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八年级上(初二上) >>课文练习 >>
《懒惰的智慧》有讲有练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9-16


  懒惰的智慧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摞lu :把东西重叠地往上放。
惫b i:极端疲乏。
循x n:遵守;依照;沿袭。
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
躬g ng:自身,亲自。
循规蹈矩:遵守规矩。
亲躬:亲自做。
捷径:近路,比喻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
乏味:没有趣味,缺少情趣。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凯利,美国作家。
2、相关知识:
关于议论文
(1)议论文的特点
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
(2)议论文的基本要素
论点:作者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见解、主张。
论据:证明论点的理由根据。
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分立论、驳论两种。
立论:针对事物或问题直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驳论:通过反驳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反驳的方法有:直接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通过反驳错误论据来驳倒错误论点;通过反驳错误论证过程来驳倒错误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
这里指的是一般结构。
议论文立论的一般结构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
提出问题就是引出论述中心,提出论点;分析问题就是摆出论据来证明论点;解决问题就是得出结论。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并列式,段落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层进式,各部分之间是层进关系,即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总分式,论证的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
驳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摆靶子——摆实质——论危害——作结论(正面论点)。
(5)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在驳论中,往往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引申,引出荒谬的结论,从而驳倒对方论点的“归谬法”。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本文从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入手,由浅入深地探讨人类的智慧。从新的角度为懒惰平反昭雪,让我们明确“精神的懒惰同样促进人类的进步”。阅读本文要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结合文中典型的事例进一步论述。阅读时还要用心体味通俗、幽默的语言,体会论证的特点,并争取在实际中巧妙地运用“懒惰的智慧”。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7段,按总分总结构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提出论点,并侧重论证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1~3),用社会现象作论据论证。
第二层(4~5),用个别典型事例作论据论证。
第二部分(6~7),论证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
三、写作方法
(1)不同凡响的立意
本文不同凡响的论点是: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在文中作者为懒汉正名: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全是懒汉,称职的领导人也同样懒惰。作者还一语中的地道出“勤劳的人”的致命弱点:他们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综上所述,文中所赞扬的“懒汉”是指那些讨厌要吃苦受累的事,懒于付出无效功、重复劳动,不愿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却积极开动脑筋,善用心智技能,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懒惰”的成果是多快好省干工作,促进社会进步;“勤劳”的后果是差慢费时做事情,影响个人前程。
我们正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是当“勤劳的人”呆干死干,僵化地以不变应万变,还是做“懒汉”巧干实干,积极地以快变适应变,这是值得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思考的问题。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是否、能否、善否进行创新思维(用心智技能去偷懒取巧),进而有创新、创造,已成为每个人在知识经济社会的立身之本。鉴于此,我们学习本文的意义就更重大了。
(2)论据叙述新颖
我们常见的国内人士写的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般较简略,对所引事例的评述也往往是用评论性语言。本文叙述事实论据较详尽,且巧妙地在记叙、描写中表达作者的观点,体现评述。如,第1自然段所举家务劳动方面的例子,在叙述时甚至插入了妈妈责备的话:“真是懒汉干活儿!’讨这样做造成的后果的评述,则巧妙地蕴含在“结果,她长大了,总是—副忙碌的倦容”的叙述和描写中。再如,第3自然段所举职业劳动方面的例子,叙述也很详尽:有“懒惰的饭店服务员”与“勤快的伙计’的对比,有“懒惰的饭店服务员”善用心智技能的细节描写,也有“勤快的伙计”“端上咖啡而不带方糖和勺子”的细节交代。作者的观点和评述也是巧妙地体现在这段末句的记述中,让“结果咖啡已经凉了”的事实说话,而没有作者对这段的小结,不给评述而评述尽在其中。
