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道士塔》教案7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0-06


《道士塔》   教  案
一、说课:
中华民族的文明博大而辉煌,但同时又是命运多舛,它历尽沧桑却生生不息。《道士塔》就是余秋雨先生对20世纪初敦煌文物被盗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悲剧的深沉反思,表现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道士塔》全文四个部分。作者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展示了近代中国由于愚昧和落后而带来的一场不可避免的悲剧。
第一部分:引出了敦煌石窟的罪人王圆箓,并记叙了外国冒险家疯狂掠夺文物的事实。
第二部分:点出敦煌文物被毁被盗的原因之一:愚昧无知。
第三部分:提出造成国宝大量流失的更本原因:旧中国的落后与腐败。
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悲愤、无奈之情。告诉人们:我们必须正视这场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浩劫和悲剧,唯有正视历史,才能反思。
第四部分:写这场悲剧的终结。
    大量的敦煌文物的流失,不止是民族的屈辱,也给专家们研究华夏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好在历史已翻过新的一页,令人欣慰的是:敦煌的辉煌任然在中国,敦煌学任然在中国。
 
余秋雨以学者的气度,站在历史的高度,以独到的视野,描述剖析离我们久远的历史文化,文章具有一种沉重而又浩大的历史感。
他的散文突破了“托物言志”的传统散文模式,融入小说笔法,个性独特,有人称之为“小说化散文”。
另外,文中也较多地运用了对比、讽刺等手法。
二、教学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熟悉作者所记述的史实。
2、从课文中找到依据,勾画并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感情。(筛选信息能力) 
3、把握全文的感情调,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拓展知识,促使学生搜集有关文化遗产及保护、敦煌、敦煌学、余秋雨、《文化苦旅》等等与课文有关的文化知识 。 
5、使学生认识中国文化遗产遭劫掠的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设想
1、学生初读课文。勾画、摘录文章的关键语句。
2、学生梳理、分析、归纳、概括各部分的段落大意。
3、组织学生讨论有关问题,以此来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更好的了解作家的感情基调。
4、老师讲解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5、运用多媒体,使学生直观了解敦煌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研究、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语:
敦煌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是一个富有的地方,那里有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然而在近代却成了中国历史的一大遗憾。祖国灿烂的文化遗产,被一车车,一队队载入了“异国他乡”。哪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不为之怨愤,为之泣血?今天,我们就随同作者重温那段伤心的岁月吧!
2、学生阅读课文,教师指导阅读要求。
(1)学生标出段落次序、勾画关键语句。
【体现文章主要内容的部分】
【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部分】
(2)、学生梳理、分析、归纳、概括各部分的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引出了敦煌石窟的罪人王圆箓,并记叙了外国冒险家疯狂掠夺文物的事实。
第二部分:点出敦煌文物被毁被盗的原因之一:愚昧无知。
第三部分:提出造成国宝大量流失的更本原因:旧中国的落后与腐败。
第四部分:写这场悲剧的终结。
 
 
例子1
第一部分: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第二部分:一片惨白
第三部分:中国的荣耀与耻辱
第四部分:敦煌在中国
 
道士塔 
敦煌演绎民族悲剧 
敦煌遭道士“再艺术” 
敦煌文化我弃两盗 
敦煌研究上告慰国人 
苦恼
责怨
愤恨
无奈 
艺术展现
历史陈迹
 
呼唤保护
祖国文物
 
 
  
