子的社会地位极为低下,可是罗敷这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却敢于嘲弄并拒绝身居高位的使君。可见罗敷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  
    11 . 这个故事的结局会如何 ? 请推测。 
    结尾如何,诗人写有写出,但从罗敷学辞的某些内容来看,使君大概只好认输,罗敷达到了拒绝的目的。 
    12 . 通过以上分析来看,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诗歌通过描写了一个使君调戏采桑女罗敷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揭露封建达官贵人的丑恶无耻,热情赞美了劳动妇女的坚贞不阿和对强暴的反抗。 
     ( 九 ) 课文翻译 
    太阳升起在东方,照在秦家的楼上。秦家有个美丽的女儿,她的名字叫罗敷。罗敷最擅长的是养蚕, ( 这天 ) 来到城南采桑。青丝做了篮子提手,桂枝做了篮子的挂钩。头上梳的倭堕发髻,耳朵上戴的夜光宝珠耳坠。下边系的是杏黄色丝裙,上边穿的是紫绫小袄。走路的人见了罗敷,就放下担子只是捋着胡子看。年轻的人见了罗敷,脱下帽子裹着  头只顾瞅。耕田的人忘了犁地,锄地的人忘了锄草。 ( 由于耽误了活儿 ) 回家时互相抱怨 ( 误了事 ) ,只因贪看了罗敷姑娘。 
    大守的车马从南边来到, ( 见了罗敷,立即迷住了心窍。 ) 被勒住的车前的五匹大马,踟蹰着不知如何是好。太守派了差役去打听,这是谁家的美女 ?  ( 别人回答说 ) “这是秦家美丽的闺女,名字就叫罗敷。” ( 又问 ) “年纪多大了 ? ” ( 回答是 ) “不够二十岁,又比十五略大些。”太守恬不知耻地问罗敷:“可愿意跟我一起坐车回去不 ?  
    罗敷不慌不忙地上前搭话:“太守怎么这样痴愚 ? 太守本来有自己的妻子,我罗敷也本来有自己的夫婿。 ( 你要知道我夫婿是谁吗 ? 他就在 ) 东边的那个地方,一千多匹马的马队,我的丈夫就走在最前方。凭什么认出我的夫婿呢 ? 他就骑在跟从着黑马的大白马上。青丝系在马的尾巴上,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十五岁还是太守府的小吏,二十岁便作了朝廷上的大夫。三十岁当上侍中郎,四十岁就住进独掌一城的太守府。他面色洁白,生着稀疏清秀的胡须。在公府中踱起步来,从容舒徐。生中同僚数千人,都说我的夫婿出众绝俗。” 
【 妙文赏析 】 
宝·心·人 
                                      —— 给那老家伙一个便士 
    我们是空心人 
    我们是稻草人 
    互相依靠 
    头脑子塞满了稻草。唉 !  
    当我们在一起耳语时 
    我们干涩的声音 
    毫无起伏,毫无意义 
    像风吹在干草上 
    或像老鼠走在我们干燥的 
    地窖中的碎玻璃上。 
    有声无形,有影无色 
    瘫痪了的力量,无动机的姿势 
    那些已经越过界线 
    目光笔直,到了死亡另一个王国的人 
    记得我们 —— 如果稍稍记得的话 —— 不是 
    作为迷失的狂暴的灵魂而仅是 
    作为空心人 
    作为稻草人。 
    赏析: 
    T·S·艾略特 ( 1888 - 1965 ) ,英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和批评家,他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坛的先驱和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领袖。被誉为“当代最博学的英语诗人”,1922年长诗《荒原》的问世,使他获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进而确立了他现代派诗歌的鼻祖地位,194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空心人》发表于1925年,他认为是诗人描写精神空虚的“现代人”的代表作。本诗具有了一种批判的高度,第一段围绕着英国的一个焰火庆祝仪式展开,篇首的“老家伙”指1605年试图炸毁国会大厦的福克斯,在每年的焰火庆祝会上,孩子们要用模拟他做的空心稻草人向家长要一两个便士玩。诗人首先借稻草人暗示现代人其实只是空心人,然后又用真正的福克斯 —— 迷失的、狂暴的人与现代人对比,说明现代人虽生犹死、虽有声却无形,仿佛已“到了死亡的另一个王国”,在这个世界上,他们连“迷失的狂暴的灵魂”都没有,只是一个个空心的稻草人而已。 
【 思维体操 】 
    在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中,公安人员老周、老吴、老郑、老王负责侦破一起盗窃杀人案。侦察过程中发现甲、乙、丙三人是重要嫌疑对象,并且当中只有一个是盗窃杀人犯,但究竟谁是盗窃杀人犯,四人的判断却是各不相同的。 
    老周断定:甲不是盗窃杀人犯;老吴断定:丙是盗窃杀人犯; 
    老郑断定:乙是盗窃杀人犯;老王断定:丙不同盗窃杀人犯。 
    侦案结果证明:①盗窃杀人犯确系甲、乙、丙三人中一个。②在四位公安人员的断定中,只有一人的断定是正确的。 
    请问:谁是盗窃杀人犯 ? 谁的断定是正确的 ?  