文章叙例的这—特点,可找些比较典型的资料与之作比较,通过比较阅读来加深理解。
四、重难点导析
本文主要是选用令人信服的事例作论据,用归纳法推理,展开论述。这一扫某些议论文连篇累牍引用名人名言,板着脸说教,却少有个性和见解的写法。全篇以一系列事实的叙述,推出作者与众不同的观点。由于作者对事例细致、独到的观察,叙述语言不仅生动形象,且幽默传神,不乏机敏的俏皮。如第五自然段列举了汉弗莱·波特发明阀门的事例,以“人家雇他坐在一台讨厌的蒸汽发动机旁边”写波特发明前工作的无奈;以“他是个懒汉,觉得这括儿太累人”写他萌发发明念头的初衷;以“他不但可以脱身走掉,玩个痛快,而且发动机的功率立刻提高了—倍”写他发明后的潇洒;以“他懒洋洋地发现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的原理”总结他的成果。在上例中,“懒汉”波特其人,简直呼之欲出!上述加线部分特别生动传神又不乏幽默地反映了波特“懒汉的智慧”。
这种语言风格,贯穿全文,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如说俏皮话,亲切动人又充满睿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生活智慧含在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思考中。如第1自然段中的“她小心翼翼,把碗碟摞得高高的。这时妈妈就会冷言冷语地责备说:‘真是懒汉干活儿”;第3自然段中“他(懒惰的饭店服务员)总是一次就把餐具都送到餐桌上,他讨厌多走半步路”;第4自然段牛“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第7自然段中“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全是懒汉,人们可以向这些人学习的东西最多。这些是人懒得连一个多余动作都不肯做”;第9自然段中“现在是认真看待我们这些懒汉的时候了”等都是较典型的例句。
【练习解答】
一、中心论点:“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分论点:1、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2、人类的一切进步思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3、精神的懒汉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许多重要的规则和定理都是懒汉想出来的。
二、举日常生活中家庭主妇和饭店服务员为例;举社会发展中的例子;举阀门发明的例子;举动作研究的例子;举万有引力的例子;举数学规则的例子。
三、1、句中“懒汉”的意思是“懒于劳作的人”,“懒惰”的意思是“懒于劳作”。均含贬义。
2、句中“懒惰”的意思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含褒义。
3、句中“懒汉”的意思是“想少走几步路而用心良苦的人”。含褒义。
4、句中“懒汉”的意思是“讲求工效,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不肯做的人”。含褒义。
5、句中“懒惰”的意思是“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的人”。含褒义。
四、课题的含义是只要思维勤劳,“懒惰”就可以出“智慧”。生活中运用“懒惰”智慧的实例很多,如“烧水泡茶”等。
【类文品读】
    犯傻的聪明人
聪明人也会犯傻,常会办些顾头不顾腚的事情。前面的忙,给后面添乱,后面的忙,为消除前面忙的负效应,于是越忙越忙,陷入了忙的怪圈,不能自拔。
就说这吃喝吧,本应进食有节制,但人们偏偏不按科学道理办,大吃大喝,花天酒地,早早地把身体营养得肥胖起来,臃肿起来,自觉负担太重,情况不妙时,才回过头来,又是节食,又是服药,又是运动,又是气功,想着法子减肥,巴不得一下子重新找回那个苗条的自我。一些顺应潮流者,抓住机遇,办起了减肥训练班、夏令营,选出名目繁多的减肥茶、苗条霜,让那些肥仔富女、胖妞胖娃争相享用。钱花了不少,人也折腾得够呛,但那满身的脂肪却丝毫不肯减少。即使到了这步田地,许许多多的肥胖者,竟无一人后悔,吃还是照吃,肥也还是照减。
再说住房装璜。现在流行装璜热,只要住宅到手,不管新旧,都要来个“破旧立新”彻底改造。设计师、建筑师们都熟知这个新潮流。他们自己分到房子,也会这么大动干戈,大兴土木的。但是从他们手中绘出来的图纸,造起来的房子,依然是程序齐全,万事齐备。无奈住户并不领情,依然要另请高明,把好端端的崭新的内装修彻底打个稀巴烂,重新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装璜一番。一幢新楼从交给用户起,一两年内,改造工程难以竣工,电机声、敲凿声,敲得左邻右舍心惊肉跳,日夜不宁。倘若建设部门只建个外壳,搞个毛坯,把内装修留给用户,让用户自作主张,自我武装,不就省却了这许多麻烦吗?但是,此事尚未拿到日程上来,依然是我建我的,你改你的,照样对着干。
再说这修马路。大概是资金受限,有了钱,当务之急先把路铺起来,让人能走路,车能行驶,交通先通起来。再有钱,可以修下水道了,那么再把先前铺好的道路破膛开肚,掘地三尺,搅得个天翻地覆慨而慷。等把下水道建好以后,重新再做路面,修复如初。再后来,自来水管道要上马了,电缆电线要埋没了,下水道要改建了,自来水管道要扩粗了……来一个项目就要扒一次路,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城建施工队伍竞成了名符其实的“老扒路”了。
吃住行上的这些傻事,是不是可能避免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三思而后行,瞻前顾后,科学布局,统筹规划,多一点慎重,少一点随意,多一点求实精神,少一点盲目蛮干,一切按科学办事,恐怕都应该是医治犯傻病的良药。令人不解的是,人们并不争于走出这个怪圈,还是照样一往情深地沿着傻的轨迹傻呼呼地走到底。
有一部电视剧,配过一首插曲,歌词中有这么几句话:“再也不能那样过,再也不能那样活,生活就得前思后想,想好了你再做。”这大概也可以作为一首疗傻的歌来唱的吧1
1.聪明人会犯傻常表现为     。
2.以下哪些不是犯傻者(  )
A、办减肥训练班者   B.肥仔富女,胖妞胖娃
C.设计师、建筑师们   D.住户
E.城建施工队
3.第1段中说:“前面的忙,给后面的添乱,后面的忙,为消除前面忙的负效应”,这种现象在以下三段均有具体表现。
在第2段中“前面的忙”是指    。
在第3段中“后面的忙”是指    。
在第4段中“前面的忙的负效应”是指     。
4.根本解决犯傻这一问题的方法是     。
5.文章3、4两段皆由“再说”领起。此两段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6.以下哪些现象的产生和犯傻的行为在思想根源上相似(   )(多项选择)
A、叶公好龙  B.坐井观天
C.随心所欲  D.急功近利
E.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F.浅尝辄止
G、舍本逐末
7.在您的生活中经常有哪些类似的“犯傻”的现象,请举一例。

