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人生》课堂教学实录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 艺术组 严向红
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
教学背景:
本课是—节综合课。是一节前四周教学活动成果的汇报展示活动课。以美术学科为主,综合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学习。活动设置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情感体验,透过美术、音乐、文学感受相交织的艺术情感。选择自己的独特的喜欢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学习,让学生产生共鸣。
春天,我们学校的校园假山池沼,小桥流水,绿草如茵,旁边有百年古树为陪衬,整个一幅美丽的画卷,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美术在初三中考的压力下学生心理的地位,美术课在应试教育下所能起到的作用;这册美术的三、四单元(也就是调查下来,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都是围绕着“戏剧人生”展开的。再了解一下初三的语文也有一单元是戏剧文学,似乎找到了两门学科的结合点,而语文教学也需要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课外阅读等,可以利用这节《戏剧人生》课来进行弥补。所以围绕《戏剧人生》这部分制定了五周计划。面具脸谱的设计内涵必须有机的结合戏剧、话剧、戏曲等才能让学生更为透彻的了解。
第一周:讲授面具、脸谱知识点课(1课时)
了解戏剧知识;欣赏皮影艺术,面具艺术,剪纸,夸张雕塑在戏剧创作中的作用。
第二周.:感受课(1课时)
观看《泰坦尼克号》后半断高潮部分,让学生站在导演的角度来思考,主要从——影片是如何通过画面、音乐等大综合的手法来渲染气氛的,打动观众的。
第三周.:讨论课(1课时)
《以我的梦想……》为主题构思尝试编写课本剧;小组讨论泰坦尼克号的感人之处,是哪几处最吸引你,甚至感动到流下眼泪,为什么?欣赏课本剧范作《幸福是什么》 课外作业:(人人动手写剧本!)
第四周:编、导、演、创作课(1课时)
分组整合课本剧,制作相应道具等,提倡分工合作;试着合作表演课本剧;抽签决定下周表演课本剧的顺序(要求:人人都要参与,奖励分工清楚。表扬完成进度较好的组,鼓励指导进度慢的小组)
第五周:汇报课(1课时)
欣赏、体验、感受同学自编自导自演的课本剧(室外上课,汇报、展示课)
本课计划把文学(编短剧)、表演、绘画(服装设计、面具、演员造型设计)、雕塑(舞台设计、道具)、音乐、舞蹈等在学生心中埋下综合性艺术智慧的种子,将戏剧、文学、音乐三种艺术,形式的美积淀、渗透到学习之中,不断提高学生对美的直觉判断和表现能力。对于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将呈现极大的学习热情,达到“非常喜欢并回味着这样有趣的美术课”。
现场
1.背景音乐:伴随着清醒幽雅的音乐(班得瑞的《春野》),同学们来到学校缃素楼旁的草坪上,围成一圈,席地而坐,呼吸着教室外的新鲜空气,聆听着优美的轻音乐,欣赏着眼前的校园美景,开始享受上课带来的乐趣。
2.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在这花香中和流水潺潺的优美环境中一起来畅谈“人生”的话题,好吗?我知道,在前四周里,我们的同学已认真写好要表演的课本剧,通过分组协作的方式进行了对课本剧的策划导演,准备通过现场表演的方式来展示你们对“戏剧人生”的感悟。
3.教师启发: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说人生是一场戏,并不一定是消极的。人在生活中本来就是扮演不同角色的,在父母面前是儿女,在老师面前是学生,在上级面前是下属,在小家庭里你又要充当丈夫或妻子、父亲或母亲等角色。特定的角色有特定的责任,不管你原意与否,你几乎没什么选择地就要去扮演。不同的戏段里,你有不同的戏份,你有可能当主角,但可能更多的是当配角,甚至可能是丑角。伦理道德、法律制度是导演,经常提醒你不要出位、越轨,不要角色错乱。尽管你演得很好,但是导演却不保证每个角色的演出一定有满意的报酬,甚至根本就没报酬。
人如何在人生舞台上演好自己的角色,?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4.学生主持上场:——
5. 学生到中间场地表演:
节目一:《我想飞》
这出小品中,鸟、蒲公英都被小演员们赋予了人类远大的理想,渴望成长,渴望空间。(点题:虽然我们没有翅膀,没有轻慢的身体。但我们有智慧,有坚强的意志。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飞过白云。说得太好了。这一组同学带我们一起体验了一次飞的感受。仿佛让我们回到了快乐的童年。谢谢!)
节目二:《盲》
心灵的“盲”,远比视觉的“盲”要可悲可气的多。(问学生演员:你们喜欢剧中那一类人物。为什么?)
节目三:《英国玫瑰》
人与人之间,只要互相理解和沟通,宽容一些,就会更多了。有些时候换位思考是个不错的理解方式哦!(问:通过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迪!)
节目四:《诚实友善》
一段辛辣的讽刺的小品,折射出人性的弱点。欺骗只能是暂时的,诚实友善的光辉终会照亮整个人类发展旅程。呼唤诚实为人,呼唤诚实之心!(问:你希望是剧中的那类形象?)
节目五:《上帝与农民》
一只寓言故事改编的小品告诉大家,上帝是靠不住的,只有靠自己。创造美好生活不是上帝,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一切。这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韧的毅力和大家团结起来的一种智慧!
