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九年级上(初三上) >>单元练习 >>
语文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自主检测题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9-27


 第二单元自主检测题
第一部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根深蒂固(d )  惨绝人寰(yu n)  绽开(zh n)
B、戛然而止(g ) 春风和煦(x ) 诤言(zh ng)
C、姹紫嫣红(ch ) 忧心忡忡(ch ng) 荒谬(mi )
D、精神抖擞(s u) 心情惬意(xi ) 情愫(s )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004年杭州试题)(2分)
①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有效     投资过快的增长势头,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②城管部门要增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切实    好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
③杭州作为旅游城市,以其     的人文景观和绚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A.阻止 履行 丰厚  B.遏制 奉行 丰富
C.遏制 履行 丰富  D.阻止 奉行 丰厚
3.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2004年杭州试题)(3分)
①出于保护文化遗址的考虑,余杭良渚文化的大部分遗址区域均处于未发掘。②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大型基建工程施工,必须经过文物部门批准,但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而感到担忧。③目前,余杭区的文物保护规划已经正在制定中,以后文物保护就有了更为有力的措施。



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2004年河南试题)(3分)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制度自2001年试行至今,我国累计约有1700万人次的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年,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为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这一款项到2002年增加到2亿元,2003年进一步增加到4亿元。但所资助面只占中西部地区贫困生的30%左右。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设立并逐渐加大资助力度,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5.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2004河南试题)(4分)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       。
第二部分:
     (一)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供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6.文中画横线部分属于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3分)

7.文中画浪线部分属于什么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孔乙己怎样的处境?(3分)

8.“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说明孔乙己  的性格;“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说明掌柜   的性格;“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说明这几个人    的性格。“笑”的作用是什么?(4分)

9.“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中“摸”字如果换用“拿、掏、取”好不好,为什么?(3分)


10.解释下列句子中“眼色”的含义。(3分)
⑴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
⑵这个没有眼色的糊涂虫。(   )
⑶到时候,看眼色行事。(   )
     (二)
    奇迹(2004年广西试题)
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
那晚,文把窗外的月光望了一夜。
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
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回家帮我吧!”
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
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娘又病了;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村里还要庄基排队。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一个劳力了。
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
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
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屋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
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
半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了,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
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帚的爹身边:“叫娃复读吧!”
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
姑父说:“我供他!”
爹白了他一眼,说:“你供他一年,他考不上,还要读,你供吗?”
姑父坚决地说:“供!”
爹连珠炮似的说:“还考不上你供吗?考上了你供吗?”
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
文真想冲上去,给爹两脚,可他不敢。文也是个孝子呀。
文默默地走到家后面的窖背上,靠着一棵柏树,无力地软了下去。文的脑幕上闪现出一双双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脆生生的上课铃声。
这时侯不知哪儿的广播里传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歌声。歌声里,文流下了伤心的泪:我的脚下哪有路?我的脚下明明是崖呀!
不知过了多久,文听到谁在叫他。这声音多么熟悉而亲切呵!文把头倔强地扭过去。爹走上来,和蔼地说:“娃,咱回!”文硬硬地答:“我不!”爹问:“你要咋?”文大声说:“你不叫我复读,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掉死算啦!”
文想用这话激怒爹,让爹狠狠地打他一顿,这样,他心里也许好受些。
谁知,听了他的话,爹的眼睛却湿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来,拉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爹答应你!”
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
爹说:“你找爷爷,找你赵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给感动啦!冲着这股牛劲,还怕考不上大学?爹就是把腰挣弯,也要供娃复读!”
“爹!”文大叫一声,把爹抱住,热泪如泉涌。
文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甚至产生奇迹!不是么?
11、文中揭示产生“奇迹”的前提条件的一句话是:     。(2分)
12、文中画线句交代“爹的脾气”,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3、文中两次写“文”一夜未眠,其表达作用是什么?(3分)


14、文中依次写“文”、“爷爷”、“赵伯”、“姑父”求爹让“文”复读,其作用是     。(2分)
15、文章大篇幅地写“文”争取复渎的过程,而对复读的经过和结果一笔带过。为什么这样处理?(3分)

16、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用一句话进行表述。(3分)