(参考答案:1.常办些顾头不顾尾的事情。 2.AE 3.大吃大喝、花天酒地;“破旧立新”彻底改造道路;设施与功能不健全 4.第五段中“三思而后行……一切按科学办事” 5.不能。按“吃”“住”“行”顺序排列;或:与第五段第一句话照应。 6.BCDE 7.略)
【同步演练】
一、基础知识
1.能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懒惰(  ) 螺栓(  ) 疲惫不堪(  ) 阀门( ) 滥用(  ) 训诫(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他们宁愿循规蹈矩……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
循规蹈矩:
⑵凡是能吩咐别人为他干的事,他绝不亲躬。
亲躬:
⑶这些人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
捷径:
⑷我们的生活会碰到多少令人筋疲力尽的麻烦!
筋疲力尽: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作者在文中大量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
4.结合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⑴人家雇他整天坐在一台讨厌的蒸汽机旁边。

⑵他是个懒汉,觉得这活太累了。

⑶懒惰的饭店服务员是最令人满意的,最优秀的。

5.你了解课文的内容吗?
按照通常的理解,“懒惰”是指   ,课文中的“懒惰”则是   。作者在阐述这一观点时,运用了大量强有力的      ,让我们看到正是       。
6.本文中的“勤劳”的人与“懒惰”的人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7.文中在举汉弗莱·波特安装铁丝和螺栓例子时,为什么加上“据说”?