节目六:《侠义》
一出幽默搞笑剧,颇有点flash三国版的味道,虽为古装剧,却也影射了当今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呼唤侠义道,其实是呼唤人的良知,呼唤一种“唐吉珂德”精神。
节目七:《小黑龙》
(主持人:让我们轻松了一下,我想这也是你们表演的目的之一吧,同学们的面具是自己做的?大家真是心灵手巧,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啊!说明动手实践能使我们迸发出很多的灵感,无穷潜力是可以挖掘的!)
节目七:《关爱生命 奉献爱心》
取自真实的生活素材:
浩瀚宇宙、茫茫人海,相识是一种缘分,关爱是阳光,奉献是雨露。生命之树长青,需要大家细心的浇灌和培育,生命是短暂的,却是美好的,珍惜这美好的生命,让它幻化出夺目的彩虹吧!
节目八:《阳光总在风雨后》 配 表演、朗诵、
勇敢面对人生的甜苦喜忧。共同承受波涛的汹涌和迷雾的困扰,始终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台上是戏,台下亦如是。勇敢去经受人生的磨练吧!
大家不约而同起立轻和唱《阳光总在风雨后》
6.指导老师结束语:(背景音乐:《阳光总在风雨后》)
“每个人一出生,就在这人生的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不断长大。我们可能从不起眼的配角晋升到主角。也有可能从主角沦落到配角,甚至被淘汰出局。但谁不想成为主角,成为舞台上永恒的亮点?可我们努力过吗?拼搏过吗?”
要知道“人生不出售回程票”,现在不搏,更待何时?
“同学们!相信自己,努力拼搏,使自己在人生舞台上发挥出最佳水平,演好属于自己的那台戏。活出精彩!”(歌声中反思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呢?)
7.学生代表结束语:
其实生活也如此,只不过这是一部“长剧”,而且内容更丰富多彩,情节更引人入胜。
8.清洁场地:学生自觉整理现场,保持地面整洁!注意环境卫生的整洁有序。
9.课后讨论:老师根据学生现场表演情况,围绕“戏剧人生”这个主题与学生(所有学生)交流,畅所欲言。
整理后记:
这是一堂对外公开课,
初三同学文化紧张,实践机会少,思想顾虑多,表演拘谨,不够生动。所以我上这课安排在室外,充分呼吸新鲜空气,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尽可能让他们能做到轻松学习。
学生上台表演《戏剧人生》的小品,虽是制作不算精美的面具,稚拙的表演,似乎台词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却投射出同学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周边环境的关爱,充满了诚实友善的气氛……这正是我所追求的“大美术”的课堂。给他们以及以成功和美的体验。“只有肯定认真的表演,就是成功了”谁能说其中不会诞生出些文豪、名导呢?如若没有,这种战胜了怯弱、自卑和许多困难的人生体验,过程也是你所珍贵的。
请看学生的“学习心得”
单程人生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嫩嫩的小草钻出了地面,柳条儿也抽出了新芽。此时,我们正在草地上尽情地享受着这春的气息。你一定会问:“咦?你们怎么不用上课?”其实我们正在室外上美术课,不用说你也知道,我们的美术课一定很有趣。的确,此刻,我们正在草地——绿茵的舞台上演戏,演我们自己一手策划的短剧。在这过程中,有的同学是导演,有的同学是演员,还有的同学可能具有“双重身份”。大家都配合得很默契,共同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的短剧。
其实生活也如此,只不过这是一部“长剧”,而且内容更丰富多彩,情节更引人入胜。
每个人一出生,就在这个人生的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不断长大。我们有可能从不起眼的配角“晋升”到主角,也有可能从主角沦落为配角,甚至被“淘汰出局”。但谁不想成为主角,成为舞台上永恒的亮点?可我们努力过吗?拼博过吗?
要知道“人生不出售来回票”,现在不博,更待何时?
来吧!相信自己,努力拼搏,使自己在人生舞台上发挥出最佳水平,演好属于自己的那台戏。
初三(7) 学生:徐雪婷
美术感想
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无需精密的计算和繁琐复杂的逻辑推理。只需用心去体会,也许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发现,或许是你曾经所经历过的一切趣事,都将为你的 创作带来灵感和丰富的素材。
只要你是个有心人,是个懂得品位生活的人,懂得从一切平凡事物中发觉其与众不同的人。那你一定会体会到美术的真谛,去挖掘其潜在魅力。
我喜欢美术,是因为它能给我想象的空间,让我忘却一切烦恼。它又留给我一片创作的天地,让我尽情发挥、展示自我。它是我生活的画笔,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描绘的五彩斑斓。
同时,美术也知道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它也能和形体艺术,戏剧相结合。把舞台表演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美术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同七色的彩虹,五彩的调色版,让人回味,而又充满了生活与乐趣。
初三(7) 学生:庞盈
表演感想
“现在我们已经是初三了,学习任务非常繁重,是美术课让我们得到了休息的时间。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们组织了一次表演短剧,我觉得非常有意思,这不仅发挥了我们动手制作道具的才能,还展示了我们的表演才能,让我们又踏进了童年的欢声笑语之中,翱翔在理想的梦中,充满对生活、学习的热爱,我觉得特别是在室外上表演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绿。这样还让我们紧张的右脑休息一下,我非常喜欢并回味着这样有趣的美术课。”
初三(7)学生:钱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