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信客》课堂实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8-09


《信客》课堂实录 

课时:两课时 

导入: 

(教师语)大家看黑板,我写了一个“信”字,它由“人”和“言”组成。人言为信,本意是言语真实。20世纪初,在浙江余姚一带,由于通讯事业尚未普及到农村,城乡之间的通讯需要有专人担当,于是便有了信客这项特殊的职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余秋雨先生的《信客》,了解一下信客的其人其事。(板书课题及作者,打开PPT课件。教师在课件中出示共有五个板块:作者资讯、我读我知、我说我惑、我行我秀、我思我得。) 

一、        作者资讯 

(课件显示:作者情况)指一名学生读出。 

二、        我读我知 

(师语)课下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读后你有哪些收获呢?说出来,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吧!(课件显示“我读我知”画面,画面提示语:看,我有这么多收获,和我一起分享吧!目的在于激励学生踊跃发言。) 

生1:读了这篇文章,我又认识了一些新的字词朋友,同时了解到文中的年轻信客是一个任劳任怨、恪守诚信、宽厚待人的人。 

生2:我觉得本文的结构形式很好,由一、二、三、四作为小标题,文章呈板块式,这样便于读者了解内容,让人一目了然。 

生3:我觉得85页第二部分有两个句子写的特别好,一处是“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使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一处是“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这两个句子都用了比喻,很形象,很贴切。 

师:能不能将你的理解说得具体一点? 

生3:作者将进城闯荡的谋生者比作是冒险家很贴切,因为那些谋生者对城市很陌生,他们的生死祸福都由不得他们自己,所以称为“冒险家”。又因为信客穿梭于城乡之间是传递消息消息的人,所以比作“神经末梢”很形象。 

(此时,有些学生频频点头,表示同意。) 

师(面向大家)趁机问:你们赞同他(生3)的理解吗? 

生4:我赞同,他说得这么透彻,说明他读的很认真、很仔细。 

(别的学生也都纷纷点头。) 

生5:我觉得文中的老信客也是值得学习的,因为当他名声扫地时,“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第二天,便掂着那只伤痕累累的手找到了刚刚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轻人进门便说‘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体现出他对自己的行为懊悔不已,更为可贵的是为了城市里和乡下的同乡们,自觉担起寻找下一代信客的重担。 

师:大家有这么多收获,看来读得很认真,很仔细,我很高兴。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没有疑惑呢?说出来,大家会帮助你解决。 

三、        我说我惑:(出示课件相关幻灯片:“我的疑惑是……快来帮帮我吧!”以此来启发学生。) 

生6:第一部分第六段去掉行不行,不行的话,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陷入沉思中……) 

师:是啊,行不行呢?这个问题谁来帮助他?……(大多数学生还在沉思。)那大家先记住这个问题,等会儿再帮他解决,好不好?(学生纷纷点头。) 

生7:我提一个问题,本文主要讲年轻信客,为什么在写年轻信客之前先写老信客呢? 

(好几个学生举手,指定其中一名学生回答。) 

生8:我认为写年轻信客前先写老信客主要是为了说明年轻信客做信客的来由。 

生9:我认为还表现了当信客的艰苦和信客的关键在一个“信”字上。 

生10: 同时老信客的遭遇也给年轻信客起了一个警示作用。 

生11:我觉得他们三个人说得都有道理。其实合起来应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师:大家同意生11的观点吗?(学生们纷纷点头。) 

   (继续问)谁再来说说他(她)的疑惑呢? 

生12:第二部分开头说:他老犯胃病和风湿病,一犯就想到老信客,老人什么都说了,怎么没提这两宗病?意思是老信客不知道年轻信客会得这两种病吗? 

生12:我认为老信客没告诉年轻信客这两宗病,主要是因为怕告诉他,他就不当信客了。因为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从头至尾,年轻人都没有答应过接班,可是听老人讲了这么多,这么细,他也不再回绝。” 

生13:我认为不是,肯定是老信客忘了,因为第一部分中说老信客给年轻信客讲解时整整用了两天时间,并且说把这一切都说完了,又交代了住和吃饭的有关情况。 

(这时有的学生点头,有的仍在紧锁眉头思索。) 

师:还有别的原因吗?再读读课文。 

(生读课文,过了一段时间。) 

生13:我又有新发现了,老信客并不是怕年轻信客听了就不当信客了,而应该是压根没有把这两宗病放在心上,因为文中说年轻信客一犯病就想到老信客,并“关照家人抽空带点吃食到坟场,自己也去看望过几次,说明年轻信客对老信客没有告诉自己这两宗病很理解,也很佩服老信客。 

师:他说得有没有道理,谁来评价一下? 