     (三)
     灯光
        王愿坚
那是1947年的初秋,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在一个名叫沙土集的村子里,紧紧围住了国民党的五十七师。一场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浓密的沙柳丛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
郝副营长我认识,他是著名的战斗英雄,是一位有8年军龄的指挥员了。他长得很俊,一张鸭蛋脸,红扑扑的;那长满茸毛的嘴巴,微微嘻开着,总像在微笑。无论什么环境,他那身军装总是干干净净,整齐地贴着他颀长的身躯,好像灰土从来不沾他的身。今晚的战斗,就由他带领突击连突破守军的围墙,为全军打开一条进攻的路。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只见他一手夹着自制的卷烟,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但没有点烟,却借着火柴的亮光看着摆在膝头上的一本破书。我看清楚了,那是一幅插图,画着一盏吊着的电灯,灯下,一个孩子在聚精会神地读着书。火柴熄灭了,他依旧一动不动,默默地沉思着。
好半天,他突然俯到我耳边,问道:“记者,你见过电灯?”我被他问得一愣,摇了摇头说:“没见过。”我说的是真话。从小生在农村,那玩艺儿真的没见过。
“听说那玩艺儿真好,一按电钮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火柴,点燃了烟,然后又向那图画望了一眼,深情地说道:“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用上电灯,让咱们的孩子们也在那样的灯底下学习,那该多好啊!”他没有再说下去,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天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幢憬中去了。
半小时以后,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斗就打响了。随着三发绿色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炸药爆炸声。围墙被炸开了一个缺口,突击连冲进了突破口,可就在这时,突破口上忽然沉寂了。原来敌人连续发来了几排炮弹,正在中途的后续部队遭到了炮火的袭击,出现了短暂的混乱,战士们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这可是个危急时刻,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向着黑暗里张望着。突然,我们眼前腾起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光不算大亮,可是对于暗中寻找突破口的部队,已经足够了。二梯队向着亮光冲过去,突破口上重又响起了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这一星火光正是从郝副营长手里发出的。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高高地举起来,为后续部队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当然,也因为这光亮,他暴露了自已,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这位年轻的战友,他没有看见电灯……
17.划出有关描写郝副营长外貌的语句,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郝副营长什么特点?(3分)


18.(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看着摆在膝头上的一本书”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19.对“因为这光亮,他暴露了自己,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一句,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2分)
A.他可能缺乏作战常识,不知道光亮会暴露自己,以致造成不必要的牺牲。
B.他应想些其他科学办法解决问题,而不该以生命作代价。
C.他在千钧一发之际,想到的是战斗的胜利,而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D.表现了他具有无私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0、文章的最后一句该怎样理解?(3分)


21、本文以“灯光”为题,有什么含义?试作简要分析。(3分)


第三部分:写作(40分)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
我找回了    (自尊、自信、友谊、母爱……)(请补全题目再写作)
文题(二)
人生变数很多,没有人能承诺我们的一生永远是晴天;没有人能预知草莽中是否潜藏毒蛇猛兽;没有人能勾勒出命运的风刀霜剑……然而,外界虽不能把握,行动却可以产生力量。这力量的源泉就来自坚强的信念。真正的信念永远是不可战胜的。当遇到挫折、陷入困境时,只要心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努力拼搏,就一定会度过难关,取得成功。
请以“信念与成功”为话题,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⑵600字左右。⑶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练习
2015年春季级九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语文版)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二单元知识梳理与归纳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知识梳理与归纳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与归纳
2014年语文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试卷
2014年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七单元知识梳理ppt课件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课文梳理ppt课件
古田县2013年语文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试卷
语文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精练试卷
广海中学语文版九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试题
2012年语文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试卷
2012年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二单元单元整体说明
语文版九年级上学期六、七单元试卷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目标检测题合集(8份)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创新测试卷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单元目标检测卷(三)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单元目标检测卷(五)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创新测试卷
语文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
北江一中实验学校2011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单元水平测试卷(第三章 双城记)
北江一中实验学校2011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单元水平测试卷(第二章 绿野仙踪)
古沟初中九年级语文单元考试试卷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七单元基础复习试卷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基础复习试卷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基础复习试卷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基础复习试卷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三单元基础复习试卷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二单元基础复习试卷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基础复习试卷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七单元知识梳理
东园中学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测试题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2009年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二单元试卷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飞龙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九年级语文(上)第一二单元检测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