    参考答案: 
    甲是盗窃杀人犯。老王的断定是正确的。 
    题解过程如下:由于吴、王的断定是相互矛盾的一对判断,二者必有一真,而已知四人的断定中只有一真,其余均为假,由此可知周的断定“甲不是盗窃杀人犯”是假,即甲是盗窃杀人犯。 
    在这四个断定中周吴郑的断定是假,只有老王的断定是真的。 
三、智能显示 
【 心中有数 】 
    一、德育:学习女主人公为维护妇女尊严,坚贞不阿的品质和勇敢机智的性格。 
    二、知识: 
1 . 掌握以下字的读音和写法:倭  堕  襦  捋  髭    踟蹰  骊  晰    殊 
2 . 了解乐府诗的特点。 
    三、能力: 
    1 . 阅读:①通过阅读,了解故事梗概,理清作者思路,欣赏主人公的外形美和性格美。 
             ②欣赏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描写手法的运用。 
    2 . 写作:学习以叙事为主,融以描写和抒情的写作方法。 
    3 . 听说:进行诵读训练。 
【 动脑动手】 
     ( 一 ) 解释加点的字 
    1 . 组坐观罗敷: (      )  
    A . 座位    B . 因为,由于    C . 蹲下    D . 等待 
    2 . 五马立踟蹰: (      )  
    A . 象蜘蛛一样                B . 如立柜形状 
    C . 徘徊,停滞不进的样子      D . 一只足 
    3 . 使君谢罗敷: (      )  
    A . 感谢    B . 辞别    C . 致谢    D . 请问 
    4 . 皆言夫婿殊: (      )  
    A . 出色,与众不同    B . 矮小    C . 除外    D . 小妹 
     ( 二 ) 下面各组诗句都是写罗敷的美貌的,其中属于直接描写的是: (      )  
    A .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B .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C .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  头 
    D .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 三 ) 以第一段为例说明侧面描写的作用。 
     ( 四 ) 说明下面各组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 . 使君从南来,王马立踟蹰。         (      )  
    2 .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 ”      (      )  
    3 .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      )  
    4 .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      )  
     ( 五 ) 阅读下面一段诗句,然后回答问题: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 . 解释“盈盈”、“冉冉”的含义。 
    2 . 请你各用四人字概括这段诗的每层意思。 
    □□□□→□□□□→□□□□→□□□□ 
    3 . 指出这段中直接描写与侧面烘托的诗句。 
     ( 六 ) 从罗敷夸夫的言辞中,可以看出,罗敷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是: (      )  
    A . 是一位炫耀夫势、贪图享受的贵妇人 
    B . 是一个胆小怕事、循规蹈矩的一般妇人 
    C . 是一位坚贞不阿、勇敢机智的劳动妇女 
    D . 是一个爱好打扮、行为不端的不良女子 
    参考答案: 
     ( 一 ) 1 . B  2 . C  3 . D  4 . A   ( 二 ) D 
     ( 三 ) 如“行者见罗敷……锄者忘其锄”从侧面描写周围人都为罗敷的美貌而倾倒,以至忘神失态,更加烘托出她那动人的容貌,为下面的情节发展起了铺垫作用。 
     ( 四 ) 1 . 借代  2 . 设问  3 . 夸张  4 . 比喻 
     ( 五 ) 1 . 形容举步轻盈,从容大方 
        2 . 气派华贵  官运亨通  仪表堂堂  众人称羡 
        3 . 直接描写:为人洁白晰,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间接描写: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 六 ) C 
【 创新园地 】 
    吴承恩年幼时,由于家境贫寒,常受富人欺侮。本乡有个大恶霸粮商名叫张皇兴,此人心狠手辣,在乡里人人恨又人人怕。吴家就多次被他敲诈过。后来吴承恩念书了,而且成了本乡有名的才童。有一年将过年时,张皇兴为附庸风雅,特地屈尊来请吴承恩给他写一幅春联。吴承恩想,这是个出气的好机会,便答应了。他写的春联是: 
    皇兴大粮行; 
    慈夙楚城扬。 
    加的横批是:拿去四首。 
    张皇兴见这副春联嵌入了自己的名字,而且还说是“大粮行”,十分高兴。只是那横批有些费解。但他料想吴家那毛孩子也不会怎么着他,便稀里糊涂地贴上了。 
    其实,吴承恩这横批是藏有“机关”的,你能看出来吗 ?  
    参考答案: 
    横批所谓“拿去四首”,是说把对联上下联的前四个字的上半部分去掉。实际上那幅对联应当是: 
    王八大粮行; 
    心歹楚城扬。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陌上桑》ppt课件(21页)
《陌上桑》ppt课件(24页)
《陌上桑》ppt课件(34页)
《陌上桑》导学案4
《陌上桑》学案3
《陌上桑》课文梳理
《陌上桑》文本解读
《陌上桑》教案15
《陌上桑》教学案3
《陌上桑》教案14
《陌上桑》表格式教案14
《陌上桑》学案2
《陌上桑》ppt课件(18页)
《乞猫》阅读练习及答案
《陌上桑》导学案
《陌上桑》教案13
《陌上桑》ppt课件(16页)
《陌上桑》学案
《陌上桑》教案(含同步练习)
《陌上桑》教案12
《陌上桑》生本教案11
《陌上桑》教案10
《陌上桑》ppt课件8
《陌上桑》flash课件1
《陌上桑》ppt课件7
《陌上桑》ppt视频朗读
《陌上桑》练习题
《陌上桑》说课稿
《陌上桑》ppt课件6
《陌上桑》教案9
《陌上桑》教案8
《陌上桑》教案7
《陌上桑》教学设计6
《陌上桑》原文和译文
《陌上桑》mp3音频朗读
《陌上桑》ppt课件5
《陌上桑》flash课文朗读
《陌上桑》rm音频课文朗读
《陌上桑》ppt课件4
河大版《陌上桑》教案4
《陌上桑》课堂教学实录
《陌上桑》知识要点及同步练习
《陌上桑》习题精选
《陌上桑》ppt课件3
《陌上桑》ppt课件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