千古之罪谁当诛 
愚昧对文明的修葺 
野蛮对文明的拯救 
此很绵绵无绝期 
道士塔 


3、小结:
文章由道士塔引出了一段外国侵略者欺骗和掳掠敦煌艺术以及封建统治者糟践敦煌艺术的史实,抒发了作者充满屈辱和愤懑的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导语
我们的文化是那样的辉煌灿烂!
那段历史是那样的屈辱悲惨!
面对辉煌,永远感召着我们的灵魂。
――因为我们有伟大的文明!
        面对灿烂,永远振奋着我们的精神。
            ――因为我们有伟大的文明!
……
唯有正视、反思、涅  ,方能不蹈覆辙!
唯有学习、研究、发展,方能重振雄风!
2、组织学生讨论:(并让他们从原文中找到材料来证明自己的看法)
(1)、到底谁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2)、如何理解“斯坦因”们的行为与论调?
(3)、造成敦煌文化遗产大量流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文化遗产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3、出示投影:(学生引来说明观点的原文或老师点出的重点句子并发表见解)
(1)、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2)、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3)、这里不用任何外交辞令,只需要几句现编的童话。
(4)、他们都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在学术上,我可以佩服他们。但是,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
(5)、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者狠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
4、学生思考后明确:(教师做好引导启发工作)
5、小结
道士塔是我国敦煌文化一个可怜、凄楚的缩影,因看守它的是一个名叫王圆箓的道士而得名,这篇散文中,作者的叙述中包含了对国人心智未开的苦恼、对浮躁官员贪婪无知的责怨、对国外侵略者肆无忌惮的愤恨,以及对中国文化遗产大量流失的悲痛和无奈。
无知而愚昧的百姓,无赖而疯狂的强盗,无耻而贪婪的官僚,无责任且腐朽的政府,无序且动荡的社会!
6、老师讲解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当代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山居笔记》。
一、他的散文刷新了散文叙事的“一贯到底”的模式。采用链环式结构,把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根据不同的需要切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小集体。彼此相连又各具独立性,随着叙述的演进不断推进感情的深化。
二、“小说化的散文”。
作者在散文的创作中融入了小说笔法。面对支言片语的史料,作家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合理的加工,用生动的描述复原了历史的陈迹。读起来使人如置身其中,缩短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给读者以新鲜感和反复咀嚼的引诱。
另外,作家又用诗化的语言串接故事情节,表达自己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那场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的探索。
三、运用“蒙太奇”式的剪辑方式。
文中较多地运用了对比、讽刺等手法。作者经常用超时空的链接方式安排文章,如“探险者在沙漠里燃起了股股炊烟,而中国官员的客厅里,也正茶香缕缕。”增强了文章的批判力度。
【教后感】
本单元主要训练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讲完课后,我发现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勾画、标注、质疑、归纳意义这些基本的步骤都得老师提醒方才进行,放映出学生懒惰的学习态度。
耐不住性子读书,讨论问题时必然缺少有力的论证材料,泛泛而谈、搬弄术语,对问题的理解必然停留在表面。但是38班的学生已学会了怎样去争论。
教师讲课要学会舍弃一端,没有完美的课堂。
另外,散文课要求老师的语言也必须诗化了,在这方面我还存在着很大欠缺。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道士塔》学案
道士塔中有关的敦煌藏经洞影像资料rm视频素材
《道士塔》ppt课件(52页)
《道士塔》ppt课件10
《道士塔》ppt图片素材
《道士塔》赏析
《道士塔》读后感
《道士塔》ppt课件9
《道士塔》教学设计14
《道士塔》说课稿
《故都的秋》《道士塔》《珍珠与泪珠》教案及练习
《道士塔》ppt课件8
《道士塔》同步练习(3)
《道士塔》同步练习(2)
《道士塔》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道士塔》教学实录(第1课时)
《道士塔》课堂实录(3)
《道士塔》课堂实录(2)
余秋雨《道士塔》mp3音频朗读
《道士塔》ppt课件7
《道士塔》ppt课件6
《道士塔》ppt课件5
《道士塔》教案13
《道士塔》教案12
《道士塔》教案11
《道士塔》教案10
《道士塔》教案9
《道士塔》教案8
《道士塔》教案6
《道士塔》教案5
《道士塔》教案4
《道士塔》随堂练习
《道士塔》同步练习
《道士塔》“教师教学用书”的五大疑问
虚构中的真实——析《道士塔》的艺术手法
《道士塔》ppt课件4
《道士塔》ppt课件3
《道士塔》ppt课件2
《道士塔》ppt课件1
《道士塔》课堂教学实录
《道士塔》教案3
《道士塔》教案2
《道士塔》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