二、同步解读
据说,一百年前,有个叫汉弗莱·波特的少年,人家雇他整天坐在一台讨厌的蒸汽发动机旁边,让他每当操纵杆敲下来时,就把废蒸汽放出来。他是个懒汉,觉得这活儿太累人,就在机器上装了几根铁丝和几个螺栓。这样,阀门就可以靠着它们自动开关了。这么一来,不但他可以脱身走人,玩个痛快,而且发动机的功率也提高了一倍。他就这样懒洋洋地发现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的原理。现代农业机械都带有座位。起初想到安座位的绝不会是什么勤快的农夫,他们才不在乎整天在地里走路呢。这个主意最先肯定是由想坐着干活的人想出来的。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最杰出的工程师——人类动机的研究者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常常把各行各业优秀工人的劳动动作拍成影片,由此观察某一工序最少可以用几个动作完成。他发现,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他们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不肯做。勤快一些的工人的效率要低得多,因为他们不在手把力气花在多余的动作上。一个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懒惰;凡是能吩咐别人为他干的事,他绝不亲躬。
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许多重要的规则和定理都是懒汉想出来的。这些人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人准是懒汉。他们探究各种互不相关的现象的根源,他们讨厌需要吃苦受累的事情。想想看,如果没有发现自由落体定律,那么,要确定苹果从枝头落到地上的时间,要确定猫从离地一英里的气球上掉到地上的时间,该会多么麻烦!想想看,如果某些懒汉不曾建立“2+2=4”的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会遇到多复杂的局面,将会碰到多少令人筋疲力尽的麻烦!
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现在是认真看待我们的这些懒汉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的这些懒汉身上寄托着人类的希望。
8.第一、二段各举了什么事例?论证了什么问题?

9.第一段加点词语有什么特点?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0.人类动机研究者吉尔布莱思发现最优秀的工人都是懒汉,并由此说一个称职的领导也是懒汉,这并非作者调查所得,也没有其他事实证明,请问这种方法叫什么?

11.写出第三段的中心句。

12.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人是     国的  。
13.请概括第四段的内容。

14.选文提到的懒汉都具有什么特点?懒惰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三、美文赏读
     分苹果的启示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说:
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一。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想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
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
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
15.本文要表明的观点是什么?

16.监狱犯人的母亲错在哪儿?

17.白宫著名人士的母亲为什么能成功?

18.你怎么看监狱犯人的母亲?

19.怎样理解“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


20.作者所选的两个母亲的事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1.你觉得,传统故事中的“孔融让梨”还有没有必要?为什么?

22.文章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懒惰的智慧》ppt课件(46页)
《懒惰的智慧》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懒惰的智慧》阅读练习及答案
《懒惰的智慧》说课稿
《懒惰的智慧》ppt课件(31页)
《懒惰的智慧》ppt课件(26页)
《懒惰的智慧》ppt课件(23页)
《懒惰的智慧》同步训练
《懒惰的智慧》学案4
《懒惰的智慧》ppt课件(32页)
《懒惰的智慧》学案
《懒惰的智慧》ppt课件(16页)
《懒惰的智慧》ppt课件(12页)
《懒惰的智慧》ppt课件(8页)
《懒惰的智慧》ppt课件(33页)
《懒惰的智慧》问题学案
《懒惰的智慧》mp3音频朗读
《懒惰的智慧》导学案
《懒惰的智慧》复习资料
《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10
《懒惰的智慧》练习题
《懒惰的智慧》教学反思
《懒惰的智慧》公开课教案
《懒惰的智慧》ppt课件10
《懒惰的智慧》课堂实录
《懒惰的智慧》ppt课件9
《懒惰的智慧》教案9
凯利《懒惰的智慧》原文阅读
《懒惰的智慧》说课ppt课件
《懒惰的智慧》ppt课件8
《懒惰的智慧》同步练习3
《懒惰的智慧》同步练习2
《懒惰的智慧》教案8
《创造学思想录》《懒惰的智慧》教案及练习
《懒惰的智慧》ppt课件7
《懒惰的智慧》ppt课件6
语文版《懒惰的智慧》ppt课件5
《懒惰的智慧》ppt课件4
语文版《创造学思想录》《懒惰的智慧》教案及练习
《懒惰的智慧》ppt课件3
《懒惰的智慧》教案7
《懒惰的智慧》教案6
《懒惰的智慧》教案5
《懒惰的智慧》教案4
《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3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