生14:他说得合情合理,有根有据,我们应该这样理解课文。 

生15:我有一个疑问,文中第二部分第一段中说:他们的谈话,若能记录下来,一定是历史学家极感兴趣的中国近代城乡的变迁史料,可惜这儿是山间,就他们两个人,刚刚说出就立即飘散,茅屋外只有劲(jìn)厉的山风。这儿怎么理解? 

师:刚才,她读错了一个字,(学生说没有读错。)劲厉什么意思? 

生16:指山风很猛烈吧! 

师:对,当劲表示猛烈有力的意思时读jìng而不读jìn。 

(学生们做记录。) 

师:生15提的问题谁来帮助他呢? 

(学生陷入沉思中,一时沉默。) 

师:谁还有疑问?(生无语)我们下面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是那两个问题呢?谁来复述一下? 

一生复述。 

师:下面同学们再读课文,就读后的体会结合这两个问题与你周围的同学们交流一下,看能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开始! 

(师适时出示幻灯片:我行我秀    只有学会思考,你才是一个有深度的人。只有敢于表达,你才会是一个最优秀的人。) 

四、        我行我秀 

(学生们就读后的体会交流意见,教师也时时参与其中。) 

等大部分学生讨论完毕,坐正后。 

师:看大家的表情,面带微笑,目光中露出自信,一定有自己的答案了,好,哪个组先说? 

(学生纷纷举手。) 

生17:第一个问题,我们认为这一段不能去掉,因为这一段主要是告诉年轻人住店吃饭时的注意的地方,作用是一、体现了老信客对年轻信客的关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信客的生活之艰苦,不可能吃好住好。第二个问题我们认为是作者作的假设。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18:对第一个问题,我们的看法是一致的。但第二个问题我们不同意。文中的意思应是说他们在一起谈论时只有两个人,因为第一部分中有句话:“我臭了,你挨着我也会把你惹臭。”自老信客名声糟蹋后,只有年轻信客去看他和他聊天,再没有第二个人,当然“就他们两人”,后面的“刚刚说出就立即飘散,茅屋外只有劲厉的山风。”意思是因为只有他们两人,所以说出的话无第三者听到“就立即飘散了”。而“劲厉的山风”是说老信客生活环境之恶劣。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生无语。)看来,大家都认同他的观点了。我也基本同意他的观点,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生:笑。 

师(稍顿):同学们对“聊天的内容若能记录下来,一定是历史学家极感兴趣的中国近代城乡的变迁史料,”理解的还不是很到位,同学们忽略了这个(生17)问题。大家想一下,在文章的第一部分里,有这样一段话,“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这说明了什么?信客在传送消息的过程中,自然也就知道很多消息,新老信客的谈话中很可能就少不了这方面的内容。自然是历史学家在研究近代中国城乡变迁的最好最直接的材料。这在下文新信客做了一个成功的老师一节也有体现。希望同学们以后思考这类问题时,要注意瞻“前”顾“后”。 

众生:嗯。 

(稍顿)师:老师我也有一个疑问,怎么也理不出个头绪,你们能帮帮我吗? 

(学生来了精神。) 

师:出示幻灯片:做信客好不好,为什么?他为什么选择当信客? 

注意从文中找到有关语句来回答。我们怎么把它解决掉? 

生齐答:小组合作。 

师:好,小组成员要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看法,我相信:三个臭皮匠一定能胜过一个诸葛亮的!!集思广益嘛! 

(生积极讨论,忙着说自己的理解寻找自己的依据。) 

大部分同学已坐。好 

师:哪组代表先说? 

