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一个少年的笔记》课堂教学实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2-17


物我一体,情景交融
 
平都中学校:胡川
 
《一个少年的笔记》教学实录(部分)
说明:全文以小标题为标志自然分为三篇相对独立又而又相互关联的短文。这里展示的是《诗的材料》部分。
 
师:作者写荷叶,寥寥无笔,富有情韵。看看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生:比喻、排比。
师:这些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吗?
生:生动形象。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
师:其实并不生动,也不新颖,只能说是准确。准确地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和开放的情态。不信你看一看,改一改。
生认真地看,终于认可。
师:其实,我们可以让这一段描写更生动形象些!我们把排比句修改一下,加入拟人的修辞手法试试看。
原文:“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碧绿的面,淡绿的底。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破裂似的。”
师生共同修改如下: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碧绿的面,淡绿的底。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显得腼腆;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显得奔放;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破裂似的,显得异常羞赧……”
还有的学生说出:有的孤傲,有的谦逊,有的雍荣华贵,有的落寞冷清,有的盛气凌人,有的温语解人……教师一一予以肯定。
师:我们再一起把原文和修改后的段落比较起来读一读,就会觉得修改后的文章确实要生动形象得多。可是为什么我们刚才说原文很生动形象呢?
生:没有经过仔细思考。
生:叶圣陶先生是语言大师,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他的所有语言肯定是很生动形象的。
师:这就告诉我们,对专家也罢,对大家也罢,不能盲目崇拜,只能佩服。崇拜是跪着,佩服是站着。和大师对话,你们愿意跪着听讲,还是站着对话?
生一起:站着对话。
师:可是有一个问题:一个语言大师,为什么不如我们写得生动形象呢?是大师不如我们吗?
生:不是。大师追求的是平淡美,自然美。
师:对,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平淡之极,也就是灿烂之极。我们要不要学习这种语言风格呢?
生一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师:叶圣陶先生是经过了数十年的人生阅历而形成的一种返璞归真风格。其实我们是不必要学习的,学也学不来的。我们正年少轻狂,喜欢的是风花雪月,诗情洋溢,读书写文还是以形象生动为好,尽量让自己的文章语言更有表达的张力,更有视觉冲击力。让文采飞扬,横溢才气去打动读者。
 
师:以上写的是荷花形状、颜色、开放有情态。请读第3自然段,说说写了些什么?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一身雪白的衣裳,透着清香.阳光照着我,我解开衣裳,敞开胸膛,舒坦极了.一阵风吹来,我就迎风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呢,这不就像电影《天鹅湖》里许多天鹅齐舞蹈的场面吗?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尽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下边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生:“我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师:这一段确实写得非同一般,请大家把它和自己平时看过的写景的文字比较一下,看看作者在写景上独到之处是什么?
生经过一阵议论后,说:作者自己当作景物来写。
师:聪明,这确实是作者在写景上匠心独运的地方。请大家联系上下文,看看作者写景的思路是什么?
生归纳:先是写景物本身,然后把自己当作景物来写。
师:换一句说,就是遵循了这样的写作思路:“物”是“物”,“我”是“我”—“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请大家再总结下,“物”是“物”,“我”是“我”应该怎样写?“物”“我”一体,情景交融部分又写些什么?
生总结如下:“物”是“物”,“我”是“我”部分写景物的色、形、声、态、味、气等,“物”“我”一体,情景交融部分“我”变成物,具有物的特点,写的时候要符合当时的意境。
师:很好,你能够在课文其它地方找出相应的佐证来么?
生在第5段当中分别找出在学校看牵牛花的例子和在公园里看金鱼的例子来。
师:采用今天你学到的方法,写一小段写景的文字。尽量写得优美些。
 
反思:“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何从叶圣陶先生的这篇以平淡为主的文章里发现美点?如何让学生在语文方面得到实实在在的营养,又如何让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实现文以载道,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水乳交融地进行?这一部分的教学我自认为达到了以上的目标。这一节课学生既有思想上的启示也有语文方面的专项训练,并且都落到了实处。通过语言张力、锤炼、玩味的训练,学生明白了不应盲目崇拜教材,不盲目崇拜专家,不盲目效法大师,对待它们要有自己的主见,能取则取,不能就罢了。读别人的文章要读出自己的见解来,见到优美的文段要明白它的美在哪里?如何纳为己用?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一个少年的笔记》ppt课件(46页)
《一个少年的笔记》练习题
《一个少年的笔记》导学案
《一个少年的笔记》ppt课件4
《一个少年的笔记》ppt课件3
《一个少年的笔记》教学反思
《三棵老银杏》续写两篇
叶圣陶《一个少年的笔记》原文阅读
《一个少年的笔记》ppt课件2
《一个少年的笔记》教案2
《一个少年的笔记》教学实录
《一个少年的笔记》ppt课件1
《怀疑与学问》《一个少年的笔记》教案及练习
《一个少年的笔记》同步练习
《一个少年的笔记》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