生19:我们组认为当信客不好。其一:经常经受被人怀疑的痛苦。因为文中说当老信客裁红绸一事传开后,以前叫他带过东西的各家都在回忆疑点,好像他家的一切都来自克扣,另外在第二部分写信客给得急病的谋生者送遗物时也谈到了这一点。其二:来回奔波,生活艰苦,住最便宜的店,吃最实惠的饭,文中第一部分第5、6段酒店到了这一点。其三:由于风里来雨里去,会落下职业病——胃病和风湿病。文中第二部分第一段就说明了这一点。年轻信客之所以选择当信客,只是“听老人讲了这么多,讲得这么仔细”他不好意思回绝罢了。 

生20:对第二问我再补充一点:有时还得遭受被打被告的风险,文中第三部分就点到了这点。最后一问,年轻信客不光不好意思回绝,也因为他当时“穷愁潦倒,无以为生”正好养家糊口。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21:我认为当信客也好也不好。不好的理由同他们的观点一样,好的理由有三;一是城乡之间奔波时可以认识很多朋友,二是增长见识,熟悉各处免费做了旅游。(学生笑)三是当时他没事干,也只能干这行才能生活。四是由于当信客,才为他当地理老师、校长奠定了基础。 

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笑着点头。) 

师:这位同学能辩证地看待这一个问题也使我茅塞顿开不再疑惑了,大家都很棒,老师也要自叹不如了!好,下面我们进入第五个环节——我思我得 

五、我思我得 

    (教师激情的)信客走了,静静地走了。(稍顿)……或许在许多年以后,人们已经把他忘记,但作为学习了本课的我们每一个人,一定会从中受到许多启发得到许多思考。那么就赶快拿起手中的笔来为信客的坟墓作一篇墓志铭吧!不过我先提示一下,可从他概括信客的一生,也可从他的品质或精神的角度;也可从他的职业特点的角度写;也可结合社会实际(我们现在的社会呼唤诚信这一点)来写。写出其中一点即可。注意写出你的理解,写出你的感情来! 

  (师示意)大家开始吧!写完的同学就举手,我看到你了,你就放下。 

生拿起笔来,思索着,……一生要求发言,师示意—— 

生22:位不在高,有信则名;行不在特,诚实则成;这行业太辛苦,惟汝德馨。忍辱为同乡,负重心也甘。时有别人误,但尔不忘德。可以进千家,入万户。有旅途之劳累,有奔波之艰辛!众人赞曰:信客之名,何人能比?(随后补充道,这是献给老信客和新信客两个人的。) 

生23:多年为信客,无怨无悔;一朝做人师,流芳千古。 

生24:不能磨灭的记忆,不能忘怀的同乡情谊,用真情沟通的天使,信客,默默奉献的你! 

生25: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一副任劳任怨的心肠,永守诚信无私的原则,永留洁身自好的品格。 

生26:肩挑生死祸福担,身有侠骨柔肠心。 

生27:信字当为先,苦字放一边,不辞辛苦为众人,众人将你记心间。 

生28:行万里路,尝遍人间辛酸;“读”万卷书,看透世态炎凉。 

师:你们真是厉害啊!“墓志铭”写的是有声有色。同学们想不想听一听我为信客写的墓志铭啊? 

众生异口同声:想! 

师:受同学们的启发,我写的是: 

(上联)一生重情重义信字当头能担生死祸福担, 

(下联)换来千家万户讯息通畅生就侠骨柔肠心。 

  横批是:虽死犹生。 

众生鼓掌。 

师: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执教:李俊芳   整理:李宗元 

邮编:251804  山东省阳信县雷家中学语文组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信客》ppt课件(15页)2
《信客》ppt课件(12页)3
《信客》导学案6
《信客》ppt课件(14页)
《信客》教案15
《信客》ppt课件(17页)4
《信客》教学设计14
《信客》公开课学案5
《信客》ppt课件(17页)3
《信客》评课稿
《信客》教案13
《信客》ppt课件(26页)
《信客》ppt课件(27页)
《信客》教案12
《信客》ppt课件(8页)
《信客》ppt课件(67页)
《信客》ppt课件(29页)
《信客》ppt课件(23页)
《信客》教学模式操作卡
《信客》导学案5
《信客》导学稿
《信客》预习学案
《信客》ppt课件(21页)3
《信客》pptx课件(24页)
《信客》ppt课件(17页)2
《信客》ppt说课课件
《信客》ppt课件(11页)
《信客》ppt课件(12页)2
《信客》ppt课件(15页)
《信客》ppt课件(12页)
《信客》ppt课件(53页)
《信客》公开课ppt课件(17页)
《信客》ppt课件(17页)
《信客》导学案4
《信客》说课ppt课件2
《信客》说课ppt课件1
王顺友——感动中国人物flv视频素材
平凡造就伟大---再谈投递员王顺友
深山信使王顺友
《信客》导学案(含答案)
《信客》ppt课件(16页)
《信客》诗歌改写(17篇)
《信客》学案4
《信客》ppt课件(18页)
《信客》学案3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